历史上的曹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魅力叼炸天


魏文帝曹丕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他继承父业,迫使汉献帝让出帝位,建立了曹魏王朝,他在带汗的过程中,为了掩盖自己篡汉自立的事实,借用了上古的禅让形式,以禅让掩盖篡位,他是始作俑者。



曹丕名为开国皇帝,实际上是守成之君,但他成功地完成了汉魏政权的交替,稳定了北方的局面,政治上还是有所作为的。

像父亲曹操一样,曹丕也是一个才兼文武,多才多艺的人,他诗文十分出色,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撰写的《典论论文》是首开风气之作,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曹丕被人诟病的是他的心胸狭窄,猜忌刻薄,残害兄弟,像流传甚广的七步诗的故事,就是他逼迫弟弟曹植的事情,还有人认为曹冲也是被他害死的。


陈寿在《三国志》里比较客观的记述了曹丕的生平事迹,对他的评论也很公允,同时委婉的批评了他的心胸狭隘。 《三国志》里对于曹丕有如下记载:

代汉自立,欲盖弥彰

曹丕字子衡,是武帝曹操的太子,中平四年冬天生于谯县。建安十六年,出任五官中郎将,担任丞相的副手。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

太祖曹操去世,继位为丞相、魏王。尊王后卞氏为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建康元年。 建康元年二月十六日,朝廷任命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设置散骑常侍、散骑侍郎各四人,诏令宦官任职最高不得超过各署署令,并把这一诏令的文字住在金简上,收藏在石室之中。

五月初三日,汉献帝命魏王追尊皇祖太尉称太王,夫人丁氏称王太后,封魏王的儿子曹叡为武德侯。这个月冯翊山中的叛乱首领郑甘、王照率领部队投降,都被封为列侯。六月初七日,魏王在邺县东郊操练军队,二十六日进军南征。七月二十日,大军停留于谯县,魏王在县城东面设酒宴慰劳全军将士及谯县的父老百姓。八月,石邑县报告说有凤凰飞来聚集。

献帝因为众人的心都归向魏国,决定将帝禅让于魏王,于是召集公卿百官,到高庙祭典禀告。又命兼任御史大夫的张音持符节向魏王献上天子印绶,禅让帝位。十月二十八日,魏王登上坛台即帝位,百官在一旁陪位观礼。仪式完毕,魏王走下坛台,观看焚烧木柴,柴燎礼完成后返回。这一年改建康年号为黄初,大赦天下。

善待献帝,追尊先祖

黄初元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帝下诏,命以河内郡的山阳县一万民户供奉献帝,封他为山阳公。山羊公可以继续使用汉朝立法,可以用天子礼仪举行郊祭活动,给皇帝上书,不用自称臣子,京师有祭祀太庙的活动,要给他送去祭肉,封山阳公的四个儿子为列侯。

追尊皇祖太王为太皇帝,父亲武王为武皇帝,尊王太后为皇太后。赐予天下男子每人爵位一级,充当家族继承人及任孝悌、力田之职的每人爵位二级。封过去的汉诸侯王为崇德侯,过去的汉列侯为关中侯。将颍阴县的繁阳停改为繁昌县。其他人封爵升官各自不同。

改制变爵,广纳人才

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大理为廷尉,大农为大司农。各地郡国县邑也都有所改动,重新授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朝的印绶,授予他青盖车,乘舆、宝剑、玉珏。十二月,开始修建洛阳宫,这年十七日,文帝到达洛阳。 黄初二年春正月,文帝的京师城郊祭祀天地、明堂。正月初三日,打猎到达原陵,派遣使者用太牢的规格祭祀汉世祖。

初四日,在东郊祭祀太阳。开始命满十万万人口的郡国,每年举荐孝廉一人,如果有特别优秀不凡的人,则不要拘泥于户口上的限制。初十日,分出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各自的部分民户,转封他们的子弟一人为列侯。十一日,免除颍川郡百姓一年的田租。改许县为许昌县。改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魏郡西部为广平郡。 黄初三年春正月初一日,发生日食。



初五日,文帝到达许昌宫。下诏说:“如今的上计吏、孝廉,就是古代地方向朝廷进献的人才,仅仅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忠信之士,假若限定一定的年龄之后再选举人才,那么吕尚、周太子晋的名声就不会显扬于前世了。现在命令各郡国举荐人才,不要拘泥于年龄的大小,儒生只要通晓经学官吏只要通晓文书法令,来了都加以适用。有关官员要纠察故意弄虚作假的人,为国家选拔人才。”

夷陵之败,谋断于先

闰六月,孙权在夷陵大败刘备。当初,文帝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立栅栏连接营寨达七百余里,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得用兵,难道有长七百里的营寨可以抗击敌人的吗?在被低湿平地及险阻山丘包围的地方安营驻军的,会被敌人所擒获,这是用兵的大忌,孙权报捷的文书马上就要到了。”七天以后,孙权大破刘备的报捷文书果然送到。



秋七月,冀州发生大蝗灾,百姓遭受饥荒,文帝派遣尚书持符节开仓赈济。八月,蜀国大将黄权率领手下将士投降。

平叛纳贤,赈灾扶困

这个月,孙权又反叛,将郢州恢复为荆州,文帝自许昌南征,各路军队齐头并进,孙权进至长江沿岸防守抵抗。十一月十一日,文帝到达宛县,三十日月末这天,发生日食。这一年,开挖灵芝池。


夏五月,有鹈鹕鸟飞来集聚在灵芝池,文帝下诏说:“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污泽鸟,《曹风侯人》这首诗用它‘讥讽曹恭公疏远君子亲近小人’,现在难道还有贤良智慧的人处于低下的位置吗?不然的话,这种鸟为什么会飞来?要大力举荐天下品德优良、才能突出的人和品德高洁的君子,以应对类似于曹国人那样的讥讽。”

黄初六年春二月,文帝派遣使者巡行许昌以东直到沛郡为止,慰问百姓的疾苦,对贫苦的百姓给予赈济。三月,文帝到达召陵,开通讨虏渠。三月二十八日,回到许昌宫。并州刺史梁习讨伐鲜卑首领轲比能,大败鲜卑军队。


闰三月二十四日,文帝组织水军东征。五月初二日,到达谯县。十四日火星进入太微星座。 六月,利成郡军士蔡方等人占据郡城反叛,杀掉利城太守徐质。文帝派遣屯骑校尉任福、步兵校尉段昭与青州刺史一同进军讨伐,平定叛乱。其中被胁迫参加和事后畏罪逃亡的全部赦免。

南征未果,英年早逝

秋七月,文帝封皇子曹鉴为东武阳王。八月,文帝便率水军从谯县沿着锅水进入淮河,然后从陆路到达徐州。九月,修筑东巡台。冬十月,文帝到达广陵故城,在长江岸边检阅军队显耀武力,有将士十余万,旌旗绵延数百里。这一年天气特别寒冷,河道结冰,水军战船无法进入长江,于是率领大军返回。十一月,东武阳王曹鉴去世。十二月文帝回来的路上从谯县经过梁国,派遣使者用太牢的规格纪念过去汉的太尉桥玄。


黄初七年春正月,文帝将要到达许昌时,许昌城南门无缘无故地自己崩塌,文帝心中很忌讳,便没有进许昌城。正月初十日,文帝回到洛阳宫。三月,修筑九华台。夏五月十六日,文帝病重,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一起接受遗诏,辅佐继位的皇帝。命令将后宫内淑媛、昭仪以下的嫔妃发遣回家。十七日,文帝在嘉福殿去世,时年四十六岁。六月初九日,文帝被安葬在首阳陵。

好文无度,少德寡恩

当初,文帝喜好文学,专心从事于文章的著述,亲手编撰的作品将近一百篇。又让众儒生从经传中搜集资料分类排列编撰成书,共一千多卷,书名叫《皇览》。


陈寿在《三国志》的最后评价说:“文帝天生具备文采,提起笔就能写出文章,知识渊博,记忆力超群,多才多艺,假如他能够再具备宽宏的度量,用公平的诚心来勉励自己,专心致志于道义,能够宽广自己的仁德之心,那么与古代的贤明君主相比,又会有多远的距离呢!”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在政治上,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稳定了士族社会的基本秩序。在军事上,他平定了青州、徐州的割据势力,对外击退鲜卑,基本统一了北方,又恢复了中断已久的对西域的政治辐射。

在文化上,他恢复太学,重新确立了儒学的官方哲学地位,并重新编订礼乐。他的《典论》是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诗、赋皆有成就,和其父、其帝并称三曹。同时,他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直接影响了一代文风。

所以陈寿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说他“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但也点出他几个问题,那就是不够旷达,待人不够诚恳,也不公平持中,嗜好太多而不修德,如果他能克服,那距离古之贤王也不远了。可惜曹丕四十岁就去世了,没有机会。

但就其人而言,的确是个好玩的人,也比曹植更适合做皇帝,因为他不像曹植那样富有艺术家的气质,相对较为理性,也有同理心,叶嘉莹就说他是一位“理性诗人”。但曹丕跟他爸一样,性格中有很傲慢、固执、跋扈、阴鸷的一面。

说他好玩,举几个例子。王粲爱听驴叫,他去吊唁时率领一群名士学驴叫给王粲听。

迷迭香在魏晋时传入中土,当时的文人们都轰动了,纷纷吟诗作赋歌颂这种舶来香草,只有曹丕例外,他不仅写诗,还亲自种了一园子。

曹丕是当时最牛的时尚博主,后宫有薛夜来这样的美人帮他打理装扮,自己又爱好此道。“敷粉何郎”何晏是大帅哥了,也要模仿曹丕的穿着,气的曹丕大骂他是“假子”。


锻彰趣义


关于魏文帝曹丕是一个怎样的君王,社会上也流传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是一个优秀的夺权者,也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也有人说曹丕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做事比较随性……然而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但是历史上曹丕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

其一:曹丕比较阴损小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诗句最有说服力来表明曹丕的小家子气,逼迫弟弟在七步之内作诗,若是不能完成任务,就要置之死地,虽然曹丕的弟弟在七步之内完成了一首诗,但是后来被遗送到潘国做潘王的时候,形同囚徒,可见曹丕心胸狭窄,阴损毒辣。其实也有文献记载:曹丕让曹植七步作诗,并非是真的想杀死弟弟,只是证实曹植是否真的在文采上超越自己。

其二:曹丕比较有胆识,曹操在经营曹魏基业,成天携天子以令诸侯,不敢越雷池半步,没有想过称帝,晚年孙权力荐曹操登上皇位,然而曹操谢绝。但是曹丕却“胆大包天”,父亲死后,居然利用自己的手下,逼迫刘协交出玉玺,代魏国称帝,成了大魏国第一代皇帝。

其三:卓越的政治家,擅长兵法,当年刘备攻打孙权,刘备苦熬数月不过,居然在山上扎营,曹丕接到战败,看到刘备失败的最终结局,直言不讳:“刘备不懂兵法……

其四:曹丕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家,也是当时的著名诗人,并且还是文学史早期的文学理论家,在位期间命人编撰《皇览》,收集当时大量的图书文献;曹丕的《燕歌行》更可以说是七言诗句的开山鼻祖,句句押韵,这首诗更是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由此可见,曹丕作为一个文学家,确实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作为一个政治家,曹丕具有独特的政治慧眼,具有很高的政治头脑;然而,最后就是曹丕的功业心太重,事业心太强,在位期间迫切想要建立政权,伐吴多次败北,最后在失败,猜疑中结束了一生,也是一个可悲的皇帝。


遗产君


曹操的次子曹丕(187——226),字子恒,谥号魏文帝。曹操死后,他继位为魏王,并代汉自立为大魏皇帝。他以贵公子身份而称帝,生活经历与人生磨练迥异于其父,因此在军事与政治方面都没有突出成就。

史载,魏王曹操有20几个儿子,他最喜爱的是曹丕和曹植,于是想在两人中间选一个立为太子。

曹丕自幼在军营中长大,跟随曹操东征西伐,10岁就学会了骑马射箭,并且在父亲的影响下,对诸子百家等历代典籍也有较深的研究。曹植则从小就聪慧过人,有过目不忘的天赋,成人后才华横溢,文学造诣极高,是彼时大名鼎鼎的诗人。

曹操在立谁为储君一事上一直犹豫不决。他从内心就喜欢才气纵横、激情澎拜的曹植,想立他为太子,但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自古以来,立长不立幼,若传位给次子恐怕会引起朝政混乱 ”。

曹丕虽然也很具文采,但与曹植比还是有不小差距,他的特点是行政能力强,但才气与名望都逊于曹植,因此一直很嫉妒弟弟,尤其是听说父王有立曹植为太子的想法,更是想尽办法在父王面前贬低弟弟,并借机表现、抬高自己。曹植虽然天纵逸才,但一向狂傲不羁,又喜欢酗酒,曹丕利用其弱点背地里使坏,使曹植耽误了率兵出征的大事,令曹操十分不满。曹丕很有心计,他处处在父王面前表现自己的宽仁大度,渐得曹操欢心。之后,曹操觉得曹植虽有才华,但不及曹丕宽厚仁慈,因此决定立曹丕做接班人。

曹丕做了魏王后,一直刁难曹植,甚至有将之除之而后快的念头,曹植凭自己的急智而逃过一劫,后被贬为安乡侯。

虽然曹操曾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一直未曾篡汉称帝。曹丕上位后,却想把那个有名无实的傀儡汉献帝废黜掉,自己登上皇帝宝座。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禅让帝位的好戏正式拉开了帷幕。曹丕的亲信华歆率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让位给魏王曹丕。当了30多年傀儡皇帝的汉献帝刘协,颇有自知之明。为保性命,他识趣并“主动”的把传国玉玺交给曹丕。不料,曹丕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扭捏作态,假惺惺地把御玺又还给了献帝。

汉献帝捧着玉玺战战兢兢,冷汗直流,不知怎样做才好。在曹丕的授意下,汉献帝命人搭起一座“受禅台”,又选了个吉日,曹丕装作万分不乐意但逼不得已的勉强样子,于公元220年正式受禅称帝,改国号魏,年号黄初,定都洛阳。

曹丕在位期间,平定了数起边患。他击退鲜卑入侵,和匈奴、氐、羌等游牧民族修好,并逐步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统治。曹丕代汉称帝后,其文治武功虽不如曹操,算不上雄才大略之君,但表现也算中规中矩,有一定作为,没出太大的纰漏。史载: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殁年四十岁。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号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答题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网络配图】


铁马冰河wu



司马懿在曹丕帐下做宾客的时候,曾对曹丕说:懂得审时度势、相机行事、韬光隐晦、是为潜龙。

潜龙,指人的发展还没有开始高飞的准备阶段、蓄势待发的阶段,像巨龙潜伏于水中,将有一股巨流即将涌动。

司马懿是何等的聪明人,自然能慧眼识人。司马懿对曹丕如此评价,是赞扬其有飞升的潜质,看到了他的将来,及对当下时局的隐忍和定力。



曹丕文不及曹植,武不及曹彰,却能夺得世子之位。在曹操为丞相的时候,一直小心谨慎,从不惹事。此外,还大打感情牌,常令曹操感动不已。

由于曹丕在父亲的光环下压抑太久,称帝之后变得多疑、阴险、残忍。逼死曹彰,逼得曹植七步成诗。

古代的人很重视史书对自己的评价,故而没有杀汉献帝,而不是曹丕大度。

曹丕还有很高的政治头脑,知道司马懿暗藏大志,致使其一生没有让帮着自己一步步夺得世子之位的司马懿掌兵。

最后就是功业心太重,在位期间几次伐吴,迫切想要建功立业,结果都无功而返,最后,在失败、压力和猜疑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历史一定很有趣


一个有心机和头脑的文人兼政治家,曹丕倒算上一个。

  首先,曹丕很阴损。当年曹操在两个儿子之间确立太子犹疑不定,最后选了曹丕,作为当年最大的政敌,曹丕很不客气。曾经逼着老弟在七步内赋诗一首,而且说完不成任务,就要死了死了地。把曹植吓得大吃一惊,可以看曹丕的那个劲,只好念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念完后,摸摸自己的头颅,还好。不过,曹植虽然侥幸躲过一劫,后来被遣送做藩国的国王时,却形同囚徒,连自己的兄长曹彰死了都无法来看一眼。

  其次,曹丕很浪漫。作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文学家,又是一国的君主,曹丕曾经很浪漫,不仅有绝世美女甄宓相伴,而且还有江南美眉薛灵芸,当然还有善于揣计谋的郭女王,再加上汉献帝的两个女儿,还有其他嫔妃,每日里偎红倚翠,好不潇洒。尤其是江南美女薛灵芸,想起了曹丕的那首情意缠绵的诗歌:乘辇夜行游,巡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遨游快心意,保已终百年。佳人在侧,诗句翩翩,惬意得很呀。

  其三,曹丕胆很肥。曹操经营曹魏基业,成天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连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每日里还要东挡西杀,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哪里想着要称皇帝,晚年孙权要让他当皇帝,曹操居然说这小子是要我放在炉子上烤呀。说什么也不答应。曹丕倒好,父亲一死,居然利用自己的手下,逼迫刘协交出玉玺,然后代魏自立,成了大魏国第一代皇帝。

  其四,曹丕也很擅长兵法。当年刘备攻打孙权,孙权派陆逊迎敌。刘备苦熬不过,居然在山上扎营。曹丕接到战败,居然看出来刘备失败的最终结局,曹丕说:“刘备不懂兵法,哪有连营七百里抵抗敌人的!‘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这是用兵的忌讳,孙权打败刘备的上书快到了。”

  其五,曹丕很洒脱。作为文人,曹丕很有一股文人的天性,当年曹操手下有很多饱学之士,比如王粲陈琳杨修吴质应旸等人,曹丕和他们关系都处的不错。王粲年轻的时候喜欢听驴叫,这个曹丕心里一直惦记这件事。后来王粲死活,曹丕居然带着一般文人在王粲坟前学驴叫,一时传为佳话。

  可见,曹丕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才能很出众,不仅写了大量的诗歌,而且还有典论论文传世;作为一个皇帝,曹丕玩的很老辣,尽管不能和自己的父亲曹操相比,但是他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很多年来宦官干政的根源。


笑搞


评价曹丕,我觉得必须绕开《三国演义》牵绊,从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对历史的贡献层面来评价。曹丕继曹操位,后建立魏国,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客观上促进了三国分裂局面的终结。在军事才华上,曹丕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三次率大军南下伐吴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但他的文学有相当高的成就,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在建安文学里,曹丕的文学成就毫不逊色于其他人。《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典论·论文》中,他提出了 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的著名论断,把文章提高到和经国之大业同等重要的地位。

最后,我摘录几段曹丕之后历史上他的评价:

《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评价: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张溥:“霸朝初创,力更旧辄,至待山阳公以不死,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可及。”

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微史天水


当年上学时做过一个作业,就是分析曹丕的文学理论文章《典论·论文》,由此知道,魏文帝曹丕是一个文学皇帝。

尽管他的文名没有他父亲曹操和兄弟曹植那么大,但他依然位列“三曹”,是当时的著名诗人,并且还是文学史早期的文学理论家。从这个角度看,他是个很了不得的人物。他在位期间命人编撰了类书《皇览》,收集了当时大量的图书文献,分类编纂,据说有800万字之巨。这部书是后代类书的始祖,很多著名的类书都仿照它的体例,像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和明朝的《永乐大典》等等。如果能流传下来,绝对是一座文化宝库,只可惜年代太久失传了。

曹丕的《燕歌行》,可以说是七言诗的开山祖,句句押韵,这在当时绝对是独创,只此一首诗便已奠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不光文才出众,据他自述,由于自幼长于军旅,常年随父亲东征西讨,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身手相当了得。可以左右开弓射箭,而且在马上任意姿势都可以拉弓射箭。他曾经对曹操的谋士荀彧说:总是按平常练习的方法射固定靶子就算箭箭命中也没什么意思,只有在平原深草中与飞禽走兽周旋,箭无虚发,那才是神妙的技艺呢。另外,曹丕还自称跟剑术名家史阿学过剑法。奋威将军邓展号称武艺高强,拳法高超,可以空手入白刃。一次宴会上,大家都喝多了,邓展要领教曹丕的剑术,两人就用甘蔗比划,曹丕连赢三剑。邓展不服,还要交手,曹丕料定邓展要靠步法快速突进,便假装前冲,邓展迅疾上前,直取中宫,曹丕却猛然后撤,一甘蔗砍在邓展的额头上,席上众人都很惊佩。如果曹丕自述属实,没有吹牛的成分,那他确实是武林高手了。

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并没有像陈后主、李后主和宋徽宗那样耽于才华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而是继承了曹操的遗业,建立魏朝,虽然没有大的建树,但政治上也算个了不起的人物。

关于曹丕还有个很宿命的故事。除了像记载中的每个皇帝一样,出生时红光满室,金龙罩顶之外,曹丕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高人预测了寿命。据说曹操封魏王后久不立太子,身为长子的曹丕很着急。于是找来著名的算命先生高元吕,问前程,先生说:“贵不可言”,又问能活多久,先生十分委婉地说:“其寿,至四十当有小苦,过是无忧也。”曹丕果然只活到四十岁,之后的确无忧了。


一生就爱一部书


铜雀台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归来。夜宿邺城,看到金光由地而起,第二天在发光之处挖出一只铜雀,认为是吉兆,下令建造铜雀台。




公元210年,铜雀台终于落成。曹操召集文人登台做赋,曹丕、曹植兄弟也在其中。十八岁的曹植一挥而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铜雀台赋》(正式名称为《登台赋》,但《铜雀台赋》因为《三国演义》为世人所熟知,故用此名。)

史书记载曹操的反应是很惊喜。其实《铜雀台赋》的文学价值远不能与曹植十五岁写下的《白马篇》相比,然而《铜雀台赋》胜在这篇文章达到了拍马屁的最高境界。

拍马屁的要义有二:一是一定要发自内心地拍,不能有丝毫虚情假意。二是要有新意,有文采,使被拍的人能够牢牢记住并且可以到处显摆。《铜雀台赋》堪称古往今来最优秀的马屁文章。

公元210年,是曹操栽树,准备给后人乘凉的一年。按照传统,曹昂死后,曹操的儿子们以曹丕居长,但曹操对这个儿子一直比较冷淡。这一年司徒赵温举荐曹丕出仕,曹操表示赵温举荐曹丕并不是因为曹丕的才能,将赵温免职,这就是当众在打曹丕的脸!

或许是曹操之后有些过意不去,公元211年他让曹丕当上了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但在同一年他也让曹植在诸子中第一个封侯。(比其兄长曹彰早了五年。)


公元213年,曹操就立嗣一事发出密函征求众臣意见。立曹丕明明是顺理成章的事,征求意见是个什么意思?

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一改由曹丕留守的惯例,安排曹植留守。并勉励曹植说:“你老爸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事业刚刚起步,那时做过的事情至今都不后悔,你一定要发愤图强啊!”

换了别的父子,这话不过是老爹嘱咐儿子像自己一样好好干事业。可曹操干的是什么事业?王霸之业啊!

曹丕急了。权谋什么的可以请教司马懿等亲信班底,但老爸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最要命的是他还是个诗人,文采这一项决不能瘸腿儿啊!

曹丕在文学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他向建安七子请教,大搞文学沙龙。他的诗篇《燕歌行》质量上佳,文采斐然,由于读过曹丕诗的人很少,特摘录如下: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我国最早的七言诗,五言诗实在干不过曹植,只好在形式上创新了。

这还嫌不够,曹丕生怕自己的才华不被父亲知道,写下了一本自传——《典论·自叙》,说自己文能通经、史、诸子百家、武能左右开弓,在快马上用牙齿咬箭搭弦、在脖子后面开弓射箭、用甘蔗击败剑术高手……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起到宣传的效果,曹丕像发传单一样把这本自传到处送人,甚至连长江以南的孙权和张昭都目瞪口呆地收到了曹丕专程派人送来的签名版自传……

公元216年,曹操封王,却没有同时任命曹丕为魏王太子。曹丕实在没辙了,找贾诩问计。贾诩只让他老老实实做个好儿子。看起来是句废话,其实贾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曹操的心态。


青年时代的曹操约束自己一心做应该做的事却处处碰壁,理想破灭以后彻底自我解放,成就越大越任性。他以法治国却把自己的心情凌驾于法律之上,他自己长得就不怎么样却喜欢以貌取人。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文采什么的都是次要的,纵然曹植的真性情有些过度,但曹丕却是耍心机耍得所有人都能看出来!

曹丕听明白了贾诩的话,从此装作不装的样子。

曹操犹豫不决,也询问贾诩的意见,贾诩暗示他想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的后果。二府之争就此一锤定音。

公元217年,曹丕受封为魏王太子。

五十度灰

中国历史上最具有虐恋情结的曹丕终于在33岁这一年晋级为霸道总裁。

9岁,他从宛城惊变中策马奔腾,活得潇潇洒洒。

17岁,攻入邺城,抢走了北中国第一美女袁绍的儿媳甄氏。


在曹家历史性的瞬间,第一顺位继承人不想着稳定军心,不关心户籍账册也就罢了,竟然带头抢女人。一生喜欢夺人妻子的曹操也没立场说什么,只好自我解嘲地说:”我打这一仗,就是为了这小子”。曹操让曹丕将甄氏明媒正娶以减轻不利影响,很可能曹操的目光就是在曹丕结婚前后更多地落在了当时年仅十岁的天才儿童曹冲的身上。

曹丕19岁时,曹冲在赤壁战场上染病身亡,但曹丕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儿,14岁的曹植又以一时无两的才华得到了父亲的青睐。

自古,凡是君父废长立幼,长子的下场都注定凄凉。巨大的压力使风流才子曹丕变成了一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机男。《三国志》中毫不客气地将曹丕的最终胜出归功于他的“矫情自饰”,通俗的说法就是装。

33岁,暗中使劲逼汉帝让位。明面上,面对禅让诏书,曹丕却还要装得痛不欲生,他说自己是天底下最缺德的人,怎么敢考虑这样的事情?这样的誓言不敢听!这样的承诺不敢信!再说让他当皇帝他就投东海自尽!
篡位之后,曹丕又得意洋洋的说,我现在明白唐尧、虞舜是什么心情咯。


咱们中国人平时收个礼都要推来让去何况是当皇帝,但曹丕表现出如此令人作呕的虚伪当真是令人发指。读史至此总有一种想要啐他的冲动。

从影帝转型为皇帝后,曹丕很有兴致却再也没有了写诗的灵感,只能以纵情打猎的方式发泄积压了十几年的压力。皇帝只要沉溺于某种爱好,总会有大臣站出来提意见,皇帝即便不听也要顾及影响,很少为此发火。曹丕早就装腻了谦谦君子,即位后不愿再克制自己的小暴脾气,刚开国就开了因言治罪的“好头儿”。

34岁,由于母亲卞太后的压力以及曹植七步成诗得到的舆论同情,曹丕留了曹植一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赦,曹植的福利待遇从曹操时代的一万户降为八百户并且在一年之内数次改封,曹植的心腹班底也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称帝的曹丕将新欢郭女王立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嫔,皇后的位置却空着。其原配甄夫人当然要有所怨言。在郭女王的挑唆之下,曹丕下令将甄夫人赐死,并且以糠塞口,以发覆面。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汉末三国的绝世红颜,唯有甄宓死于始乱终弃。

颠沛流离中的曹植在第二年得知嫂子惨死的噩耗,几近癫狂。他不顾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竟然冲着曹丕的使者大光其火,他一生的最高杰作——《感鄄赋》也在此时诞生。其中流传最广并引发海量绯闻的句子有: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闭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对兄弟、妻子都极尽刻薄,刚刚被孙权送回,在襄樊战争中投降过关羽的老将军于禁自然是在劫难逃。曹丕表面上对于禁亲亲热热,好言抚慰,让他第二天就去拜祭曹操墓,暗地里却派人快马加鞭赶到曹操墓前制作了羞辱于禁的壁画。白发苍苍的于禁乍逢大喜大悲,愤懑难当,羞愧而死。士可杀,不可辱,曹魏五子良将中资格最老的于禁不幸地沦为了汉末三国晚景最为凄凉的名将。许多年以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此非常不爽地评论说,曹丕对于禁,废之可也,杀之可也,画壁画凌辱他,没有一个君王的样子。

这一年,曹丕将年长的弟弟们全部封为王爵(唯独曹植比其他兄弟晚了一个月)。曹魏诸王虽然有封地但没有任何行政、军事权力,藩王的属官专门配给在官场上混不下去的倒霉蛋儿,护卫只有最多不超过200人规模的老弱残兵,并派专人监视。以上待遇,除了监视人员的数量外,在曹植那里都要减半……

36岁,曹丕接见了前来谢恩的任城王曹彰。曹彰在洛阳暴病身亡。

37岁,下令所有诸侯王都为县王。西汉开国时诸侯王的封国往往下辖几个郡,吸取西汉七国之乱的教训,东汉开国时的诸侯王通常只封一个郡。曹魏的诸侯王只有面子没有里子,现在全部沦为县级待遇,连面子都没了。


曹丕下令除非是谋反大罪,其余罪名都不允许检举、告状。诬告者将受到反坐。或许曹丕是对太多的是是非非感到不厌其烦才立下了这样的法律,但25年后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后正是以此为借口杀死了最后一个在才智上能够与其匹敌的智囊桓范。

39岁,曹丕将曹洪下狱抄家,并处死了鲍勋。

曹洪是曹操的族弟。在曹操早年被董卓军追杀的危急时刻,曹洪将战马让给曹操,自己步行护卫。为感念曹洪的救命之恩,曹操每次分战利品时都对曹洪格外优待,使其成为曹魏诸将中最富有的一位。曹丕做太子时为了收买人心花销很大,找曹洪借钱未果,一直心怀怨恨。终于抓到了曹洪的门客犯法的机会,曹丕小题大做,将曹洪下狱论死。卞太后找到郭女王说要是曹洪被杀,我就让皇帝废了你这个皇后。在郭女王苦苦哀求之下,曹丕没有处死曹洪但还是没收其全部财产。堂堂天子,为了点儿钱的事儿这么作践亲贵功臣,这在当时就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满。但与曹魏最大的冤案——鲍勋案相比,曹洪的遭遇简直是皇恩浩荡了。

鲍勋是曹操起兵时重要的贵人鲍信的儿子,在曹丕作太子时就是他的属官,由于曹丕非常不喜欢他,鲍勋被外放到魏郡作都尉。谁曾想郭女王的弟弟犯了盗窃国家财产的死罪正好落在了鲍勋的手上。曹丕不惜纡尊降贵,亲自写信求情,但鲍勋半点儿面子都不给。


曹丕登基后,太子府出身的旧臣只有鲍勋没有得到提拔。后来在陈群、司马懿两位重臣的联合推荐之下,才将鲍勋升为御史中丞。曹丕本想让鲍勋去挑大臣们的刺儿,没想到鲍勋却抓住他打猎的嗜好不放,三天两头提意见。由于鲍勋的特殊身份加上他人望甚高,曹丕一忍再忍。

这一年,有人状告鲍勋一个莫名其妙、微不足道的,按照法律只需缴纳罚金即可的罪名。曹丕两年前刚下令说除了谋反其他罪名不许上告,现在为了报复鲍勋什么也不顾了。抓住这点儿破事儿非要判鲍勋死刑。

廷尉高柔实在看不下去,坚决拒绝非法加刑。曹丕将高柔召到尚书台,另派人到狱中将鲍勋拷打致死。一个皇帝为了非法杀人竟然和廷尉玩起了调虎离山,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个皇帝如此下作。

鲍勋死后仅仅二十天,曹丕病亡。去世前一天才立甄夫人所生的长子曹睿为太子,遗命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四位重臣辅政。

皇家刺青

与其说曹丕刻薄寡恩,不如说他是恩怨过于分明。凡是惹他不快的,他一个也不放过,但凡是能顺着他的人,曹丕都是“朕永远对你不抛弃、不放弃。”


对降将孟达:
孟达当初在关羽走麦城时见死不救。在蜀国处境堪忧的他率领部属投降了刚刚当上魏王的曹丕。当时有很多人说孟达人品可疑,但曹丕认为这是他上台以来第一次有敌方高级将领来投降,必须拿孟达做个榜样。于是以孟达为向导,以夏侯尚为主帅,从刘备军手中收复了上庸等三郡。曹丕非常大方地将这片地区都交给孟达管理。终曹丕时代,孟达都是高高兴兴地在这个三国交界处当看门狗。

对汉帝刘协:
曹丕代汉称帝后,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让刘协在封地内依然沿用汉代历法,上书言事不必称臣,封邑一万户。刘协在退位后颐养天年十四载,在历代亡国之君中算得上待遇最好的一个。

对毒士贾诩:
贾诩的名声与他的才干成反比,贾诩一思考,孙权就发笑。因为贾诩这个人没有立场,谁得到他就像是得到一把寒光闪闪的刀。而且他一生算无遗策,智商高到令人胆寒。曹丕明明知道三公应该找德高望重的人来充门面,也很清楚贾诩恐怖的谋划能力,依然决定让贾诩出任太尉以报答当初的定策之功。

对发小儿曹休、曹真、夏侯尚:
曹丕将兵权倾囊相授。尤其是对夏侯尚,曹丕先是给予他不需遵守规章制度便宜行事的特权,在夏侯尚为了个小妾寻死觅活之后,曹丕不惜一切挽救他的生命,展现出他难得一见的纯真的友情。

对太子四友陈群、司马懿、吴质、朱铄:
曹丕将人事大权授予陈群,一点儿修改意见都没提就批准了陈群起草的九品中正制。
每次出征都委任司马懿全权留守,说朕在东边你就管西边。朕在西边你就管东边。
将禁卫军交给朱烁。
就连为人嚣张跋扈到处树敌,名声糟透了的吴质,也被曹丕加意保护,委派了统帅河北军队的重任。

恩怨分明的性格总是不讨喜的,人们固然喜欢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佳话,但更尊崇的是宽容大度的胸怀。恩怨分明的人掌权难免对权力的滥用,这使人很没有安全感。因此在传统的以道德考量为主要标准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系中,总是将恩怨分明的性格特点以睚眦必报的名义列为污点。一个伟大的人物应该专注于伟大的事业,若是将太多的精力放到恩恩怨怨上,就只能做一个凡人。曹丕与曹操的差距,正是凡人与伟人的差距。



让子弹飞

但对个人的好恶,影响终究有限。对集团的态度才是关键。曹丕将皇族、外戚、宦官全部推入深渊。对曹魏政权的两大支柱汝颍世家和谯沛武人的报答则令人哭笑不得。

夏侯惇、曹仁等开国元勋死后倍享哀荣,其后代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谯沛武人可以坐享荣华不必再以性命博军功,开始从庶族向士族过渡。曹丕称帝的第一年就免除了颍川郡一年的税收。又委派陈群、司马懿以高级军职。使士族冲破了曹操时代不可染指兵权的桎梏。

曹操一生致力于打压士族这一特权阶层,但他无法控制那些与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战友们的觉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没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伟大理想。与唯才是举的平等相比,他们更想做人上人,尤其是让子孙们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当人上人。比起打压特权阶层,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成为特权阶层!

在曹操时代,谁也不敢说什么。借助扶曹丕上位的机会他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各取所需了。曹操虽然强行顶住了历史的车轮于一时,但他的理想终究成了泡沫,破碎之后就成了曹丕的难题,没有雄才大略也没有足够威望的曹丕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却走向了相反的道路——从政治打压、政治利用转变为政治赎买、政治妥协。


魁拔

伟人是不世出的,诚然曹丕作皇帝不如作文人的水平高,他还是拼尽全力去作一个名为开创,实为守成的君主。

政治上,曹丕虽然批准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保障了世家子弟可以世代为官的特权,但这个制度可以方便地从汉朝廷的遗老遗少中甄选适合为曹魏出力的干部。而且九品中正制设立之初,只在郡级以下设立中正来考评人才。在运转伊始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制度。司马懿夺权之后在州一级设立大中正,才使士族势力急剧膨胀。而且汉武帝时代开始沿袭的察举制依然依然并行,寒门子弟依然有出头的机会。曹丕特别规定选拔人才不限年龄,原则上每十万人中推荐一人为孝廉,如果有特别优秀的也可以不受人数限制。

东汉限制皇族,以外戚宦官势力对抗士族。曹丕把皇族、外戚、宦官一起废了武功,他的皇权是建立在几个远亲(其实更像是朋友)与士族之间的平衡上。但曹丕还是以高超的走钢丝技艺,实现了他说一不二得近乎耍赖的的统治。但显然这种小团体与大团体之间的平衡是极不稳定的,一旦后继之君年龄幼小或者皇帝的朋友身亡又补充不进来合适的人选,庞大的士族群体就会……


经济上,曹丕继续发展屯田,降低税率。为了恢复人口,曹丕下令禁止私斗、广议轻刑,稳定了社会秩序。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得到恢复,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了绵延不绝的驼铃声。经过他七年的治理,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了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

军事上,从刘备手中夺回上庸等三郡。三征孙权虽然没有攻下一寸土地但也迫使孙权称臣纳贡。
若从战略的眼光看,孙刘两家在夷陵大战时,曹丕误判形势,接受了孙权的诈降。没有采纳神算子刘晔的建议,与盛怒之中的刘备联手瓜分东吴,错过了曹魏一统天下最好的时机。但当时放眼整个三国文武恐怕也只有刘晔一人有如此卓越的战略眼光,曹丕选择坐观成败也不能过分苛责。

文化上,曹丕尊孔,亲临曲阜重建孔庙。又重建太学,在各地复兴儒术。并下令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皇览》。这部书对后世的《四部要略》、《艺文类聚》、《永乐大典》等类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曹操时代对孔子不屑一顾,甚至处死了孔子的嫡系后代孔融。曹操所尊崇的意识形态是法家学说。法家的核心在于集权强国,但人民幸福指数会降低。道家正相反,而儒家的中庸之道则取二者之平衡,集中力量干大事之后要与民休息,休息完了继续干大事。秦朝的历史明明白白地揭示了法家学说只有强人才能运用的铁律,曹丕不是强人,尊孔兴儒是他最好的选择。


民生上,曹丕不可能超越历史的局限去创立社会保障制度。但他很重视对阵亡将士的家属,孤儿、寡妇、重病患者、残疾人以及极端贫困的子民给予抚恤和慰问。以刻薄寡恩闻名于世的曹丕竟然如此关注民生问题,怎不令人目瞪口呆呢?


最后说曹丕干过的一件不小的小事。自从三百年前儒教教主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这一极富想象力的学说,只要出现不可抗力的天灾,三公就要受到百官抨击,最后至少得有一位站出来为天灾负责。曹丕觉得这纯属扯淡,他说朕是天子,就算要负责也是朕来负责,今后出现天灾不许再弹劾三公。


伟人固然伟大,凡人也有凡人的好处。

晓木曰兮历史系


曹丕基本是个纨绔子弟,做事比较随性。来看一个小事,他用恶作剧导致一位名将自杀。

王忠在李傕之乱中,曾以吃人为生,后与同乡一起从武关东下,率众进攻娄圭,夺取了娄圭的武器,向曹操投降,被拜为中郎将,曾被派遣与刘备、刘岱一起截击袁术。曹丕称帝后,知道王忠曾吃过人,在一起出征时,让戏子们把坟墓里的骷髅挂在王忠的马上,以此取笑他。好在王忠粗人一个,没当回事,后来官至杨武将军。

曹丕的文友、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死了,他很难过,当时已经当了皇帝,还亲自到灵堂。对大臣们说:“王粲喜欢听驴叫,我们都学驴叫,为好友送行”。王粲的爱好本身难以理解,曹丕带着一帮大臣,当庭驴叫,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朝堂上,驴叫声此起彼伏,蔚为壮观。曹丕随心所欲,心情好了,然而那一帮被恶作剧的大臣,心里肯定不爽。

玩得产生严重后果的一次,发生在于禁身上。于禁被水淹七军,投降关羽,东吴攻陷荆州又成了俘虏,后来回到魏国。曹丕称帝后,孙权向魏国称臣,于禁回到魏国。有次于禁去拜谒曹操陵墓,曹丕暗中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的图画于陵墓旁,于禁顿觉奇耻大辱,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崩塌,很快就死了。以曹丕一贯恶作剧的风格来看,也未必真想让于禁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