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到底有多少头领?

人生客栈


《水浒传》这本书并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历史上真的存在梁山泊这个地方,梁山泊这个地方也的确聚集了许多人,一起反抗官府。这股起义军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到底有多少人,但是依照推断,至少还是有几千人的。

梁山泊位于山东西部,原是个很小的湖泊,后因从五代到北宋黄河多次缺口泛滥,使它与四周的许多小湖泊汇成一片,到北宋末年便形成横八百里水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八百里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并有许多天然小岛,形势险要复杂.当时许多破产农民、渔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缉追捕的逃犯遂藏匿于此,成群结伙,靠进行一些“非法”活动营生.有若干股势力日益增大,人数愈聚愈多,到北宋末年更掀起了多次反抗官府腐败、盘剥与压迫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军就是其中的一股.

而这股起义军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而这三十六个主要头领,《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那是小说家的虚构。不可当真,但这36位头领确实真实存在的,这36人为: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


努力的露露


《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载,梁山好汉有36人。郎瑛《七修类稿》记载的36个人分别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36个人中并没有林冲的名字。“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所以林冲便是作者增添的人中的一个。


历史剧中迷


1、呼保义宋江

2、智多星吴用

3、玉麒麟卢俊义

4、大刀关胜

5、活阎罗阮小七

6、赤发鬼刘唐

7、没羽箭张清

8、浪子燕青

9、病尉迟孙立

10、浪里白条张顺

11、船火儿张横

12、立地太岁阮小二

13、花和尚鲁智深

14、行者武松

15、双鞭呼延灼

16、混江龙李俊

17、九纹龙史进

18、小李广花荣

19、霹雳火秦明

20、黑旋风李逵

21、小旋风柴进

22、插翅虎雷横

23、神行太保戴宗

24、急先锋索超

25、短命二郎阮小五

26、青面兽杨志

27、病关索杨雄

28、双枪将董平

29、两头蛇解珍

30、美髯公朱仝

31、没遮拦穆弘

32、拚命三郎石秀

33、双尾蝎解宝

34、晁天王晁盖

35、金枪手徐宁

36、扑天雕李应


老何看天下


历史上,北宋末年的确爆发过宋江起义,但由于规模较小因而史料记载较少,只提到宋江最初以36人聚众起义。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规模不大且持续时间较短

北宋末年,由于朝廷严重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苦于严重的赋税盘剥,大量百姓纷纷破产,流离失所变成流民。朝廷为了剞劂财政困难。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伯,招募当地百姓组成义军,利用当地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公开扯旗造反。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江起义的消息传至朝廷,知亳州侯蒙上书建议“赦过招降”,宋徽宗赵佶同意,并颁旨招安,但被宋江拒绝。朝廷随后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讨伐。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又攻取淮阳郡(今江苏睢宁西北),随后从沭阳(今属江苏)乘船进抵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知州张叔夜遣使探察义军动向。

同年五月,宋江率领义军登岸,随后遭遇伏击,船只也被焚毁,在退路断绝的情况下,宋江最终战败被俘,而其余部则被朝廷招安。

从宣和元年(1119年)于梁山起义,至宣和三年(1121年)五月彻底被平定,宋江起义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年多时间,且军队数量并不多。

宋江义军的姓名不见于史料,三十六人姓名为民间版本

由于《水浒传》的影响,梁山108好汉已经深入人心,实际上并非如此。《宋史·侯蒙传》有载:宋江寇京东。

由以上记载可知,宋江早期的起义队伍只有36人,但史料并未记载这些人的名字。不过,由于宋朝时说书伎艺兴盛,民间又广泛流传着宋江等36人的故事。

关于这三十六人的名字,在《大宋宣和遗事》和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均有记载,不过两者略有不同。

南宋末的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记载有这三十六人的名单: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活阎罗阮小七,赤发鬼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条张顺,船火儿张横,立地太岁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双鞭呼延灼,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锋索超,短命二郎阮小五,青面兽杨志,病关索杨雄,双枪将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弘,拚命三郎石秀,双尾蝎解宝,晁天王晁盖,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

不过,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虽然记载了这三十六人的名字和诨号,但并未叙说故事内容。

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且已经有“一百八个头领”之语


身落柳陌花丛


《水浒传》这本书并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历史上真的存在梁山泊这个地方,梁山泊这个地方也的确聚集了许多人,一起反抗官府。因此许多人在了解林冲这个人的时候,下意识的会想,历史上林冲真的存在吗?

  林冲这个人物虽然在施耐庵的刻画下,极为生动形象,但是历史上是不存在林冲这样一个真实的人物的。也许会有叫林冲的人,但是绝对没有一个“豹子头”林冲。

  梁山泊位于山东西部,原本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湖泊,但是随着黄河的多次泛滥,梁山泊与周围许多湖泊慢慢汇聚,最后在北宋末年之时形成了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八百里域的大湖泊。湖泊中芦苇纵横,有许多天然的小岛,地势复杂险要,因此许多破产农民、渔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缉追捕的逃犯遂藏匿于此,成群结伙,靠进行一些“非法”活动营生。

  随着人数的慢慢增加,到北宋末年之时已经渐渐形成了一股教大的反抗官府统治的农民起义,他们在宋江的领导下,反抗官府的黑暗统治。

  这股起义军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到底有多少人,但是依照推断,至少还是有几千人的。而这股起义军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而这三十六个主要头领,算的上是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中,许多人的原型。

  《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载,梁山好汉有36人。郎瑛《七修类稿》记载的36个人分别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36个人中并没有林冲的名字。“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所以林冲便是作者增添的人中的一个。


胡乱看一点东西


施耐庵的《水浒传》讲述的是一个奸臣当道、官逼民反的社会,宋江等108位好汉于水泊梁山成就大义,打的官家落花流水,塑造了鲁智深、林冲、武松、张顺、李逵等众多英雄人物。

据记载,北宋末年,蔡京等人的到宋薇宗的信任,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巧立名目、增税加赋,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宋江等人因不满官府的剥削与压迫,于水泊梁山举起义旗,当时宋朝周边的起义有两三百起。


北宋末年,朝廷腐败,官逼民反,宋江等人梁山泊聚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快意恩仇,梁山好汉更是成为了,勇于对抗朝廷的英雄人物。

也是在宋朝,也是在梁山泊也是宋江聚集了三十六位好汉揭竿而起,

宋江起义的原因是宋朝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将梁山水域公有化,并对进入水域捕鱼的渔民课以重税,贫苦的农民交不起赋税,又不能饿死。

宋江起义军曾转战山东,河南,河北一代,所向披靡,但是在进攻海州时(连云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所击溃,宋江不得已率众投降,接受朝廷的招安。

这支队伍最终的结果还是被招安,最终还是成官军的一部分。他们没有108将,只有36个头领。


有意思的视频人


历史上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

通过宋《宋史》的记载可知,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横行河朔,转略十郡”。起义的首领是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严重受挫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官军数万不敢撄其锋”。起义的影响不算小,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在北宋是比较发达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间是广济河中部的个湖泊,而广济河上游就是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广济河又是京东重要的漕运通道,占据广济河中间的梁山泊,对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够记上一笔,在民间广为流传,足以说明它的影响。

随着人数的慢慢增加,到北宋末年之时已经渐渐形成了一股教大的反抗官府统治的农民起义,他们在宋江的领导下,反抗官府的黑暗统治。   这股起义军史书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到底有多少人,但是依照推断,至少还是有几千人的。而这股起义军有三十六个主要头领,而这三十六个主要头领,算的上是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中,许多人的原型。   《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载,梁山好汉有36人。郎瑛《七修类稿》记载的36个人分别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


醒世恒言丶


一百单八将梁山聚义,除暴安良,大口吃肉,小称分金,好不快活!


梁山好汉的形象和故事,从北宋末便由说书人及百姓间不断添枝加叶的扩展传颂,最后演绎成一百单八将的梁山聚义。

此书罗贯中参写了一部分,最后由明施耐庵执笔完成。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林冲雪夜上梁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斗杀西门庆等章节多么的精彩!

宋江等三十六人梁山起义,历史上确有此事。但规模很小,包括喽啰也不过千把人而己。

巧妙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三十六人,如宋江、吴用、阮氏三雄等。

在不严重背离历史根本的基础上,小说本来就是艺术的再创作、再加工。

这时南方的方腊起义正在进行,而北方也不甘人后以宋江为首的36名好汉在梁山打起了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说起宋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单八将,然而小说就是小说不同于历史,

宋江郓城人,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有经天纬地之才,满怀报国之志。


由于宋江利用职务之便私放了犯人,于是被打入大牢并且择日砍头。

北宋末年政府为了维持军费开支以及“岁币”加紧了对百姓的搜刮。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一旦突破了界限,所发挥的爆发力是无穷的。

于是宋江同志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决意与宋朝势不两立。与方腊相比宋江的人数其实不多,根据史书记载:仅有三十六人,而且作战规模不大。

随着起义军的胜利,宋徽宗开始害怕,方腊的事还没解决呢可不能让宋江在闹腾下去了,要不然宋朝就完了。于是调集兵力去对付宋江,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宋政府先是招降。

起义军失败了无论从军队的数量、兵器、军事素质都不能与朝廷的正规军相提并论。

走投无路的宋江率余部投降了宋朝,接受了他们的招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