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諸葛亮的財產清單,後主劉禪為何無法釋然?

“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

熟悉的人定能記起,這兩句出自《自表後主》,是諸葛亮為自證清白,死後能保全家人,留給後主劉禪的財產清單。或許臨終前,諸葛亮早料到會被抄家,果不其然,後主劉禪在黃皓等宦官的慫恿下,來諸葛家清算資產。

面對諸葛亮的財產清單,後主劉禪為何無法釋然?

諸葛亮劇照

難道僅僅是宦官黃皓的幾句構陷,就能夠挑撥後主與相父之間的情誼嗎?相父操勞一生,即使有些個積蓄,後主就真的在乎那點錢財嗎?相父再一次預料到了,再一次想到了前面,又讓後主失望了。或許後主心中想的更多,抄家另有隱情吧。

後主劉禪天資愚鈍?

" 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這是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對於後主劉禪的評價,諸葛亮向來是仗義執言中肯之人,定也不會扯謊。而且當年,也是相父力排眾議,力挺後主劉禪繼位的。可見,至少在相父眼中,劉禪其實並不是演義中的“扶不起的阿斗”,言語中還多有抬愛。

面對諸葛亮的財產清單,後主劉禪為何無法釋然?

劉後主劇照

或許有人會提“樂不思蜀”,《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確有記載。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仔細想想,曾是一國君,制衡滿朝文武,雖說相父幫了大忙,但是後主再也不至於愚蠢到在司馬昭面前出此洋相吧。唯有一種解釋說的通,春秋戰國以來,天下大亂,禮崩樂壞,臣弒君都屢見不鮮。

面對諸葛亮的財產清單,後主劉禪為何無法釋然?

樂不思蜀

何況後主作為一位亡國之君,寄人籬下還算好聽了,其實是喪家之犬。後主沒有殉國的勇氣,但卻有追求生存的權利,看似在司馬昭和郤正的擺佈下洋相百出,實則只是韜光養晦,苟且偷生而已。清人周壽昌也曾在《三國志集解》考證過" 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

《出師表》道盡相父與後主的相愛相惜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前出師表》

雖然是中肯直言,但也幾乎是耳提面命,相父也是真把後主當作自己的孩子,孜孜不倦不厭其煩的教導。言語的懇切,滿載著厚重的期望。

面對諸葛亮的財產清單,後主劉禪為何無法釋然?

孜孜不倦教導劉禪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前出師表》

然而真的不效,後主又怎麼能治相父之罪,並不是因為缺了相父朝政不能運轉。而是後主也不傻,他又何嘗不知道相父這樣做,是為了自己好,為了蜀國更加強大。諸葛亮是治軍嚴謹之人,戰敗之後,不徇私,自貶三級。但後主也是為了蜀國,也心疼相父,尋個小勝便恢復了他的職務。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後出師表》

這是諸葛亮自先帝託孤以來,對自己的總結,不僅名副其實,而且傳為典範。相父對於後主的愛,不僅僅是臣忠於君,忠於國的愛戴,更有著像兒子一般的舐犢之情。同時,也正是後主對相你的信任,才成就了相父的鞠躬盡瘁,有機會死而後已。

面對諸葛亮的財產清單,後主劉禪為何無法釋然?

先帝託孤

可見,後主與相父之間不僅有家國利益的牽絆,更有著相愛相惜的父子之情,但是迫於君臣之禮,卻又不得不保持距離。國有危難,相父不能不出來解救危難,但是過分操勞,難免功高蓋主。相父操持,後主自然有安全感,但是相父的過於出色,讓自己又少了參與感。總之沒有不行,多又不爽,一種複雜的心情牽絆在二人心中。

相愛相惜?禁奔喪、不立廟又作何解釋

“亮卒於敵庭,周在家聞問,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惟周以速行得達。”——《三國志·譙周傳》

諸葛亮死後,劉禪下昭禁止奔喪,只有譙周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提前跑去送了諸葛亮一程。

“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襄陽記》

諸葛亮死後,百姓紛紛在路邊祭奠,各地都要求為相父立廟,後主卻不從。

既為相父,又為肱骨之臣,死後不發喪,廟當立不立,後主劉禪是嫉恨諸葛亮麼?即使是恨,也應該風光大葬,按照規格禮制,表面上的事還是要做的吧。其實不然,後主是完全聽從諸葛亮生前的意思,為穩三軍,秘不發喪

面對諸葛亮的財產清單,後主劉禪為何無法釋然?

相父劇照

劉禪不想違背相父遺言的同時,也想給相父留一分清靜吧,他知道相父從來都是隻吃苦不邀功的。熱鬧喧譁從不屬於相父,一切從簡都更符合相父的氣質。或許這也是相父最後一次囑咐後主了,後主又順從了。但卻不是最後一次相父想到後主的前面,這就又得說回抄家抄出的《自表後主》。

水至清則無魚,後主終究無法釋然

明朝功臣張居正死後被萬曆抄家,有人說萬曆摳門,喜歡收集金銀財寶,就連居功至偉的張居正都不放過。其實不然,可能正是張居正功高蓋住,在朝堂上一言九鼎,甚至力壓萬曆。對於萬曆來說,張居正是可愛的,卻又是可氣的,既離不開張居正的能力,卻又受不了他咄咄逼人的勸諫。

面對諸葛亮的財產清單,後主劉禪為何無法釋然?

張居正劇照

既然有了愛抄家的名聲,萬曆倒要也把張居正的家抄來看看,這位每天滿口家國大義,仁義道德的到底私藏了什麼,是不是那麼的清白。事實證明,張居正沒有萬曆想的那麼貪,也沒有世人想的那麼清白。萬曆當時是釋然的,最起碼,張居正錢財與他的功勞是相匹配的,但也發現張居正不是神,也是人,也不清白。

說回諸葛亮,其實,諸葛亮對於劉禪其實是呵護的密不透風的,但是這種呵護是會讓人喘不過氣來的,被愛的人會感覺被綁架,失去了自由;相父雖不戀權,無形中卻已經專權。所以,在後主劉禪的心中,也是充滿好奇的,這樣一個鞠躬盡瘁,清廉勤政,時時算計,卻又事事為家國,為自己著想的相父到底是怎麼神一樣的存在。

面對諸葛亮的財產清單,後主劉禪為何無法釋然?

鞠躬盡瘁

這些在相父口中是無法求證的,後主都不能參透的話,其他人口中更是片面的。於是黃皓等人稍一慫恿,後主劉禪便順從抄了相父的家,不為求財,只為求真。然而這一次,相父又想在了前面,那種密不透風的感覺再次撲面而來。相父是清澈的,甚至到了“水至清則無魚”的境地,但劉禪卻沒有萬曆那麼幸運,永遠無法釋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