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牢记“四不”和“四要”就够了!


父母最大的悲哀,

是付出全部却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最近因为疫情,孩子们在家上网课,有些家长都快被逼疯了。

前两天就看到一则新闻:孩子沉迷网游充值4万元,而这钱却是他妈妈背了4万袋水泥辛辛苦苦赚来的!

这孩子还把转账记录都删除,生怕家长发现了挨骂。

这说明他明明知道这是妈妈的血汗钱,却依然不以为意,不仅自己在游戏账户里充值了2万多,还给同学充值了1万多。

他妈妈绝望地哭了,孩子一边挨打一边还委屈地说:“你总是埋怨我,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啊,妈妈每天都要在外面忙着赚钱养家,累死累活搬了几万份水泥才能挣些钱,可孩子只看到妈妈不管他、不陪他,只看到自己一犯错就遭到埋怨和指责。

这世上谁都不容易,但最可悲的,是父母付出全部却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你以为自己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吃好穿好就已经尽到自己做父母的责任;

你以为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千依百顺地疼爱就能让孩子懂事些,长大的过程中能够少受些苦。

可殊不知,父母的无私,培养出来的也许是个熊孩子,父母的宠溺,也许会逐渐酝酿成悲哀的人生。

近些年,这样的新闻不在少数。

一个10岁男孩在家殴打自己的母亲,拳拳到肉,招招致命,而母亲一点反抗的迹象也没有。

教育孩子,牢记“四不”和“四要”就够了!


人来人往的广场上,一个孩子当街掐母亲的喉咙,并要求她下跪,而只是因为母亲不肯给孩子买玩具。

教育孩子,牢记“四不”和“四要”就够了!


生而不养是罪,但养而不育,育而不善又何尝不是种孽,还是种自作孽。

02

优秀孩子是管出来的,

熊孩子是惯出来的

《管教的勇气》里有句话:

教育孩子,小时候要管,长大后给他翅膀。

很多时候我们对熊孩子恨铁不成钢,但更可恨的,是从小不对孩子严管的熊家长。

西安有两个熊孩子从高楼往底下扔砖头,所幸没砸伤人,保安抓到人后,孩子家长反而说:“又没砸到人,把孩子吓着了。”

去年大学毕业季,一工程学院毕业生刚搭建好的毕业作品地标被一个熊孩子拆毁,孩子家长回应:“你们应该圈起来,孩子又不懂事。”

“孩子不懂事”、“又没有人受伤”、“怎么还和孩子计较”……熊父母和优秀父母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

很多熊父母从根本上就没有意识到:严管是爱,放纵才是害。

教育专家李玫瑾说过:

“6岁之前性格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边家长就管不了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不行管教之责,又有什么资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教育孩子,牢记“四不”和“四要”就够了!


教育路上,父母要做一个狠人,越小开始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孩子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03

教育必须要有惩罚手段

英国议院曾通过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

说白了,就是允许老师在孩子屡教不改的时候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罚。

但其实,最该实行这个义务的,不是老师,而是家长。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发表过一篇演讲,他说:

“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的!”

教育孩子,牢记“四不”和“四要”就够了!


教育必须要有惩罚手段。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家长骂几句,苦口婆心和孩子讲道理就会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后再也不犯吗?

不可能的。不要期待孩子的自觉性,也不要指望你简单讲几个道理孩子就能大彻大悟,如果教育这么简单,也不会有那么多家庭的孩子误入歧途。

说到底,父母还是要负起管教的责任来,不该偷的懒别偷,宽严并济,孩子才不会养成一个人人厌恶的恶魔。

第六季《奇葩说》有一道辩题是:在公共场合遇到熊孩子,父母无动于衷,我该不该教育他们?

选手岳岳说:

“社会对熊孩子的教育,远不止过肩摔、飞毛腿,更不只是打骂和批评。一切皆教育。”

你不管教好孩子,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而等到那时,再后悔也为时晚矣。

04

管教孩子的“四不”和“四要”

四不:

(1)不要经常因为小事抱怨、迁怒孩子

很多父母白天累了一天,孩子犯一点小错就要大发脾气,惹得孩子又委屈又害怕。

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不是越来越自卑,就是会选择反抗。

(2)不要只顾赚钱而忽略孩子的教育问题

孩子不是只要提供吃穿住行就能健康长大,家长不是只要赚钱养家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什么都不做。

在教育上偷懒,吃亏的是你孩子的人生,要知道,他本可以活得更优秀。

(3) 不要放大孩子的错误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就受多大的惩罚。

针对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教育手段,不要借着父母的威严肆意辱骂、殴打孩子,这不是管教,这是家暴。

教育孩子,牢记“四不”和“四要”就够了!


(4)不要总是满足孩子的要求

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孩子的要求只会越来越多。一味地宠溺,终将酿成大祸。

有选择性地去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有原则性地拒绝孩子无理的要求,才能恰到好处地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四要:

(1)要经常关注孩子的行为举止

不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有些孩子甚至会故意闯祸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及时关注,才能及时纠正孩子成长路上出现的问题。

(2)要给孩子制定规矩

越早给孩子制定好规矩,他才能越早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会对是非黑白有个基本认识。

规矩最好落实成纸质文件,照着规矩严格执行奖惩,孩子会渐渐明白为人处事的底线是什么。

(3)要时常监督孩子的学习

成年人都没办法自觉学习和工作,又怎能指望孩子的自觉性。

每天尽量抽出时间来陪伴和监督孩子学习,直到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4)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管教要带有指点意义,而非一味地惩罚和控制孩子。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家长做到位了,又何愁孩子变“熊”。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更没有完美的教育。

我们只有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才能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明白生而为人的基本准则。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孕育出能够适应社会的孩子,温暖纯良,努力诚恳,有温度、有原则、有担当。

教育孩子,牢记“四不”和“四要”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