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幾種“搗蛋”的表現,其實代表孩子跟你親近,家長髮現了嗎

文字/小意


家有"搗蛋鬼"

有些寶貝在家裡被家長戲稱為"神獸",家裡凡是可以接觸到的角落都是孩子的玩耍範圍。不僅如此,孩子還喜歡"戲弄"家長,或是大聲和父母說話,這些表現通常都會被家長及時喊停。

很多情況下家長會以為這是孩子的壞習慣,實際上,這些壞習慣的背後藏著孩子的"小心思",不知道家長髮現了嗎?

案例:"媽媽,我只是想幫你呀!"

有一次去參加朋友孩子的生日會,我朋友在廚房忙活著給孩子做生日蛋糕。孩子看到媽媽這麼辛苦,直接撇下朋友們到廚房去幫媽媽做蛋糕,誰知道孩子一進廚房就"搗蛋"了,把奶油打得到處都是,廚房成了"戰場"。

孩子這幾種“搗蛋”的表現,其實代表孩子跟你親近,家長髮現了嗎

孩子媽媽頓時有些不耐煩了,就催著孩子出去跟朋友們一起玩,誰知道孩子突然就委屈了,淚眼汪汪地說"媽媽,我只是想幫你呀!"

孩子這幾種“搗蛋”的表現,其實代表孩子跟你親近,家長髮現了嗎

  • 孩子的搗蛋行為,很多都是出於愛

很多時候孩子想要跟爸爸媽媽表達愛意,然而卻常常"幫了倒忙",或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鬧得家長哭笑不得。由於孩子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情商方面也尚待修煉,所以常常會出現這種事與願違的情況。面對孩子的這些搗蛋行為,家長也可以適當考慮一下這背後究竟藏著孩子怎樣的"小心思"。

那麼,孩子的愛意藏在哪?

  • 情況一、有幫忙的熱情,卻沒有幫忙的能力。

就像我朋友的孩子一樣,明明一心想幫媽媽省點力,卻沒想到最後幫了倒忙。孩子有時會懂得心疼媽媽,怕媽媽辛苦,才想要伸出援手,奈何能力、經驗不夠,最終還得媽媽收拾殘局。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搗蛋並不是孩子的本意,孩子只是怕媽媽辛苦而已。

孩子這幾種“搗蛋”的表現,其實代表孩子跟你親近,家長髮現了嗎

  1. 情況二、動家長的東西。

有很多小姑娘喜歡動媽媽的化妝品,小男孩喜歡玩爸爸的剃鬚刀,以上這些舉動都是孩子關心父母生活,對父母的生活習慣具有很強好奇心的表現。有時候孩子無意打翻了東西,其實只是想要更好地瞭解父母而已,並不是單純地想要"造反"。

孩子這幾種“搗蛋”的表現,其實代表孩子跟你親近,家長髮現了嗎

  • 情況三、喜歡"誇張"的互動。

孩子們通常都喜歡把玩媽媽的頭髮,用力甩爸爸媽媽的手,想要拉父母陪著自己玩,這對父母來說也是一種"耐力考驗"。親親抱抱舉高高簡直是孩子們百玩不膩的互動,這樣"誇張"的互動會給孩子很強烈的趣味性,孩子也會因此更依賴父母。

孩子這幾種“搗蛋”的表現,其實代表孩子跟你親近,家長髮現了嗎

大多數情況下,肢體上的接觸可以給孩子傳達更多的信息,所以孩子才會喜歡誇張的肢體接觸。

  • 面對孩子"熱烈的"愛意,家長們可以溫柔地拒絕

雖說這些搗蛋行為背後藏著愛,但家長也不能放任孩子的愛,畢竟這些行為的出發點雖然不可否認,但它們所造成的結果卻一定是不愉快的。面對孩子的搗蛋行為家長可以巧用以下幾種妙招,溫柔地拒絕孩子的"愛意"。

怎樣讓孩子正確地"示愛"呢?

一、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想幫忙卻又能力不足時,家長可以安排別的小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當孩子想要幫媽媽拖地,可是孩子還太小,很容易打壞貴重物品。

孩子這幾種“搗蛋”的表現,其實代表孩子跟你親近,家長髮現了嗎

這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安排擦椅子、整理玩具的工作,讓孩子既有幫上忙的滿足感,又不會幫倒忙,一舉兩得。同時,家長還需要及時鼓勵孩子,對孩子的幫忙表示感謝,讓孩子感受到幫忙的喜悅

2、 增加共同空間

既然孩子對父母的生活感到好奇,怎麼都攔不住孩子"探索"的腳步,家長不妨建立更多和孩子的共有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太多冷漠感。

孩子這幾種“搗蛋”的表現,其實代表孩子跟你親近,家長髮現了嗎

例如,家長可以陪著孩子洗臉、刷牙、穿鞋等等,多利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給孩子陪伴和安全感,這樣孩子就不需要通過"偷拿"父母的東西來滿足好奇心了。

3、 糾正不好的肢體慣性

孩子通常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常常誤用"誇張"的肢體接觸來示愛。所以下次當孩子做出太激烈的動作時,家長可以溫柔地提醒孩子,教孩子用輕輕的擁抱、拉手來表示請求。

給家長的話

孩子的搗蛋行為可能藏滿了愛意,家長不應該立即就責怪孩子,這樣容易給孩子造成傷害。以後家長們不如試試以上幾個妙招,教會孩子怎麼正確"示愛"。

想了解更多育兒技巧,可以關注我 ,每天和您分享育兒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