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拉菲古堡从14世纪起就属于中世纪领主的财产,加斯科涅(Gascon,法国西南部比利牛斯地区旧时被称为加斯科涅省)方言中“la hite”意为“小山丘”,“拉菲”也因此得名“Lafite”,但拉菲古堡葡萄酒品牌在当时其实并未被创立,而是由雅克·塞古尔侯爵(Jacques de Segur)在17世纪70、80年代创立。

紧接着在18世纪初期,拉菲的葡萄酒便已打入伦敦的市场。1707年,拉菲的名字出现在官方的伦敦公报上。1732-1733年,当时的英国首相罗伯特·沃波尔(RobertWalpole)甚至每三个月就要购买一个橡木桶的拉菲。

而后1815年,著名的葡萄酒经纪人建立第一套波尔多梅多克地区葡萄酒分级表时便将拉菲捧于首位。

在1855年,在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的葡萄酒分级制度中,拉菲被封为“顶级一等”的地位,踏上贵座,至此开启了梅多克的繁荣时代。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1982年对于葡萄酒来说是个大年,那一年波尔多夏季天气炎热而不旱,收成时凉爽且日照充足,对葡萄来说是几乎完美的自然条件。而实际上,这一年多个产区多个级别的红酒确实也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然而,事实是,在此之前大多数的人包括评酒师都并不看好这个年份的红酒,因为曾经二战之后的1959年天气与1982年同样美好,但那一年酿酒质量却较显低下,使得大多数的波尔多葡萄酒都如酸醋一般难以入口,且82年葡萄酒初期的活跃表现更是让大多数人认为这一年葡萄酒陈年潜力不强。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在风向大幅度看衰的情况下,当时还未有名气的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却反行其道,大力支持82年,这一行为在当时引发了一阵议论。最终的结果,众所周知,82年的葡萄酒顶着逆风打了一剂漂亮的翻身战。

高温的天气让葡萄成熟生成充足的糖分和单宁,适当的降雨也让葡萄不会被晒干。采收季阳光充足的天气让葡萄不会受到水汽的影响从而腐烂或是带有异味,完美的天气让葡萄在最好的状态被采收并拥有了难得的高产量。

那一年的拉菲风味成熟,单宁柔和,口感却并不厚重强健,拉菲独特的工艺让葡萄酒延续一贯缥缈感的同时尽显年轻色彩,潜力无限。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当时并不是只有帕克一人看好82年,但他对82年葡萄酒敏锐的判断成为了他辉煌的评酒生涯的起点,罗伯特•帕克这个名字自此也开始在葡萄酒圈子里缔造自己的神话。

他创造了葡萄酒评分制度,而他自己甚至直接成为了评价葡萄酒质量的“形容词”,而在2019年5月16号帕克正式宣布封笔令人惋惜,他那传奇的一生在此暂不做过多叙述。

可以说,82年的拉菲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世界级酒评人、酒神罗伯特•帕克。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而在之后2015年的葡萄再一次经历相同的天气情况,在普遍不看好的评论中,帕克力排众议支持2015,最后再一次证明他名副其实,2015展现出了它绝佳的风味。


在更早的时间,拉菲也有其他的年份用其优秀的品质收到了极高的评价。


1787年份的拉菲是迄今最贵的拉菲,曾于1985年售出,售价高达156450美元(约合人民币110万元)。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1945年份的拉菲于2011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12650英镑(约合人民币11万元)被拍下,这瓶拉菲此前是著名歌手克里斯·蒂伯(Chris De Burgh)的私人收藏。


1996年份的拉菲,罗伯特·帕克为其打出100分的满分评价,酒体醇厚,富含力量感的同时又保持着优雅,售价曾高达3000欧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5万)。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2009年份的拉菲获得《醇鉴》、《葡萄酒评论》满分评价以及罗伯特·帕克99分的超高分。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世纪头奖”1982年——拉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