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新冠病毒會令全球化倒退嗎?

肺炎疫情:新冠病毒會令全球化倒退嗎?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令全球很多貨運暫停

在過去的25年,全球化已經成為一個流行詞。

(天博說體育4月4日訊)它或許聽起來是一個頗為奇怪的概念,因為任何經濟歷史學家都會告訴你,人類國際通商活動,已經有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

看看中世紀的香料貿易或者東印度公司就知道。全球化講的其實是國際貿易當中的規模和速度,它在最近幾十年裡迅速爆炸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更便利的旅行、國際互聯網、冷戰結束、貿易協議和迅速發展的新興經濟,所以這些因素加起來創造了一個體系,我們對世界另一邊的依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得多。

正因為如此,新冠肺炎(COVID-19)的肆虐才會如此立竿見影地影響了經濟。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的首席經濟學家貝塔·賈沃西克教授(Professor Beata Javorcik)說,過去這17年,全球經濟變化的速度也是深刻的。

“我們回頭看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或稱非典型肺炎)流行的時候,中國佔全球經濟產出的4%,”她說,“現在中國所佔的比例是當時的四倍,即16%。所以這就意味著,不管在中國發生什麼事情,對世界的影響都要大得多。”

全球化幫助解釋了英國幾乎所有大型汽車廠都關閉的原因——它們依賴於銷售網絡,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採購。當兩者都崩塌的時候,它們就停止生產汽車了。

所以,中國的財富與健康,對英國及整個世界的影響比過去更大得多,但是不僅僅是規模的問題——全球化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牛津大學的全球化與發展學科教授、《蝴蝶效應的缺點:全球化如何製造系統性風險以及應該怎麼辦》(The Butterfly Defect, How Globalization Creates Systemic Risk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一書的作者伊恩·戈爾丁(Ian Goldin)說:“風險變成了可以潰爛的東西,這是全球化的要害部位。”

他表示,這不僅是在這一次危機當中才看得到,在2008年的信貸緊縮和銀行危機當中也有,還有互聯網在網絡攻擊面前是何等脆弱。這個新的全球經濟體系帶來了巨大的益處,但是也帶來巨大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