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區的江浙滬正式“改名”,一場30天的陰雨,逼車主亮出了神器

包郵區的江浙滬正式“改名”,一場30天的陰雨,逼車主亮出了神器

“包郵區”的江浙滬最近有了新名字:“包雨區”。連續一個月的雨雨雨,似乎還是沒有要轉晴的意思。

包郵區的江浙滬正式“改名”,一場30天的陰雨,逼車主亮出了神器

眼看著太陽望“雨”欲穿,有車一族每天在路上也是絕望到了極點。在陰雨綿綿能見度低的日子裡,面對模糊的後視鏡和溼滑的馬路,即便老司機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

包郵區的江浙滬正式“改名”,一場30天的陰雨,逼車主亮出了神器

雨水模糊了後視鏡,不敢變道怎麼破?這似乎是道難題。不過,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不,馬上就有網友發現了雨天車主神器——“防雨膜”。只要把它貼在後視鏡上,就可以“滴水不沾”!這幾天,“防雨膜”在拼多多上賣得異常火爆!

包郵區的江浙滬正式“改名”,一場30天的陰雨,逼車主亮出了神器

銷量最高的一個商家狂賣10萬+件,光評論就有3萬多條。放眼望去,全是車主表示感謝的好評:“每次下雨開車都是憑直覺,還是朋友介紹網上買的這個防雨膜,真的是個神器!”、“效果立竿見影,非常不錯”……

也許有人會好奇,這種之前很多車主“聞所未聞”的小東西,怎麼一夜間突然就成了爆款呢?其實,看似偶然的背後,暴露出了拼多多打造爆款的絕招——“貨找人”。

什麼是“貨找人”?你在拼多多上買了這款“防雨膜”之後覺得非常好用,於是下次購買時就把它推薦給朋友一起拼,朋友又推薦給朋友。這也的社交裂變,“防雨膜”自然就賣成了爆款。

包郵區的江浙滬正式“改名”,一場30天的陰雨,逼車主亮出了神器

不同於傳統電商的人找貨,拼多多的“貨找人”機制讓單個用戶通過“分享”激發群體需求。在消費者關注商家的背後,是口碑驅動的消費需求模式,將供給和需求的匹配完全反過來了。

這種機制最大的好處是什麼呢?它為商家提供了大量免費流量,也大幅降低了商家的運營成本。比如此前在拼多多上爆紅的奔馳車專用鑰匙殼,靠著奔馳車主的相互推薦,就賣出了10萬多件。

包郵區的江浙滬正式“改名”,一場30天的陰雨,逼車主亮出了神器

除了這些生活中的小驚喜,這種模式最大的功勞就是捧紅了無數曾經無人問津的農貨,為農民把農貨賣成了爆款。廣西的百香果、秭歸的臍橙、雲南的小黃姜……銷量百萬千萬只是表面,更深層次的是,拼多多徹底顛覆了傳統電商“人”找“貨”的玩法,通過社交流量裂變進行高效信息分發,實現了商品流的精準匹配。

當然,無論是“防雨膜”還是小眾農貨,還是千千萬萬因被發現而一夜爆紅的商品,“貨找人”的模式打開了無數人的網購新世界,同時也無形中“消滅”了一道道消費壁壘,讓真正好的產品得到好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