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宋·苏轼


看着这几年形形色色的纪录片,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世界对中国人的饮食方式感到无比好奇。从《舌尖上的中国》打起头阵,《风味人间》《早餐中国》《宵夜江湖》等等,每一部都看的人口舌生津。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为什么它们可以创造出纪录片历史上的神话呢?因为吃这件事,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日常、但最具仪式感的艺术。


我们从不缺少美食家


从古至今,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吃饭从来不会被敷衍。


古时的皇室贵族自不必说了,哪怕是如今李湘家令人乍舌的70万月度家用,遇上了古人一顿午饭108道菜的奢侈享受,也是小巫见大巫。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如果说贵族们是用从小到大锦衣玉食养出了好品味,那么古时那些文人雅士则更倾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美食家身份。


家道中落的杜甫仍会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来安慰自己,一心为国的范仲淹也道是“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更别说大文豪苏轼的“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将享受美食当做是人生一件趣事,将味觉和情感作于诗间、传于世上,这不就是当今的美食家、食评家的事儿吗?古人的烹饪技法和食材资源有限,都能品出如此诱人的味道,那么现代的食客老饕们则更能享受食物带给人的欢愉。


《蔡澜叹名菜》中我们看着蔡澜走进大街小巷中的名餐厅品评美食,揭秘味蕾体验;《舌尖上的中国》里我们跟随陈晓卿导演的镜头深入各个菜系探访不为人知的美味。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与古人一样,现代人同样也是通过不同的媒介来向大众分享美食的魅力,对于美食家来说,这种表达欲,可是完全控制不住的。


爱吃懂做,才是真正的美食家


就像很多美食家和影评人说的,不是由衷热爱饮食的人,一定没法拍出真正打动人心的纪录片一样,对于美食家来说,不晓得烹饪的人是不会懂得口中的味道究竟是怎样发生着化学反应。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无论是古代的文人老饕,亦或者现代的挑剔食客,他们不仅品味超群,而且论上手烹饪,也豪不逊色。如同苏轼的《老饕赋》中说的——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猪肉只取勃颈上的一小块,蟹只食霜冬前的一对大螯。将樱桃煎煮成蜜饯,淘洗杏仁蒸成酪糕,蛤蛎半生时烹酒,蟹与酒糟同蒸至半熟,如此风味最佳。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听听看这种“丧心病狂”的描述,让人立刻就想动起手来烹制一顿。其实食物真正的美啊,在于描写烹饪过程所附加给人的体验感,味蕾一层一层绽放,仿佛尝到了那一口樱桃蜜饯的香甜和半熟酒蛤的鲜美。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烹饪技法重要,但更关键的,在于食材的选择。越是名厨大家,越懂得甄选食材的重要性,不同的产地、时节、品种都会创造出不同的口感和味道,在奇妙的搭配之中凸显食材最鲜嫩诱人之处,才是品味美食的价值所在。


真正的美食大咖,都是菜场扛把子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顶级名厨,想要完美呈现一道菜肴,菜场都是他们绝对离不开的地方,就像金字塔的基底,为味蕾的绽放做好准备。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真正懂得美食、懂得生活的人,一定是菜场的忠实粉丝,因为这里才是生活最新鲜最真实的样子,如同季羡林老先生说过的:“逛菜场,真的是一大乐事。”


北京·三源里菜市场


在北京三元东桥附近,有一处看似和普通菜场没两样的地方,却几乎吸引了全北京高级餐厅和明星主厨的目光,这里就是低调又豪华的“三源里菜市场”。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在北京的美食圈里有一句话——“几乎没什么食材是在三源里找不到的”——最新鲜抢手的白芦笋、香椿苗、洋蓟、羽衣甘蓝等等,甚至是最正宗的西餐调料、东南亚香料都能在这里找到。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别看三源里只是一个小小的菜市场,这里可是充满了神奇力量。因为很多外企高管和外国人光顾,你会发现摊主阿姨的英语流利程度赶超商场售货员;为了保证食材品质,看似不起眼的卖菜大叔其实却自己开贸易公司、或者在国外经营农场,来保留菜品的原汁原味。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如今,三源里不仅是名厨们的天地,同样,更是广大美食爱好者的新任聚集地。“菜场是一个可以跳脱出固定逻辑的地方,它能够带给人崭新的灵感和想象”,亚洲冠军厨师刘鹏如此说道。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香港·九龙城街市


熟悉蔡澜先生的人一定听过九龙城街市的名字,蔡澜说过,从他小时候起,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逛菜市场,而九龙城这里,可以说是整个香港他最喜欢的菜场,而且是喜欢到会主动给聊得来的摊主亲笔题招牌的那种。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九龙城周围没有什么景点和购物中心,因此可以说是老香港们的驻地,保留着浓浓的本地风情。香港人爱吃也会吃,因此这里有正宗的潮州杂货铺、新鲜放心的海产鱼档、出品不俗的烧味食肆,以及...热爱逛菜场的香港市民周润发和刘青云...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九龙城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这里有卖了半个世纪鸡蛋、掌管着12家档口的阿伯;有卖鸡卖到上电视、教人如何选鸡的玲姐;甚至在这里,连蔡澜先生都说每一位摊主都是一本生动鲜活的烹饪教科书,他们都是大明星。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买点鱼饭、挑几块粿饼,一碟雪菜肉丝炒粉配上沙爹牛肉和应季菜心,哪怕是坐在破旧的菜场食肆档口,蔡先生也能悠闲淡然的开一瓶白兰地与菜场老友共饮,毕竟,只要心里住着有趣的灵魂,心境比环境更值得享受。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西班牙· 博盖利亚市场


美食是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不仅仅中国人爱吃,远在大洋彼岸的金发碧眼们同样沉迷于味觉享受。对于一切皆是艺术的西班牙人来说,他们对美食的追求丝毫不亚于对高迪建筑、斗牛和弗拉门戈的热情。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在热闹的巴塞罗那兰布拉大道(流浪者大街)中心,全欧洲最大的博盖利亚市场每天都开门迎接着最新鲜最缤纷的生活。西班牙气候极佳物产丰富,跟绝大多数食物单调的欧洲国家比,这里可以说是美食的天堂,不仅有汉堡牛排这种传统西餐,更有海鲜饭、肉酱面这种更适合中国胃的美食。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在博盖利亚市场中,各色各样的新鲜瓜果整齐地码成一排,就像打翻了调色盘一样明艳动人;肉制品摊位将火腿和香肠高高挂起香气四溢;各种深浅不一的绿色蔬菜上挂着晶莹的露水,对绿叶菜无比挑剔的中国南方人都爱不释手。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与其说是菜场,其实博盖利亚早已不仅仅是市井集市这么简单,而是巴塞罗那的一种独特文化。西班牙人享受的不仅是服务生端上来的一盘漂亮菜色,而是贯穿整个饮食生活细微之处的美妙体验,在用心生活的人眼中,博盖利亚算得上是王冠上的彩色宝石一样吧。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纽约·联合广场农夫市场


关于纽约,尤其是曼哈顿,在我们心里总是一副纸醉金迷、车水马龙的印象,这里富人众多,节奏飞快,似乎很难和平静悠闲的生活气联系起来,而联合广场的存在,好像就是给曼哈顿植入了一块小小的田园世界。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联合广场背靠着郁郁葱葱的小树林,一片一片的台阶上坐满了人,中间夹杂着流浪艺人和艺术家的表演,嘈杂的环境似乎看起来很普通,但当你走进人群,你会感觉到真实纯粹的纽约,退去金领光环,慢慢体验这座城市中流动的风景。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最让联合广场区别于纽约其他地方的,就是这里的农夫市场。农夫市场坐落在广场的整个西区,售卖着来自各个农场直接运送来的有机蔬菜水果、传统或异国香料调料,吸引着曼哈顿的中产阶级,无论是食材还是人流量,与旁边全美最贵的“全食超市”相比也毫不逊色。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农夫市场上,五颜六色的小摊位整齐的摆在一起,一篮一篮的新鲜蔬果放在眼前,远远看去的一片彩色如同艺术展览一样引人好奇,走进农夫市场,走进纽约生活快慢的中转站,这里是生活艺术的世界。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中央市场


与纸醉金迷的纽约不同,提到澳大利亚,就让人立刻想要度假或退休。澳大利亚是一个再悠闲不过的地方了,生态纯净自然,居民平和友好,尤其是南澳的阿德莱德,没有悉尼或墨尔本的嘈杂,只有阳关暖照的澳市闲散。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澳洲人能在生活的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发现乐趣,所以你如果来到南半球最大的菜场阿德莱德中央市场,你会发现无论是摊主还是买菜的人,都非常享受逛菜市场的乐趣,这里充满了每日美好生活的想象。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尝一口鲜花羊奶酪,配上隔壁店家的葡萄酒,就能收获一段奇妙的味蕾体验。中央市场除了有基本的蔬果鲜肉,还有连续几代人经营的火腿店,知名美食家Mark Gleeson经营的甜品店,以及各色水产、奶酪、葡萄酒店铺等等,而且游人来到这里,还能品尝到鳄鱼汉堡、袋鼠肉香肠这些最本地的美食。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别看阿德莱德中央市场只是个菜市场,但它却占据着阿德莱德最黄金的地段维多利亚广场,这足以证明中央市场在澳洲的地位,也能看出属于这片土地的生活情怀和价值观——回以每个人微笑和问好,享受每一天的阳光与美食。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澳大利亚·悉尼鱼市场


除了阳光、海滩、考拉、袋鼠,澳大利亚吸引全球亿万游人的,还有鲜甜诱人、回味万千的人间至宝——海鲜。沿着悉尼市区的河畔,一座人流如织的海鲜市场每天都吸引着无数本地、外地的食客前来探访,这里,就是大名远扬的悉尼鱼市场。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澳洲人虽不懂中文,但也深谙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来到悉尼鱼市,这里的海鲜种类之多、规模之大让人不得不羡慕澳洲人的美食生活,鲜红的龙虾、诱人的帝王蟹、肥美的生蚝海胆,还有更多叫不出名字的鲜美至珍,令人目不暇接。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当然,说到海鲜市场,大家可能以第一个会想到日本筑地市场,毕竟这里的金枪鱼拍卖闻名世界,二三百万的金枪鱼屡见不鲜。对比之下,悉尼鱼市场看起来就“简单粗暴”一些,只追求每日最新鲜打捞的珍馐,以本真的味道烹饪,伴着海风与水鸟,尽情享受美食本身的魅力。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在悉尼鱼市场,你会听到喧闹的叫卖声、食客爽朗的笑声、盘碗碰撞的脆响,以及加工区的烹炸声,这些声音组成了真实的生活,我们一生所能真切感受到的,从来不是头顶的光环,而是一口一口吃进嘴里的酸甜苦辣。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当说到菜场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无非就只是满足生活的日常所需,然而,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闹市中的菜场越来越像时光列车停靠的一又四分之三站台,这里连接着大自然和大都市,这里也是慢生活和快节奏的相遇之地。


西方作家托尔金说过,“如果有更多的人热爱美食与诗歌胜过爱黄金,这世界会是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如今,我希望你拥有黄金,但同时也能在菜场里写下一首生活与美食的情诗。


从古至今,那些有钱有闲的文人食客都是怎么享受生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