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名人传——抗倭英雄戚继光竟是!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人,明朝将领。戚继光出身军户,奉命戍守浙江和福建十多年,招募士兵组成戚家军,练兵严格,军法严厉,创立新战术,注重武艺训练,多次击败倭寇,肃清闽浙的倭乱,战迹彪炳,从参将多番转迁,升任福建总兵。后来戚继光受命镇守北方边境防范蒙古,得到首辅张居正和兵部尚书谭纶的信任,担任蓟州总兵十四年,重修长城,建造塔楼加强防务,官拜左都督,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地位显赫。张居正过世后,戚继光屡次被参劾,退休回乡,晚境凄凉。他著有《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详细记述其行军练兵的经验与战术。戚继光受誉为抗倭功臣,一代名将,其兵书亦著称于后世。

大明名人传——抗倭英雄戚继光竟是!

明将戚继光画像

  • 早年

戚继光年少时自父亲戚景通学习诗书礼仪和兵法战略,1544年父亲过世,戚继光承职父职。1548年至1552年间,他奉命率领登州卫所士兵远戍北京东北的蓟门,春去秋归,每年一次。1549年,他考中山东武举,次年入京会试落第,因事暂留京城。当时正逢蒙古入侵,进逼北京,戚继光参与守城,并上书明世宗,陈述与蒙古作战与防御对方再次入侵的方略。当时戚继光获计士元、刘瑶、阮鹗等多位官员举荐,颇孚众望。1553年戚继光26岁时,获任命为山东都指挥佥事,负责防范山东沿海的倭寇。他严格执行军纪,严惩不听令的部下,以纪律严明著称。

大明名人传——抗倭英雄戚继光竟是!

戚继光剧照

  • 镇守南方

1553至1566年,是东南沿海倭寇为祸最烈的时期。当时浙江倭寇肆虐,朝廷选派有才能的将领前往浙江,增强当地军力。1555年,戚继光调任浙江,担任浙江都司佥书,负责屯田事宜,次年受浙江总督胡宗宪赏识,升任参将,负责防御钱塘江以东地区,并支援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他与台州知府谭纶一同训练当地军队对抗倭寇。谭纶很赏识戚继光,从此一直把戚继光留在左右。戚继光计划训练乡勇以抵御倭寇,得到胡宗宪批准后,他开始招兵,1557年,在绍兴招募了三千多人进行训练。1558年,戚继光在舟山群岛抵抗王直养子,并不成功。他发现将城市人训练为精兵实在困难,决定只训练农村青年。1559年,官兵进攻浙江岑港的倭寇巢穴,久而无功,戚继光和俞大猷虽然没有参与战斗,却被降职,受令限一个月内荡平岑港,否则带至京城问罪。之后戚继光受命负责训练来自义乌的三千多名志愿者,创立新的阵形“鸳鸯阵”。戚继光有感当时官兵漫无纪律,犹如乌合之众,旗号犹如儿戏,练兵特别注重军纪、战术、战技、侦察,并培养士兵的战斗精神。这支军队后来以戚家军闻名,有效打击倭寇。

1560年3月,戚继光恢复参将职位,统辖台州、严州和金华三地军务,继续训练士兵。次年,倭寇大举入侵台州沿海,戚继光领兵抗击,一个月内九战九胜,倭寇几乎全部歼灭,而戚家军伤亡极少。立功后,戚继光升任为都指挥使,名声大震,江西官员向朝廷要求派他前往江西镇压叛乱。1561年11月,他率兵前往江西,不出一个月就凯旋,江西人见识到一支纪律严明、给养充足,领导有方、作战有素、富有默契的军队。1557年倭寇首领王直被捕后,馀党由舟山群岛南迁,为祸福建和广东。1562年6月,戚继光率军援救福建以抵御倭寇,多次战胜后返回浙江。12月,倭寇援兵大量抵达,攻陷福建各地,包括平海卫城和兴化府城。倭寇之乱以来,这是第一次连府城也沦陷,远近震动。次年初,戚继光获任命为副总兵,负责福建北部沿海防务;谭纶获任命为巡抚,提督福建军务。二人齐心协力,重挫倭寇,在5月时收复平海和兴化,并摧毁倭寇在福建沿海最后的基地。

1563年,戚继光升任为都督同知,年底被召回福建,升任总兵,统领闽浙两省军务。次年追击在福建与倭寇勾结的寇贼吴平,一直追至广东。戚家军是长胜部队,胜利纪录无出其右。其他官兵几个月都无法解决的倭寇据点,戚家军可以在几小时内攻克。戚继光平倭有功,不仅取决于训练精良,还在于守备有方,并能与其他官员齐心合力。他从受倭寇侵略的地区招募乡勇,并在当地知县支持下,给予乡兵丰厚军饷。由于训练有素,士兵勇敢作战,不会胆怯退缩。戚继光和福建巡抚谭纶和监军汪道昆密切配合,到1567年,已将福建沿海倭寇肃清。

大明名人传——抗倭英雄戚继光竟是!

戚继光剧照

  • 镇守北方

明朝开始重视北方边防,戚继光被召到北京,负责到京城北部训练军队。离开闽浙前,他把自己出色的旧部皆委以军事重任。1567年戚继光到达北京后,获任命为禁军神机营副将,这是他父亲曾担任过的职位。他自觉无用武之地,请求负责蓟州、辽东、昌平和保定地区的防务。谭纶比戚继光先入京,担任蓟辽总督,极力推荐戚继光。1568年5月,戚继光受命总理蓟州、昌平和保定三地防务,次年又兼任蓟州总兵。1570年,谭纶由蓟辽总督转任兵部尚书,戚继光则仍留守蓟州,其后辅佐了四任总督。戚继光训练一支作战有方的军队,在张居正和谭纶辖下严密布防。张居正对戚继光十份信任,指示他要保持边境和平,不要主动进攻,而戚继光自己则其实想采取攻势。1571年明朝与蒙古订立和约。与在沿海平定倭寇相比,戚继光守卫长城抵御蒙古人的十五年间,可谓平静许多。他从一名战略指挥转型为一位军务管理者。他请求征调一些他在浙江时的旧部,朝廷批准把他在浙江训练的士兵调到蓟州,最初员额为三千人,后来扩充至二万。由于北方士兵质素极不理想,戚继光还是主要信赖来自南方的旧部。1573年,蒙古土蛮与俺答曾侵犯边境,戚继光领兵截击。蒙古人因畏于戚继光守边,此后不敢再进犯蓟州。

戚继光屡受封赏,1570年,他获任命为右都督,1571年长城塔楼基本竣工,他接任世袭登州卫千户。1574年,升任明朝最高军职左都督,七年后加封锦衣卫百户、少保兼太子太保。戚继光到任前,蓟州十五年间换了八任总兵,而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则长达14年之久,除了因为他有军事才干外,也因为他在朝廷有兵部尚书谭纶及首辅张居正为后盾。

大明名人传——抗倭英雄戚继光竟是!

戚继光像

  • 晚年

1582年张居正逝世,戚继光因与张居正关系密切而得罪明神宗。大臣提醒明神宗,戚继光是宫门外的猛兽,只听命于张居正,别人无法节制。张居正逝世后不到六个月,戚继光遭受弹劾而被罢免,回到登州,后来调为广东总兵,官阶依旧,但失去了拱卫京师的重要地位。1585年他被参劾,被明神宗免职。戚继光罢官居家后,很少朋友仍然和他来往。他积蓄甚少,晚年一贫如洗,甚至医药费不继。1588年,有监察御史上疏建议重新起用戚继光,受明神宗驳回和责罚。3个月后,戚继光在登州家中辞世,身后汪道昆为他撰写墓志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