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除夕......对年夜饭,你还有多少期盼?

这两天,故宫推出的“6688年夜饭”频频上热搜。在网友一番“炸了锅”式兴奋讨论的同时,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年夜饭也的确是离得不远了。

说起年夜饭,在上海人的年夜饭饭桌上,八宝饭是必不可少的。圆圆的外形象征着团圆,八种馅料和食材能讨得个“八宝齐聚”的好口彩,甜甜的赤豆沙又很符合上海人的口味。除此之外,春卷、代表着“年年有余”的鱼、四喜烤麸、海蜇皮、蛋饺、白斩鸡、熏鱼等都是饭桌上的常客。

上海人的除夕......对年夜饭,你还有多少期盼?

不过,现在也有不少家庭并没有那么“讲究”。一是年年都是这些菜式,吃来吃去也有些厌烦,二是这几年人们也觉得其实什么菜都能有个吉利的说法,吃年夜饭嘛,还是以家里人的喜好为主,开开心心、烧自己喜欢吃的吃。

所以,当我问起身边的朋友他们的年夜饭究竟有什么固定的菜的时,也是得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应该是腌笃鲜吧,感觉这种大锅炖很适合大家一起吃。”

“我们家是一定会有酱牛肉这道好吃、好烧、好存放的菜。”

“因为我比较爱吃虾,所以年夜饭里一般会有好几道有虾的菜。”

“我们家就比较随意了,没有一定要吃的菜,每年也都在变。甚至因为大家都不爱吃八宝饭,所以买了放在桌上也就是象征性地吃一口。”

准备年夜饭也算是过年的一桩大事了。如果家庭成员比较多、饭桌上的菜比较多,那么为了这顿年夜饭,都是从除夕那天的早上就开始忙活了,有很多菜都是提前好几天去采购、慢慢准备起来的。像是这两天,我们家就开始做过年要吃的

蛋饺了。

上海人的除夕......对年夜饭,你还有多少期盼?

随着日子越来越好,选择越来越多,在公历新年伊始左右,就能看到各大饭馆张贴出来的年夜饭预订通知。有些饭馆的确是因为老字号的缘故,预订程度年年火爆,也有很多居民习惯在家附近的本地菜馆定上一席年夜饭。我们也上网搜索了一些餐馆的年夜饭预订菜式及价格。

搜索上海范围内的年夜饭预定,会出现以下结果;


上海人的除夕......对年夜饭,你还有多少期盼?

有像类似苏浙汇礼盒包装半成品的所谓年夜饭;

上海人的除夕......对年夜饭,你还有多少期盼?

更多还是大家理解中的,去餐馆直接用餐的年夜饭预定。大多价位从10人1500元左右至5000元左右不等;

上海人的除夕......对年夜饭,你还有多少期盼?

上海人的除夕......对年夜饭,你还有多少期盼?

上海人的除夕......对年夜饭,你还有多少期盼?

当然,还有个别类似金茂君悦这种令人望而却步的年夜饭,菜式不多,主要吃食材和氛围。

也有一些餐馆饭店不会推出搭配好的年夜饭套餐,而是设置了包厢的最低消费。虽然设最低消这个做法不太合理,但是因为菜式的选择空间相对会更大一些,所以也有不少人会选择订购这样形式的年夜饭。

上海人的除夕......对年夜饭,你还有多少期盼?

其实无论是在家里吃,还是在外面聚,都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最关键的是,我们团聚在一起,就像中国的“圆桌文化”一样,团团圆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骨子里对于“家”的理解与向往。

在家吃年夜饭,虽然从设计菜单到采购到准备过程再到上桌收拾整理这一系列过程看起来麻烦,但我想没有一个在厨房忙碌的人心情是郁闷的,因为那一天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意义非凡,能为这个家的团聚做点什么,可能是比身体疲累占比更多的心理状态。

在外面吃,当然省得麻烦了,大家可以一开始就整整齐齐坐上桌,举杯欢庆一年的结束,迎接中国新年的开始。虽然饭菜道道精致,但可能不如自家烧的那么可口,但大家真的在吃那些菜式吗?其实大家吃的更是一份“团团圆圆”的热闹。

而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哪怕出于各种原因不能回家过年,在很多时候也能切身体会到过年的氛围。就像在上海的各大高校中,学校的食堂基本都会为寒假留校的学生置办年夜饭,让大家聚在一起边吃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还会准备新年的小红包或者小礼品,传递春节的温暖。

上海人的除夕......对年夜饭,你还有多少期盼?

很多人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很多年轻人调侃,过年就是给七大姑八大姨公开“伤害”我的机会,非要问我考了多少分,挣了多少钱,到底什么时候结婚这些我回答了100遍的问题......但你总会发现,调侃归调侃,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向往着团圆。

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从表面上看,大家的生活节奏更快了,选择更多了,平日就能享受到的好吃好喝也多了许多,但最根本的对于家的归属感的向往,是无论哪个时代的人都渴望的东西。甚至,越是在忙碌疲累的生活里,我们越是向往和家人的团圆,因为家才是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论对错,只讲情感的地方,家是会无限包容我们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