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巨源绝交书》:道破司马昭之心,嵇康引来杀身之祸

景元四年末,天色有些阴沉,萧索的风卷着落叶飘到了嵇康的脚下。身高接近一米九的嵇康,微微低下头,眼睛从这片发黄干枯的树叶移到了行刑台下,看向了黑压压的人群。

台下有看热闹的百姓,还有整整齐齐,面露悲愤与不忍的三千太学学生。嵇康始终平静无波的白皙脸庞,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痕。他叹了口气,抬头看向太阳,嵇康想:孩子已托付给山巨源,再想一想,似乎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不对,还有一事,嵇康立即看向自己的兄长嵇喜:“阿兄,能否帮我把琴取来?”嵇喜红着眼眶点头,扭身飞奔去拿琴。

片刻过后,嵇康席地而坐,一曲《广陵散》震惊了围观群众。落下最后一个音,嵇康轻轻把琴放下,抚摸着爱琴感慨道:“过去袁孝尼想要向我学习这首《广陵散》,我因为吝啬每次都不愿意传授给他。可惜,从今日开始,《广陵散》就要失传了”。说完,嵇康站起身来,大袖一挥,从容赴死。

《与山巨源绝交书》:道破司马昭之心,嵇康引来杀身之祸

嵇康在刑场弹奏《广陵散》

嵇康是谁

嵇康此人,是三国曹魏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他出生在一个家境优越的官宦之家。嵇康幼年丧父,好在母亲与哥哥嵇喜十分宠爱他,弥补了一些失去父亲的遗憾。他从小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君子六艺样样精通。外表更是风姿特秀,洒脱自然。性格放浪不羁,高调而任性。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首,在当时的士族文人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并且他在文学和艺术上的修养很高。

例如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诗歌和散文,共流传下里五十多篇,如《酒赋》《蚕赋》,在音乐上,著有《琴赋》《声无哀乐论》等。嵇康善于习草书,人们评价他的字为“精光照人,气格凌云”,意思是说他的字让人眼前一亮,气势宏大。

嵇康在思想上主要倾向于道家的《老子》和《庄子》,信奉养生之道。嵇康结合自身实践,钻研养生之法,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全的养生书籍——《养生论》,就连后世的药王孙思邈都借鉴他的理念。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的天之骄子,年仅四十就离开了人世。

《与山巨源绝交书》:道破司马昭之心,嵇康引来杀身之祸

嵇康弹琴

嵇康之死的原因

嵇康生活在一个皇权旁落,重臣掌权的年代。司马昭作为重臣,想要取代曹魏政权,自己当皇帝。但是又怕被世人诟病,想要拉拢一些士族文人为自己说话。嵇康很不幸的,被选中了。

作为沛王曹林的孙女婿,嵇康与皇家沾亲,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在士族文人里地位很高。司马昭选嵇康的用意是:可以在他夺权后,嵇康的发言可以影响很大一部分文人士族,还有一点就是作为半个曹家人的嵇康为司马昭发言,更能显得曹家无能,坐不稳皇位。

于是嵇康的好友山涛被司马昭选为代言人,向嵇康抛出橄榄枝。山涛,字巨源,是三国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竹林七贤的成员之一。

司马昭第一次向嵇康抛出橄榄枝是在景元二年,当时魏帝曹髦被司马昭杀害,司马昭担心社会舆论对自己的抨击,也害怕士族文人对自己的反抗,所以让当时作为吏部郎的山涛举荐嵇康做官,嵇康婉拒。司马昭虽然对嵇康的不合作恨的牙痒,但是为了名声,还是压抑住了自己的杀心。

第二次是在景元四年。时过两年,司马昭仍旧不死心,再次让已经升职的大将军山涛推举嵇康做官。嵇康一气之下,写出《与山巨源绝交书》,公然与司马昭撕破脸皮。当时司马昭正在攻打蜀汉,正在紧要关头,心情不好的司马昭彻底被激怒了,可是他又不能因为这封绝交书下令处死嵇康,这不是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

很快,一个现成的理由递到了司马昭面前。嵇康的好友吕安含冤入狱,嵇康为救好友出面作证,司马昭暗暗一笑,趁机举起屠刀,处死了嵇康和吕安。

《与山巨源绝交书》:道破司马昭之心,嵇康引来杀身之祸

《与山巨源绝交书》书法,并非嵇康真迹

《与山巨源绝交书》:道破司马心,引来杀身祸

如果没有这封书信,司马昭可能还不会对嵇康起杀心。三国曹魏时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大家心里都明白司马昭想干什么,士族文人也会在私下聚会时,一起骂一骂司马昭。可是没有谁像嵇康一样,公然声明与司马昭的代言人山涛彻底绝交,狠狠的把司马昭苦苦维护的脸面踩在地上。更何况这封信看起来是一封写给山涛的绝交信,可是文章内容处处在戳司马昭的脊梁骨,讽刺至极。就这样明目张胆的把骂人的证据留在纸上,还真是嵇康的任性。

信中开头,嵇康把山巨源比作一个厨子,需要找帮厨。而嵇康声称自己不愿意拿起屠刀,害怕自己身上沾上腥味。这不就是拐着弯骂司马昭为了篡权,滥杀无辜,致使他沾染了一身血腥味。

第二段中嵇康又说自己性格太直,无法忍受一些事情。而且世上根本没有人可以一边在世俗里同流合污,一边保持心中的正道。嵇康不愿意出士做官就是不想放弃心中的道义,也无法忍受与司马昭一样的小人一起共事。

看完前两段,司马昭还能忍,毕竟表面上是骂了山巨源,“心中正道”也可以理解为追求老庄之道,心向自然。这封绝交书的第三段,才是司马昭下定决心杀嵇康的重要原因。

这一段中,嵇康直言自己不愿做官,不想被束缚。而且列举了自己的七个不堪的理由。第一个竟是早上起不来,喜欢睡懒觉。历史中的圣贤,哪个是喜欢睡懒觉的?孔子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就是因为宰予在白天打了个盹。接下来嵇康又说自己不喜欢写书,不喜欢吊丧,也不喜欢俗人,更不能忍受那些世俗中的繁文缛节。

可是在当时社会中生活的士族文人,人人都要依礼行事。这与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占领统治地位密不可分。三国曹魏时期虽然兴起了老庄之道,可是儒道依旧是刻在他们骨子里思想。司马昭不敢直接坐上皇位,也是受儒家传统礼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影响,怕遭天下唾骂。

嵇康无法忍受世俗礼教,明显与当时朝廷的统治思想不符

。嵇康如此说自己,正是在骂向他抛出两次橄榄枝的司马昭。司马昭招揽这样不堪的嵇康做官,说明司马昭也是同样违反儒家礼教,十分不堪的人。

这封信,言辞犀利,骂的司马昭体无完肤,成为了嵇康之死的根本原因。

《与山巨源绝交书》:道破司马昭之心,嵇康引来杀身之祸

嵇康画像

结语

嵇康公开反抗司马昭,一方面是由于他的性格,不懂委曲求全。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为了

不让好友山涛为难。嵇康完全可以在第二次被举荐为官时,依然婉拒。可是司马昭多疑,如果嵇康不站出来,他的好友山涛就会被司马昭猜忌,被扣上办事不力,别有用心的帽子。

嵇康在狱中,临行前,山涛带着嵇康的儿子嵇绍来见他最后一面。两人不能多说什么,狱中还有司马昭的眼线。可是两人作为多年挚友,已心照不宣,一个眼神便能读懂对方。嵇康只拉着年幼的儿子稽绍说:“你以后可把山巨源视为亲父,有他照顾你,我也就放心了”。山涛哽咽了,用手轻抚着稽绍的后背,冲嵇康轻轻点头,抱起不愿离开的稽绍,离开了牢房。

END.

《〈与山巨源绝交书〉作年考辨 》

《嵇康之死——从〈与山巨源绝交书〉谈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