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震盪信託成投資首選

股市是經濟晴雨表。2018年,多重外部因素疊加,世界經濟出現新風險,全球股市也經歷大起大落。分析人士普遍認為,2019年,貿易摩擦、英國“脫歐”、貨幣波動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全球主要股市前景並不樂觀。2020年前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股市出現最罕見的熔斷。

全球股市跌入熊市

2018年10月,美國股市在牛了八年之後,終於低下高貴牛逼的頭顱,開始掉頭向下,且以十分可觀的斜率和二階導數。截止目前,美股三大股指均已自高點下跌超20%,技術上,這叫“跌入熊市”。儘管2019年新年伊始,美股引領全球主要股票市場開始一波小幅度反彈,但是如果不能實現有效突破,只能定性為反彈,並不能扭轉熊市。

美股進入熊市可比中國股市跌了一年的意義和影響要深遠得多。要知道,全球金融和資本中心並不在中國。華爾街的觀點和行動,才是真正左右全球資本市場走勢的關鍵。如今,拋售一切風險資產,正在成為華爾街的廣泛共識,或者金融一點的說法,叫一致預期。而美國股市,毫無疑問是全球風險資產的核心代表。

這樣的一致預期背後,是全球經濟金融週期的最新變化: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全球經濟擴張已經進入一個週期的末尾,哪怕是政策刺激,也已經是強弩之末。市場正在用腳投票,認為一場以資產價格下跌為表現形式的市場化“出清”變得不可避免。

具體來說,美國經濟擴張見頂(典型的是房地產週期),疊加美聯儲加息的累積效應,特朗普稅改刺激作用的消退等,導致市場很難再找到美股繼續維持高位的理由。而對於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來說,情況比美國更為複雜。中國在重要會議上宣佈的來年經濟刺激計劃(包括減稅、改革和降準)並沒有能立即扭轉市場情緒,中國股市依舊一路奔向東南,僅在1月4日有小幅上漲,能否延續猶未可知。

資金偏向信託投資規避風險

2018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信託公司壓縮通道業務,導致行業資產規模縮水。

隨著2018年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的加速下跌並創出近四年新低,投資者的避險意識日益增強,直接體現在固定收益類信託及收益相對較高的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異常火爆。

2018年12月,股市跌到令人絕望之時,有銀行理財經理感嘆到“終於熬過了銷售‘淡季’,一些理財產品開售十幾分鍾就銷售一空,終於不用為理財任務發愁了。”

實際上,相比於理財產品,門檻更高、收益更高的固定收益型信託產品銷售更為火爆。“現在就連一些資質並非很好的信託產品都被秒殺,我們想爭取代銷產品都很難,根本搶不到新發產品。”一位第三方理財機構人員這樣描述目前信託產品發行火熱的狀態。

上述情況漸漸成為普遍現象,前期股市巨幅調整導致避險情緒升溫,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再度供不應求。

國內一家大型信託公司銷售人士表示,固定收益產品受到市場極大追捧。“近期公司發行的一款固定收益類產品本身只有8000萬的銷售額度,光預約金額就達到4億多,而且我們針對原會員優先,普通投資者根本連預約額度都很難搶到。”

山東某信託人士對記者表示,自股市大幅震盪之後,投資者佈局固定收益信託產品的意願大幅增加,每天都有客戶諮詢產品,一旦產品成立都遭到瘋搶。“很多投資者只問下收益率和期限就會決定購買,一般大額才買得上,小額基本上搶不到。”

“現在市場並不缺錢,而是缺項目,很多投資者盼好久才有一個項目出來,馬上被秒殺。”上述信託公司銷售人士表示,雖然今年有不少信託項目兌付出現問題,這也並未消減市場的追捧熱情。

金策師研究院專家表示,股市震盪造成大量資金流出是一個主要原因。“估計這種秒殺狀態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畢竟股市恢復需要一段時間,投資者會選擇觀望,而且不會再像之前那樣盲目湧入股市。”

對於目前固定收益產品受到追捧,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市場基準利率不斷下降,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持續下滑,凸顯信託產品的收益率優勢。

二是新股發行放緩,諸如打新股和期限套利等無風險套利機會消失,自然轉移到信託產品。

三是股市震盪導致避險資金湧入。

四是臨近年底信託公司發行量明顯偏低,導致現在信託產品被搶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