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小米生態鏈背後的“時代動力”


劉德:小米生態鏈背後的“時代動力”


4月9日,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主要產品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在上交所科創板提交了上市申請,或將成為繼華米、雲米之後,第三家小米生態鏈上市企業。

目前,小米生態鏈企業已超130家,根據小米IPO招股書顯示,其中有超100家生產智能硬件。

短短6年,蔚然成林。小米生態鏈龐大似巨人,靠什麼乘風而起?

4月13日,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前小米生態鏈掌門人劉德做客 水滴產品學院 ,為我們精彩講述小米生態鏈佈局之初的3大暢想


劉德:小米生態鏈背後的“時代動力”

授課老師 | 劉德 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



01

規模奠定了所有的商業邏輯

它讓你的決策更果敢

我們在2013剛組隊做生態鏈的時候,便先暢想這個生意的規模,我們希望用短則七年,長則十年的時間能夠做一個1000億規模的新的業務板塊。

2018年做到了400多億,其實還是很快的,按照這個速度7、8年的時間有可能看到1000億,還可能更大。

我覺得之所以有這個速度,是因為我們在2013年的時候大概先想清楚了要做多大規模的生意。想清楚以後做任何決策就不小氣了,也就更果斷了。

當想清楚了要做一個1000億規模的生意的時候,下一個問題就來了,什麼樣的動力能夠成全1000億的生意?那時候我們找到三個。

02

萬物互聯互通的時代

企業第一次擁有“上帝視角”

第一個是IOT,那時候我們說未來的十年所有的硬件設備,不管是電子產品還是電器都可能智能化,都可能互聯互通。

還會有一次巨大的換代潮,普通電視換智能電視,普通馬桶換智能馬桶,普通音箱換智能音箱,在這個過程中有巨大的生意,這是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機會。

說未來電飯煲是可以用手機來控制裡面米飯的軟硬,我們很快就做到了;未來一個淨化器是可以探測你屋子裡的空氣質量和溫溼度的,今天我們也做到了;未來你坐在馬桶上說,小愛同學明天幫我送兩卷衛生紙,明天某個電商就會給你送到,其實今天沒有技術障礙了,只是說生活場景大家還沒有適應。


劉德:小米生態鏈背後的“時代動力”



我也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切身感受到的,比如說以前用空氣淨化器最痛苦的是忘了換濾芯,現在你買了一個小米的空氣淨化器,這是一個智能淨化器,它是互聯互通聯網的,當它的sensor(傳感器)發現該換濾芯的時候就會提醒你,你在APP上收到一個信息說:你要換濾芯了,如果需要你按一個鍵,明天送你家。

這是我們在2013年的時候對所有的未來IOT的想象,這個小動作會有巨大的商業意義——這是歷史上,或者你消費史上第一次一臺設備比你更先知道你的需求。

那時候我們想象說如果按這個互聯互通的思路,只要你買了一個小米的產品它就像一個自動販賣機一樣,它就是一個“老鼠會”(連鎖銷售計劃),會把產品一個一個地賣給你。這是IOT在商業中的魅力。

網上就有人“抱怨”說小米的東西不能買,只要買一件,陸續地家裡有一天都成為小米的了,很有趣,這就是IOT對商業的巨大的影響。

事實上我們開始的時候就做了一個控制這些所有設備的APP,這個APP就開始一點點賣東西,越賣越好。

有一天這個APP我們不再叫智能家居APP了,我們把它改了一個名字叫小米有品

,第一年做了20億的流水,第二年60億,今年是第三年大概能做100-120億,每年還是有100%的增長的。


劉德:小米生態鏈背後的“時代動力”



你發現這些東西跟過去做商業的邏輯完全不一樣,比如這是一張中國地圖,任何一家只要用了小米的智能設備,就會亮起一點一個來,一張中國地圖打開你會發現它全是亮的點。


劉德:小米生態鏈背後的“時代動力”



這樣的圖比中國的統計局還要精準,它會讓企業第一次有了像上帝一樣的感覺,你知道哪個地方你的東西多,亮點多這個地方經濟就會好。

在後臺忽然會發現我們沒有進入韓國和越南,為什麼它們亮起來了?因為主要有人用你的設備就會有一個亮點。


劉德:小米生態鏈背後的“時代動力”



你忽然發現一個新的商業邏輯出現了,就是說

一個好產品它會慢慢的通過兩層分流:一層是明線,正常做生意;另外一層是暗線,類似於走“水貨”。

它給你的啟示是:當你在後臺看到哪個地方亮了就通知國際部門到那個地方開店,說明那個地方你的產品和品牌的浸潤度夠了,這個時候你再去開店商業成本是非常低的。

這也就能解釋,你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小米又在西班牙開店粉絲們很瘋狂很熱情,你會覺得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因為它是先很瘋狂很熱情我們才去的。

你會發現商業邏輯被改變了,在IOT的模型下,國際化的成本會低很多。你會覺得企業真的擁有了上帝視角,哪兒“熱”你就去哪兒。

互聯互通會對商業有巨大的影響,它會出現完全新的商業生態,它會讓你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做商業決策,它會改變一個公司的屬性。

當我們每天都浸潤在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生活還是挺有趣的,它很先鋒,因為你會發現自己走在商業的最前沿的地方,而這些大量的企業家可能是看不到的。

小米擁有到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的IOT平臺,我們有1.5億的聯網量,每天有1億的設備在全球使用,它從後臺每時每刻給我們提供信息,這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03

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是不可逆轉的

第二個動力是什麼呢?我們覺得是消費,就是人口紅利,一旦你要做一個千億級的生意,就要服務大多數人,任何極客的生意都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規模。

中國最大的紅利就是人口紅利。那時候我們判斷說未來的十年,就中國一定會進入巨大的消費時代,每個人消費單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會提高,而在這個過程中催生的巨大的人口紅利是有商業機會的。

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比如說早年我們到美國去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真的是浪費,買麥當勞的時候要餐巾紙,服務員就給抓一大一沓餐巾紙扔進去。他們在洗手間裡洗手的時候衛生紙一拽兩米長,隨便一擦就扔掉了,太浪費了。在中國,我們公司你去看現在紙巾盒上還寫著:一張剛剛好。

也是在2013年的冬天,我在北京的一家麥當勞點餐,一個90後的妹子打完包以後抓一把餐巾紙給我塞進去,她這個動作我激動的一宿沒有睡。


劉德:小米生態鏈背後的“時代動力”



最重要的是這讓我感受到巨大的新時代出現了。新一代的年輕人在物質相對充沛的年代長大,他們對物質的觀念完全不一樣,這是大消費時代的大幕拉開了。

過去中國每人每年平均用兩條毛巾,美國人大概用12-15條,你放心中間這個差距在10年內一定會補上的,連毛巾都可以成為巨大的生意,當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就迅速的投了一家做毛巾的公司(最生活毛巾)。

這種消費的升級是不可逆的,這裡面有巨大的機會,一旦這個大消費起來了是絕對下不去的。

上面關於消費的量,我覺得消費的質也是有很大的提高。

我剛回國的2011年,有一個同學來找我,他拿了一把精緻的扇子給我看:劉德,你看這扇子多漂亮。這讓我挺感觸的,往前倒推20年,在中國一個個體靠做一把精緻的扇子是不能活的,今天你看做一把精緻的扇子或杯子依然能活得很好。

因為這是大家對雅緻生活的追求,這是巨大的時代動力,這個動力也不可逆。

城市完了以後進入了三線四線鄉鎮,巨大的消費的興起也是不可逆的,這是第二個動力。

04

傳統電商的痛苦

用更高效的渠道革命來提供解決方案

一邊有14億人每天“哭著喊著”要好東西,要消費升級,這邊又有一些有意識的企業“玩了命地”做好東西,中間在催生一個東西叫渠道。

2013年的時候我們判斷的第三個動力是渠道革命, 一定會有越來越高效率的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的同步的興起。

那是2013年的時候對今天的想象,那時候我們覺得線下渠道的效率太低了,幾千平的大賣場你走進去,賣東西的人比買東西的人還多,這種現象一定是不對的,一定會被改變的。

當這邊有人群,那邊有好產品,一定會催生高效率的渠道的,於是我們認為一定會出現像小米之家、名創優品這樣高效率的線下連鎖店。

線上也很痛苦,傳統的電商平臺,三方都痛苦,平臺方說我幹了這麼大的平臺,卻非常難強力的控制產品的品質,京東、阿里都有這個問題。

賣家也很痛苦,產品以後放到京東上那是“滄海一粟”,它有幾千萬個SKU,想要出頭,要買流量、要搞活動、要自己刷單,太痛苦了,效率很低。

買家也很痛苦,那是一個汪洋大海,要在幾千萬的產品裡面找他最需要的東西。傳統的電商的效率因此也在大大的降低。

這就說明在未來的幾年裡會有高效率的線上的精品電商的出現,這種精品電商大概會通過SKU少、單品海量、每個都好的類似Costco的形態出現。




劉德:小米生態鏈背後的“時代動力”


這是我們在2013年的時候判斷的,事後證明是對的,有品、網易嚴選都是這樣的。

你一定要在若干年前想好未來十年是什麼樣的世界,在這個時段裡面有哪些巨大的時代動力和機會。

05

看未來

這些機會或許值得注意

我覺得未來也有巨大的機會。

我認為文化產業會有巨大的機會,中國的“文化復興”還是會來的,因為任何一個國家在它的經濟復興的時候都會伴生著文化的復興。

中國在未來的10年、20年一定會有“文藝復興”出現的。90後、00後他們有極高的美學水準,中國的藝術品一定會更值錢,古董一定會更值錢的,這是機會。

前幾天我聽了馬未都的一個講話非常有趣,他的博物館每天都有超過30%的來訪增量,都是年輕人。這跟市場也一樣,說明藝術品市場、古董市場、文化市場每年的增量巨大,未來可能所有的文化產業都有巨大的機會


劉德:小米生態鏈背後的“時代動力”



另外,我覺得鄉鎮的消費會崛起的,會有大量的機會。將來一定會有針對那些只在四、五、六線才出現的大型連鎖(酒店、零售等),因為中國是個二元世界,鄉鎮跟大城市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完全不同的邏輯,在這一層級裡會有巨大的機會,它們是互聯網相對難以觸及的機會。

再有我們也是從最近才感受到中國的大城市,尤其是以省會城市為代表的開始形成“黑洞”,它們在吸周邊的社會資源、人才。


劉德:小米生態鏈背後的“時代動力”



第一先把周邊的鄉鎮划進來,這幾年做的更明顯的就是合肥(2011年巢湖劃歸合肥)、濟南(2019年,萊蕪併入濟南),先在物理上滿足成為巨大城市黑洞的物理基礎。

第二步就是開放戶口,西安、武漢等已經加入“搶人大戰”。

這一波以大城市、中心城市為“黑洞效應”的的機會也來了,在這些城市也會有巨大的商業機會,包括這些城市裡的周邊都有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