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教授:新冠肺炎腫瘤患者的全國性分析

i Hope學院 | 楊宇教授:新冠肺炎腫瘤患者的全國性分析

i Hope學院

i Hope學院由北京癌症防治學會呼吸道腫瘤藥物不良反應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秦海峰教授創辦,將定期在【醫悅匯】微信平臺分享呼吸道腫瘤領域診療進展、前沿資訊、診療規範,並對行業內熱點、難點話題進行多角度解讀。

匯聚中青年菁英專家

醫路同心,醫路同行

用專業點亮希望之光

用大愛傳遞醫者仁心

i Hope學院創始人


i Hope學院 | 楊宇教授:新冠肺炎腫瘤患者的全國性分析

秦海峰 教授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全軍腫瘤中心肺部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北京癌症防治學會呼吸道腫瘤藥物不良反應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康復技術轉化及發展促進會精準醫學與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常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全軍中醫藥學會心身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腫瘤風險評估與系統干預委員會常委;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腫瘤化學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北自然評審專家、中國肺癌雜誌編委、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第二期

i Hope學院創始人Dr.Qin力薦:

聲振寰“宇”-- 楊宇教授教授談《新冠肺炎腫瘤患者的全國性分析》

i Hope學院 | 楊宇教授:新冠肺炎腫瘤患者的全國性分析

楊宇 教授


主任醫師、碩導,腫瘤學博士、博士後、哈醫大二院腫瘤內科一病房副主任,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學分會MDT專委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準醫學與腫瘤MDT專委會委員、黑龍江省醫促會肺癌預防和規範化分會副主委、黑龍江省醫師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肺癌青年專家委員會常委、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肺癌青委會黑龍江分會主委、黑龍江省醫學會肺癌分會委員、黑龍江省醫師協會肺癌青委會副主任委員。

正文

2020年2月14日,《柳葉刀·腫瘤》在線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的新冠肺炎腫瘤患者的全國性研究,總結分析了此次新冠肺炎(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患者中腫瘤患者的比例和預後,這是到目前為止首個腫瘤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危險程度的臨床證據。此項分析是由國家衛健委牽頭,由呼吸疾病國家臨床研究中心(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共同承擔完成。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冠狀病毒和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相比,COVID-19的死亡人數更多是由多器官失調[1]CTION綜合徵引起的,而不是呼吸衰竭,這可能歸因於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SARS-CoV-2的功能受體在多個器官中的廣泛分佈。

i Hope學院 | 楊宇教授:新冠肺炎腫瘤患者的全國性分析

《柳葉刀·腫瘤》

主要研究內容

該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前瞻性隊列,在全國範圍內監測新冠肺炎病例。在1月31日數據截止時,收集和分析了31個省級行政區域575家醫院的2007例確診病例。排除417例缺乏既往病史記錄的病例,在1590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中,共有18例具有腫瘤病史,腫瘤患者的比例為1.3%(95%CI,0.6%-1.7%),高於中國的總體腫瘤發病率(0.3%,根據2015年中國最新腫瘤流行病學調查)。在同時患有惡性腫瘤的18例患者中,肺癌最常見(5/18)。25%的患者(4/16,2例治療狀態不明)最近在一個月內接受了化療/手術,而另外12例患者(75%)在常規隨訪中是腫瘤原發切除後存活的隨訪者。與非腫瘤患者相比,腫瘤患者年齡更大(63.1 vs. 48.7歲)、吸菸史的比例更高(22.2%vs. 6.8%)、氣促症狀更多(47.1% vs. 23.5%),以及基線CT嚴重比例更高(94.4% vs. 70.8%),但在性別、其他合併疾病(包括COPD、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惡性腫瘤、慢性腎臟疾病和免疫缺陷)、其他合併症和基線胸片嚴重程度無顯著差異(圖A)。

i Hope學院 | 楊宇教授:新冠肺炎腫瘤患者的全國性分析

圖A.腫瘤患者與非腫瘤患者的基線特徵


非常重要的是,與非腫瘤患者相比,腫瘤患者發生重症的風險更高(其定義為入住ICU、有創通氣或死亡患者的百分比)(38.9% vs. 7.9%,P=0.0003)。以上重症客觀事件加上醫生臨床評估符合為重症病例同樣觀察到類似的升高趨勢(50.0% vs. 15.6%,P=0.0008)。

此外,近期接受化療/手術的患者(6/14,42.9%)比未接受治療的患者有更高的臨床重症發生風險(1/3,75.0%)(圖B)。在校正了年齡、吸菸史和其他合併疾病等危險因素後,通過logistic迴歸模型進一步證實了這些趨勢(OR 5.34,95% CI 1.80-16.18,P=0.0026);而且在所有的合併疾病中,腫瘤史具有最高的重症風險(圖C)。而在腫瘤患者中,年齡是發生重症事件唯一的危險因素(OR 1.43,P=0.072)。與人們預期不同的是,肺癌患者發生重症事件的概率沒有明顯高於其他腫瘤(20% vs. 62%,p=0·294)。

i Hope學院 | 楊宇教授:新冠肺炎腫瘤患者的全國性分析

圖B. 非腫瘤患者、腫瘤存活隨訪者和當前腫瘤患者的嚴重事件比例


i Hope學院 | 楊宇教授:新冠肺炎腫瘤患者的全國性分析

圖c. 評估重症事件危險因素的Logistic迴歸模型


此外,研究者使用Cox迴歸模型評估了發生嚴重事件的時間依賴性風險,顯示腫瘤患者惡化更快(中位至重症事件的時間為13天vs 43天,P<0.0001;根據年齡進行調整後的風險比HR為3.56,95%可信區間為1.65至7.69)(圖D)。

i Hope學院 | 楊宇教授:新冠肺炎腫瘤患者的全國性分析

圖D. 腫瘤和非腫瘤患者發生嚴重事件的風險對比


在這項研究中,新冠肺炎合併腫瘤患者的比例明顯高於腫瘤的全國發生率,而且合併腫瘤的患者轉變為重症患者的比例更高,預後更差。研究結果提示腫瘤患者可能有更高的SARS-CoV-2感染風險,而且在感染期間與較差的預後明確相關,為臨床醫生提供了一個及時的提醒,

腫瘤患者需要更嚴密的關注,以防病情迅速惡化。

本文版權歸i Hope學院及醫悅匯所有。歡迎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醫悅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