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舉兵“靖難”到繼承併發揚,淺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從舉兵“靖難”到繼承併發揚,淺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明太祖朱元璋大封諸王,希望天子“隆親親之恩”,諸王藩輔帝室。朱元璋為此告誡太子朱標,漢時所以發生七國之亂,在於輕易削奪諸侯土地。天子只有敦睦九族,才能使藩王盡臣子的本分,拱衛帝室。

太子朱標早亡,這番話也不知道有沒有傳給他兒子。就算有,年輕的朱允炆恐怕也未必贊同,而自有一番見解。

從舉兵“靖難”到繼承併發揚,淺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建文帝元年,朱允炆才當上皇帝,就著手進行削藩,將周、代、湘、齊、岷王都廢為庶人,召遼王返回京師,並削去寧王朱權的護衛兵。諸侯震恐,這又明顯有悖於朱元璋所立的《皇明祖訓》,燕王朱棣起兵有了“名”又有了“勢”。

建文帝削藩,最終以改易帝位結束。洪武時,朱元璋賦予諸王相當大的權利,這是建文帝削藩的緣由,這也是他削藩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藩王出身的明成祖深知這點,削藩當然要削,可不是朱允炆那個操作。

燕王朱棣以反對建文帝削藩舉兵,但他當上皇帝后,卻是繼承和發揚了建文帝的削藩政策。

01

朱棣一面削藩,一面安撫諸王、鞏固統治。

朱棣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恢復諸王爵位。凡是被建文帝削奪爵位者,盡行恢復:建文四年六月,恢復復周王、齊王爵位,同時命有關部門修整周、齊二王的王府宮殿;不久又恢復代王、岷王的爵位。

從舉兵“靖難”到繼承併發揚,淺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建文元年,湘王被告謀反,在宮中自焚而死,建文帝賜他諡號為“戾”。明成祖即位後,改湘王的諡號為“獻”,為其正名。並親自命人刻制墓碑送去,對湘王一脈大加賞賜。

明朝歷代皇帝中,以朱棣賞賜諸王最頻繁也最豐厚。

據《明太宗實錄》,永樂十五年以前,朱棣對諸王每年都有賞賜,這意味著朱棣在位的22年中,絕大部分時間都向諸王施以恩德,以安撫和籠絡他們。這15年中,又尤其以即位前後的賞賜最集中。

建文四年七月,朱棣即位不久,大行賞賜,賜周、楚、齊、蜀、代等二十一王各“黃金百兩,白金千兩,彩幣四十匹,錦十匹,紗羅各二十匹,鈔五千錠。”這一做法被後來的歷任皇帝效仿,新帝即位都會遍賞親王,以示親親之義。

從舉兵“靖難”到繼承併發揚,淺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谷王有開金川門迎駕之功,朱棣賞賜更為豐厚:“賜谷王橞樂七奏,衛士三百,金銀槍大劍,金三百兩,銀三千兩,彩幣三百匹,鈔三萬錠,馬四匹,金籠鞍轡二副,歲增米三千石,賞其開金川門迎駕之功也。”順帶還賞了谷王府官軍,以示恩寵。

朱棣還增加了朝覲賞賜。

洪武時,諸王朝覲,太祖朱元璋都會賞賜隨行官員,以犒勞官員一路上對諸王的照顧。縱觀洪武朝,有賞賜諸王隨行官員,卻不見有賞賜朝覲諸王的事例。朱棣不僅仿效太祖賞賜隨行官員,還額外對來朝藩王進行賞賜。

建文四年七月,楚王朱楨辭歸,朱棣賜以彩幣二十表裡、鈔二萬五千錠,其從官賜鈔有差。
建文四年八月,代王朱桂及其世子朱遜煓辭歸。賜鈔七千錠,其從官賜鈔有差。
建文四年九月,秦王朱尚炳、周世子朱有燉、肅王朱楧、蜀王朱椿、慶王朱㮵先後來朝,朱棣皆賜鈔二萬錠。——《明太宗實錄》

對來朝的郡王也有賞賜:

建文四年十一月,高平王朱濟燁、慶成王朱濟炫、長山王朱賢焌來朝,各賜鈔二千錠,其從官賜鈔有差。
永樂元年三月,永興王朱尚烈辭歸,賜鈔千百錠。
永樂元年四月,平陽王朱濟熿、順陽王朱有烜、永安王朱孟炯和長山王賢焌來朝,賜賚有差,及賜其從官鈔。賜鈔八千錠,其從官賜鈔有差。——《明太宗實錄》

一方面對諸王施以恩德,另一方面,朱棣卻採取一系列手段削弱藩王勢力。

02

以各種方式削奪軍權,是朱棣削藩的主要內容。

第一,將邊鎮藩王遷往內地,趁機削奪其軍權。

朱棣即位當年,便將谷王由宣府遷往長沙,宣府三護衛只有一支改為長沙護衛,仍然隸屬谷王府,其餘兩支卻分別派往保定和定州。

從舉兵“靖難”到繼承併發揚,淺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永樂元年,寧王朱權被遷往南昌,理由是“大寧兵戈之後,民物凋耗”;同時改南昌左衛為南昌護衛,隸屬寧王府,寧王原來的營州三護衛,卻分別被改為隆慶左右衛及寬河衛。

朱元璋在西北、北部邊疆設立九個藩王,為的是維護邊疆穩定、抵禦舊元勢力,卻也使這些藩王擁有了龐大的軍事實力。朱棣便是這九王中的一位,深知邊疆“塞王”的威脅,所以他率先削奪的就是這些“塞王”。

第二,削奪王府護衛。

朱元璋創立王府護衛制度,這些護衛甲士由親王自己統帥,少到3000人,多有幾萬人。這麼多諸侯王,加在一起可是一股不可小覷的武裝力量。朱棣削奪王府護衛,主要採取了三種方法。

1.羅織藩王罪名,藉機削奪王府護衛。永樂元年六月,代王朱桂“上違《祖訓》,下虐軍民,無君無兄,大逆不道”,被革去了三護衛,只給校尉三十名作為隨從。後來代王悔過,僅名義上恢復護衛,事實上沒有歸還。

永樂元年九月,岷王朱楩因罪被革去雲南三護衛,後來一度恢復。永樂六年正月,岷王朱楩又犯“慢侮無禮、屢訓不悛”,再次被削護衛官軍,只留下校尉百人。

周王朱橚作為朱棣的胞弟,卻也在所難免。永樂十八年,朱橚被告發有不軌之事,朱棣召他入京,卻“優容不問”。戰戰兢兢的朱橚返回後,立即上納三護衛,以示忠誠。

2.將涉嫌謀逆的親王奪爵,除去封國。永樂四年,齊王朱榑被指控圖謀不軌,被奪爵降為庶人,除去封國。朱棣命山東的有關部門,革去齊府青州中左二護衛及齊府長史司、儀衛司官軍校尉,分別調往附近的衛所。

3.分親王護衛給郡王。建文四年十月,朱棣命晉王朱濟熺,從護衛內撥調馬、步官軍四千,給高平王和平陽王,官軍暫居平陽衛府,同時分給二王兩道晉府的符驗。名義上是借調,實則借出去再也回不來了。

從舉兵“靖難”到繼承併發揚,淺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第三,剝奪軍事指揮權。

洪武時,諸王帶兵打仗、節制公侯,是實質上的軍事統帥。建文四年七月,朱棣在給岷王朱楩的信中,開始要求岷王凡事要與朝廷所派遣的都督商議:“今遣都督袁宇赴雲南整肅兵備,鎮撫一方,凡事可與計議而行。夫藩屏至重,賢弟宜慎出入,謹言節飲,庶諸夷有所瞻仰,而不負兄之所望。”一改過去親王節制將帥的局面。

永樂一朝,朱元璋所封諸王不再參與任何軍事戰鬥,軍事指揮權也不復存在。

凡有徵戰,朝廷不再派遣親王出征,僅命王府派出護衛聽朝廷調遣。永樂四年,朝廷遣西平侯沐晟興師安南,朱棣命蜀王於成都三護衛選步軍 5000,聽沐晟操練聽徵。

從舉兵“靖難”到繼承併發揚,淺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永樂七年,交阯叛寇,朝廷派英國公張輔征剿,除全國各都指揮使司發兵外,楚、遼、寧三王府也發兵 7000人隨同出征。

親王也不再負責操練本府軍士,一切由朝廷負責安排。永樂十三年十一月,朱棣命周王、肅王、晉王、秦王各選步騎兵五千,於明年正月開赴真定,但都由朝廷派人統一操練。

明成祖恩威並施,一方面為諸王復爵,一方面又藉故削爵,剝奪藩王的軍事實力,使藩王的勢力大大減弱。

03

朱棣為削弱藩王採取了許多措施,但並不徹底。

削爵以外,朱棣還將東漢東平憲王劉蒼與西漢河間獻王劉德,樹為藩王榜樣。劉蒼、劉德二人的共同之處,其一是不過問朝政,其二是沉浸於學問之中;朱棣以此二王作為典範宣揚,他的意圖也就不言而喻。

從舉兵“靖難”到繼承併發揚,淺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為打擊藩王,朱棣還鼓勵朝廷上下對藩王檢舉告發。所以永樂一朝,藩王一不小心就會被舉報告發,皇室宗親間瀰漫著一種恐怖的氣氛,後來各朝告發藩王都常態化,誣告現象也時有發生。

不過,朱棣的削藩並不徹底。

第一,漢王與趙王仍設三護衛,手握重兵。

永樂二年,朱棣冊封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分別為漢王和趙王。永樂三年,朱棣便為漢趙二府設立三護衛,“改大寧前衛、濟州衛、天策衛為漢府三護衛,改設趙府三護衛以彭城衛為常山中護衛,永清左衛為常山左護衛,永清右衛為常山右護衛,置經歷司,經歷一員,設常山郡牧千戶所,隸趙府”。

從舉兵“靖難”到繼承併發揚,淺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漢、趙二王常年駐守邊地,節制諸將、手握重兵,王府護衛人數總是超出規定數量。永樂十一年,朱棣曾削減趙府護衛,但僅僅針對超額人員:“命兵部革趙府群牧千戶所,其三護衛官止存正員,額外者皆調別衛,凡以罪充軍者,不得隸王府。

第二,漢王、趙王都擁有軍事指揮權。

永樂一朝,朱元璋所封的諸王不再參與軍事,朱棣之子漢王、趙王卻活躍在這個舞臺上。永樂元年,漢王朱高煦率兵往開平防虜,武安侯鄭亨、安平侯李遠、武城侯王聰都聽其調遣。永樂二年,趙王朱高燧居守北京,負責北京的一切事務。

永樂四年,鬼力赤阿魯臺也孫臺南行,朱棣書諭朱高燧,再由朱高燧馳報武安侯鄭享等人,進行防禦;永樂八年,朱棣命朱高燧整理北京軍馬,令廣平侯袁容、泰寧侯陳圭輔之,可見趙王在軍中地位之高。

第三,其他許多王府也保留了一定數量的護衛。

齊、谷二王被奪爵,周、代、遼、寧、岷五王被削奪護衛,但其他諸王所受影響不大,仍保留多寡不等的護衛,直到宣宗即位還是這樣。

徵調王府護衛作戰,宣德時期也還很常見,這表明有戰鬥力的王府護衛數量仍然不少。宣德元年五月,宣宗貽書晉王,令其調遣護衛官軍4000餘人趕赴大同備禦,說明晉府護衛在此時至少還有4000人。

從舉兵“靖難”到繼承併發揚,淺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蜀府護衛人數更多,不少於7000人。蜀府護衛曾在宣德二年先後兩次助討松潘叛寇,宣宗為此特地賜書獎勵蜀王朱友堉。同時,慶府和肅府也各發軍士 1000人,富平郡王發 300 人,助剿松潘叛蠻。

宣德元年三月,楚王和蜀王各自奉命發護衛步兵1000,赴交阯征討叛寇。楚府在宣德五年之前,一直保留著三護衛,護衛人數過萬。

漢王、趙王手握重兵,在軍中影響巨大,以及眾多藩王或多或少的護衛官軍,仍然對中央皇權造成隱形的威脅。這是明成祖削藩不徹底的地方。

小結

建文帝登基後,試圖削藩卻引發了靖難之役。燕王朱棣登上皇位,一面籠絡諸王,一面繼續推行削藩政策,通過遷封、削減王府護衛、解除諸王軍事指揮權等方式,大大削弱了諸王的軍事權力。但朱棣的削藩並不徹底,仍有許多藩國保留一定數量的護衛官軍,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更是一直手握重兵,這就為宣宗削藩埋下了伏筆。


參考文獻

1.明代藩王研究,梁曼容;

2.論建文改制,尚立娜;

3.藩王與明朝政局研究,杜永嬌。

從舉兵“靖難”到繼承併發揚,淺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1.您的點贊、分享、打賞,是作者判斷讀者是否喜歡的標準。作者會根據讀者的反饋,傾向性的寫內容。
2.如果看到喜歡的文章不反饋,作者就不知道你喜歡什麼,以後可能再看不到同類型的文章哦。

3.讀到喜歡的文章,一定要讓作者知道,這樣會有更多您喜歡的內容。
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點贊、分享、打賞支持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