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拆除的北京古建筑

北京,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自秦汉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自春秋战国时期被燕国立为国都始,先后称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辽、金、元、明、清等帝统时代,及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至49年后,北京均为都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皇家古建、四合院、胡同、京剧、特色小吃……本文就看看有哪些年被拆除或者改造的北京古建筑。


那些年被拆除的北京古建筑

如今的紫禁城


那些年被拆除的北京古建筑

北京的鼓楼可追溯到汉代


1、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

1952年8月,北京市各界代表会议召开,谈拆除天安门旁边两侧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的提案,梁思成与众多委员发生激烈争论。

主张拆除的理由是这两门妨碍交通和游行队伍。会上,有关部门找了很多三轮车夫来控诉三座门的血债,说他们多少人在这里出了交通事故,一定要把三座门拆掉。并说梁思成保护长安左门、右门的建议是“影响人民利益与首都建设”。结果经集体表决拆除二门。

2、北京庆寿寺双塔

北京庆寿寺双塔,原址在北京西城区西长安街28号,寺于金代初年开始建造,被称为大庆寿寺,后来经过元明两代的重建重修,改成为大兴隆寺、慈恩寺。双塔都在寺的西侧,一个九级,一个七级。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座砖塔左右相拥矗立,巍峨壮观又不失玲珑秀丽,尖顶向天,一副久经岁月沧桑的模样,也正因为这它们,庆寿寺在百姓们口中都俗称为“双塔寺”。

然而,就是这样见证了我国历史上元明清三朝更替、民国风云甚至新中国建立的双塔,最终在1955年被人们轰然推到,800多年的历史,在修西长安街时终究消失。

那些年被拆除的北京古建筑

庆寿寺双塔

3、 北京地安门

地安门作为传统商业街区(其外大街自元代起就已经成为著名的商业街),它的繁荣程度可想而知。直至今天,在很多人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记的应该还是地安门百货市场。那是大家小时候最高兴也最激动的去处。

那些年被拆除的北京古建筑

地安门


然而,1950年代的拆除成了所有人心中的一大憾事。好在六十多年过去了,地安门的复建计划在新世纪一步步提上议程。2018年,久违了的地安门商场有望重新开张,令人百感交集。

4、 北海万佛楼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此处沦为日军司令部,楼中金佛尽被掠夺,后此处渐荒废,民国初《三海见闻志》载:“今南坊依旧,北坊只余坊基址,牌已毁。宝鸡;宝积楼如故,鬟辉楼则孤壁独立,只余瓦砾,盖前树年已毁于遭火劫矣。前万佛楼佛座尚在,佛则于庚子年遗失。守者云,日本军运回本国,无一余者。今楼下之大佛,只余佛首卧在地上,不知由何处迁来,非本来面目也。”

那些年被拆除的北京古建筑

万佛楼旧照


万佛楼于1965年因破旧不堪,当时财力匮乏,且又不被重视,而被当作危房拆除,据说遗留下的部分青白石料在1970年被用于天安门的第二期翻修工程。万佛楼,今只存普庆门、宝积楼和八方亭。

5、 北京城墙与城门

早在公元前1045年,北京就已经成为一些诸侯国的都城,后来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既然是城池,必然少不了修筑城墙,何况是多朝古都。明永乐元年(1403年定北平为都,改称北京。两年后,北京城的城墙和宫殿、坛庙等开始兴建,生生不息六百年,成就北京一座伟大都城。

那些年被拆除的北京古建筑


然而历史总是习惯遗忘旧人,1915年德胜门城楼被拆除,1915年正阳门瓮城被拆除,1927年宣武门被拆除,1935年阜成门被拆除,1957年永定门被拆除,1965年崇文门被拆除,1969年西直门被拆除,拆除的过程中发现了元大都和义门,随后和义门被拆除,1969年安定门也被拆除……

6、建国后的梁思成

1950年初,梁思成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但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那些年被拆除的北京古建筑

建筑学家梁思成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担任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之后,在文化部举办的文物界知名人士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也与吴晗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1962年,在林徽因病逝七年之后,梁思成娶了比自己小27岁的林洙(程应铨前妻)。

文化大革命中,梁思成被当作“复古”典型批判并抄家,所收藏的全部图书资料被没收。

1972年,梁思成于贫病之中撒手人寰。生命弥留之际,他还重复着这样的话:世界上很多城市都长大了,我们不应该走别人走错的路,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京的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等,会有很大的问题。别忘了,那仅仅是70年代之初!

(部分图片和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