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專家溯源揭原始新冠流行美澳,真相越來越近了?

全球至今逾一百七十萬人感染新冠肺炎,累計死亡個案突破十萬大關。英國及德國科學家上週四發表研究報告,顯示疫情初期新冠病毒在各地傳播時突變成三個分支(毒株),但最原始的病毒類型,在率先爆疫的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並非主流,反而常見在美國及澳洲的患者,並指這是一個「令人意外」的現象。

研究由英國劍橋大學麥克唐納考古研究所專家福斯特(Peter Forster)領導,分析疫情初期從患者取得的首批一百六十個完整病毒基因組,利用數理網絡演算方式整理部分病毒毒株突變後的傳播源頭。此方法常用於研究史前人類遷徙數據,相信這是首次應用到追蹤冠狀病毒的傳播路徑,研究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英、德專家溯源揭原始新冠流行美澳,真相越來越近了?

美國:美國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直線上升。(美聯社圖片)

武漢同見A型非最主要類別

團隊利用去年12月24日至今年3月4日在全球獲得的病毒基因組樣本,分析出有緊密關聯的突變毒株,並以A型、B型、C型為代號。A型與蝙蝠身上的新冠病毒最接近,即原始人類病毒基因組;它存在於武漢,但不是當地最主要的毒株類型。

英、德專家溯源揭原始新冠流行美澳,真相越來越近了?

澳洲: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省警員早前登上出現疫情的郵輪調查。

英、德專家溯源揭原始新冠流行美澳,真相越來越近了?

武漢:武漢市率先爆發新冠肺炎疫情。

相反,專家在曾住在武漢的美國人身上發現突變的A型毒株,大部分感染此類毒株的都是美國及澳洲患者;約三分之二美國患者樣本驗出A型毒株,主要來自西岸。武漢主要出現的是B型毒株,它普遍在東亞存在,若沒有進一步突變就不會擴散至區外,意味它在武漢「奠基」,又或如研究所言,東亞以外地區「抵抗」這毒株。

C型常見於歐洲 是B型「女兒」

C型毒株在歐洲流行,出現在法國、意大利、瑞典及英國的初期患者;中國內地的基因組樣本沒有發現它,但出現在新加坡、香港及南韓。意大利其中一個最早病例是今年1月27日經德國首名患者傳入,另一早期病例與新加坡感染群組有關。

英、德專家溯源揭原始新冠流行美澳,真相越來越近了?

福斯特團隊整理新冠病毒毒株突變後的傳播源頭。


英、德專家溯源揭原始新冠流行美澳,真相越來越近了?

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數據

團隊由此推斷,A型毒株最接近在蝙蝠與穿山甲身上的病毒類型,所以視之為「爆發的根源」;至於B型毒株源於A型,並由兩次突變分開,而C型是B型的「女兒」。

B型毒株在東亞較流行或是「奠基者效應」,病毒從規模小及孤立的感染群體形成一種新類型時出現基因瓶頸;另一可能性是它在免疫或環境方面適應大部分東亞人口,或需突變才能擴散至區外,而病毒起初在東亞的突變速度似乎比其他地區慢。

福斯特強調,他們只分析疫情早期病例,目前有太多的快速病毒突變,難以整理出齊全的新冠病毒系譜,而今次研究的採樣規模太小,未能得出確切結論。團隊現已把分析樣本擴大至一千零一個病毒基因組,發現首宗新冠肺炎病例以及在人類之間傳播,或去年9月中至12月初發生。惟這推測仍有待同行審視,尚未正式發表。

福斯特向內媒表示,對中國及美國在病毒源頭的爭議耳有所聞,也清楚病毒來源現時是「燙手山芋」,但不論是哪篇論文,目前無法就病毒來源地給出明確的答案。

香港醫生:助探討演變來源待證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認為,研究有助探討新冠病毒的演變情況,例如它如何適應人類及影響人類。他指病毒突變的危險性在於可能愈來愈具傳染力,或對現有藥物產生抗藥性,而病毒有不同分支對研發疫苗的影響值得醫學界深究。

不過,曾祈殷提到病毒有不同分支除了是因為突變外,亦可能是病毒本身來自不同地方,或病毒本來已經有三個分支,但病毒的來源地目前仍須證實。

(原文來源:香港《東方日報》(圖片轉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