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最近跟一個朋友聊天,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猜大多數媽媽,都應該經歷過類似的令人抓狂的無厘頭事件吧?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類似上面這樣啼笑皆非的死心眼事件應該家家戶戶都有發生吧?

孩子在幼兒時期對某些問題就是會顯得特別執著,突出表現在順序、物權、生活習慣等方面。只要有一個步驟不符合程序他可就瞬間崩潰了;擺東西就必須要整齊劃一、嚴絲合縫,甚至於位置永遠都不可以改變,必須在這裡,否則也會崩潰。還有就是,萬一你沒給他弄對,不管你多忙多著急,都得重新來一遍,不然他就會一直崩潰到讓你發飆。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這個假期裡,我曾一度頭疼依姐擺娃娃,這位大奶奶對於擺娃娃這件事非、常、執、拗。一旦認定了某一個操作,就必須所有的娃娃都是這樣的操作,比如她決定要人騎人,有一個放不好掉下來,就會崩潰大哭。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不是有句話叫做“孩子靜悄悄,必是在作妖”嗎?我最怕的就是依姐靜悄悄,因為她十有八九就在擺娃娃陣。她一擺陣,我就得護法,否則李大榮興致來了搗毀了現場,我的清淨日子就到頭了。

熊孩子是得了“找抽型強迫症”嗎?

按字面意思可以這麼說,因為大多數情況下,當他們出現認死理行徑的時候,你都會控制不住地想要抽他。

但實際上如果你真的抽了,就非常錯誤了。兒童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秩序敏感期”,最好要了解一下。

這個秩序敏感期還是要從兒童心理學界的女神——蒙特梭利老奶奶說起。

蒙臺梭利認為,幼兒具有內部和外部兩重秩序感,內部秩序感能讓幼兒意識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分與它們所處的相對位置,外部秩序感則是指幼兒感知、理解外部世界存在的規律與關係。

秩序感是蒙特梭利揭示出的兒童重要的敏感期之一。這個秩序敏感期從嬰兒出生後幾個月開始直到6歲,會呈螺旋狀發展。即使是4歲的依姐,也一直處在這樣的“擰巴”階段。當然,李大榮已經不這麼糾結了,他已經“自我和解”階段了。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秩序敏感期可以說是貫穿在孩子的整個幼兒期的,甚至於從嬰兒期就已經開始了。在不同的階段,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對秩序展現出特有的喜好。

他第一次看到的東西,放在哪裡就會堅持一直放在那裡;每天回家的路線不能改變;出門或者回家第一件事一定要做什麼,就必須做,否則就不能出門或者不進家門……總之,每一件事要符合秩序才能行,這種有秩序的環境可以幫助他去認識事物和熟悉環境,會漸漸地帶給孩子安全感。

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世界是以不變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這種對於秩序的敏感會逐漸進入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最初的內在邏輯。我經常說“你們老李家都是一群死心眼!”,其實心裡知道,它的內核就是來自於兒童的這種直線式思維。

孩子的這種直線思維是非常珍貴的,因為只有外在的有序才可以使孩子形成內在的秩序。

孩子會將看到的歸位一類,聽見的歸位一類,摸到的歸位一類,聞到的歸位一類……當他將所有的感官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從對感覺的認知上升到對知覺的認識,於是就形成了智能,他才能對外部世界形成自己的認知。

當孩子通過“知覺歸類”,將外在的有秩序的環境和自己的內在的秩序觀做好了配對時,他的邏輯形式才能發生改變,而最初的“不變的邏輯核心”就會被抽象出來,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形成事物是可以變化的、甚至是千變萬化的邏輯。

“死心眼”是“變通”的初級階段。孩子需要通過外在的“強迫症”來完成對於內心當中對於“規則”和“秩序”的認定,然後才可以演化出“變通”這種更高階的內在邏輯。如果內在的秩序感都尚未建立,又何談變通?

因此對於外部事物的秩序化,其實是孩子內在邏輯發育的非常重要的需求。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成人不小心干擾打亂了孩子認定的秩序和程序的話,就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混亂和不適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大規模不可理喻的崩潰”,而潛在深層次的影響秩序敏感期的進程。

而這種秩序感一旦被滿足,孩子就會感受到平靜和快樂,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最初的邏輯感,提升認知能力。想要孩子日後懂規矩、做事有條理,這個敏感期就要小心招呼。

關於秩序敏感期的“抓馬三部曲”

所謂“抓馬三部曲”,其實就是秩序敏感期的三個階段,大家核對一下,如果這三條,條條都中,不用想,你的孩子妥妥地已經是秩序敏感期俱樂部裡的高階會員:

1、如果秩序被破壞,就會瞬間崩潰大哭,秩序一旦恢復,瞬間平靜熄火。

2、會因為為了維護秩序而進行反抗,這意味著自我意識萌芽狀態已經開啟。

3、為了維護秩序,會固執地要求one more time,如果不能將一切按照自己的秩序歸位好,就完沒了。

不瞞你們說,我家依姐目前也處在這個敏感期內,經常因為一點小事把自己搞到崩潰。

前天,哥哥在玩數獨,依姐不會玩,就在一邊打醬油。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這個數獨是個立體數獨,對於依姐來說還是有點太難了,所以她就只有一旁圍觀的份兒。當李大榮玩完一局的時候,我看著妹妹在一旁摩拳擦掌,為了滿足她想刷存在感的願望,我就把擺積木的任務交給了她。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妹妹自然是欣然答應。非常認真自己地把積木按照原先的樣子擺回去,每一個位置都要精心調好,這可能是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最喜歡的工作了,沒有之一。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沒曾想,李大榮嫌棄他妹擺的太慢,硬是要幫她擺,動了依姐的棋子。

大姐瞬間爆豆,甩著小胖手就蹲到一邊生悶氣去了。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嘴裡還在嘟囔:“我再也不給你擺積木了,你這個臭哥哥!”

李大榮自然是一臉不屑加不解,他心裡八成在想:神經病啊!幫你一起擺積木你還哭,發脾氣不要錢的嗎?

這位已經脫離了秩序敏感期的大男孩,當然不懂臭脾氣的小丫頭的心裡訴求。哥哥破壞了妹妹的外在秩序,惹得妹妹的內在邏輯焦慮了。

我見大事不妙,心想不干涉的話,這姑娘估計要鬧好一陣子,趕緊讓李大榮住手,順便指使他去冰箱裡拿酸奶喝。然後趕緊哄妹妹讓她接著擺,並保證這次哥哥一定不動她的積木。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她這才作罷,又返回去繼續擺。

瞅瞅這積木擺的,簡直是嚴絲合縫,比國慶閱兵還齊。為了防止依姐再爆豆,整個過程我都盯著,不敢離開一步,隨時做好了把搗亂的兒子踢出門的準備。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最後終於大功告成,完美~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事情,比如依姐擺鞋,絕對是整齊有序的,疊衣服也是。但我家哥哥,就……隨便搓一堆就完事兒。

依姐每晚睡覺前必須要喝口水,不管渴不渴,躺下待一會兒之後都會起來說“媽媽我要喝水!”如果這句話沒說、這口水不喝,她就斷然不睡覺。

再比如回家的路上,她不予許我們踩地磚上的線,必須每一步都要走到格子裡。她自己必須要這麼做,我們也必須要這麼做,否則就不走。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還有擺娃娃,必須要頭都衝著一個方向,而且大家都必須要蓋被子,沒有被子,找張紙也要蓋上被子。在依姐的心裡,她就認為,睡覺就是得蓋被子,不蓋被子睡不著覺,這可能就是秩序感的規矩和秩序感的內在聯繫吧~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她自己也是這麼身體力行的,所以在她的娃娃身上,也一定得是這樣。

執拗?崩潰大哭?這屆孩子的強迫症是要逼死我嗎?

還記得這個滲人的娃娃嗎?

也不知道這個閨女內心當中建立的是哪門子的規矩,只要見到這件紅羽絨服,就條件反射一樣的,必須要用這個綠臉娃娃當臉,粉紅豹當腿,而且羽絨服的帽子不能擋住臉,一絲一毫都不行,粉紅豹的腳上必須要要穿這雙灰色的皮鞋,而且腳下垂的角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必須剛好卡在沙發沿上……

關鍵是,這樣的搭配,她自己還弄不好,然後就會吭嘰叫喚,生悶氣摔東西,每次都要我或者榮姥姥給她調到正好的位置……萬一誰不小心路過碰了一下,碰歪了,又要瞬間崩潰……

久而久之,榮姥姥乾脆把這個倒黴羽絨服收起來了,索性眼不見心不煩。

小心呵護好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秩序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環境,而良好的適應能力不但能幫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建立自信,還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規則意識,日後成為一個遵守秩序、創造秩序的合格社會人。

讓孩子在有序的環境裡逐漸建立內在秩序,其實就是在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認知水平。正因如此,我們才需要小心保護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1、尊重與理解

雖然我經常感嘆“死心眼啊死心眼!你們一家子死心眼”,但是感嘆完了之後,也還是會小心呵護著依姐的這點“執拗”。因為經歷過李大榮的秩序敏感期時代,所以才能更理解她。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往往都是“一根筋”的,我們常常會感嘆怎麼就不能稍微“變通”一下呢?等一等再幹,先做要緊的事不行嗎?

可在孩子的內心當中,變了順序,就是在打亂自己的秩序,就是會沒有安全感,所以打死也不能替換通融。

這個時候,希望家長們可以站在孩子成長的角度於理解他們,能夠給他更多的耐心,等一等或者幫助他把手頭的“執拗”先幹完,是最明智的選擇。

2、儘量滿足,耐心等待

如果是非原則性的問題,能夠滿足就滿足吧,這其實才是正確的“寵溺”孩子的打開方式。這一點,其實榮爸比我做的好。

有時在面對依姐必須要看完這一集動畫片並且片尾曲也必須全部聽完才可以進行洗漱的時候,我常常會忍不住發火。但只要時間允許,榮爸都會聽從她的,看完再做。當然,不乏有寵溺的成分,但尊重和理解能夠保護孩子的秩序感,這一點是一樣的。

日子久了你就能發現,面對“執拗”最有效率的辦法,其實就是讓孩子先完成她想要做的事,然後她就會很順暢的進行下一趴。否則光應付熊孩子的崩潰大鬧,就已經比歲月靜好地看完電視要費時費力的多了。

所以,有時候著急出門,但偏巧遇見孩子因為某一件事沒有幹,或者程序錯了而要求one more time的時候,我大多數都會選擇等一下,配合他演出完再進行下一項,雖然可能會浪費一點時間,但也總比孩子暴力不合作時的拉拉扯扯省時省力的多。

經驗之談哈,歪個樓,拉扯兩個孩子,出門真的太難了,從打算出門到真的能出門經常要半個小時起跳。即便是哥哥已經不在這個敏感期了,他也會跟著妹妹一起起鬨,拖拉搭配秩序敏感期真的是特別要命。

3、注意傾聽,盡力安撫

當孩子的秩序被破壞時,我們應該在做的是用心去傾聽,去了解孩子的心理訴求,看是否有能力去彌補,儘量讓這個秩序恢復原位,如果不行那麼就要好好去安撫孩子崩潰的情緒。不要小看孩子的鬧脾氣,也不要認為它是無理取鬧,因為你破壞的是她內在的安全感,這會讓孩子非常崩潰。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好好安撫,無論是用轉移注意力,還是提出其他可替代的彌補方案,或者僅僅是溫柔地抱抱孩子,告訴他你理解他的心情,都會比無視、憤怒、責怪要好得多。

因為,如果孩子內心當中的秩序感時常被成人所踐踏,他就無法形成一個正確的、健康的秩序觀和價值觀了,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人格。

4、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一般來說,一個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更利於孩子建立秩序感的,為日養成有條不紊的生活習慣奠定基礎。所以儘量讓家裡保持整潔有序,還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一起維護家庭的整潔有序。

比如玩完的玩具放回原位,回到家的時候鞋子要擺在哪、衣服要掛在哪。包括每一樣孩子物品的擺放區域,也應該劃分清楚,讓孩子們有邊界、有界限地進行區域活動。

整齊有序的家一定會比亂糟糟的家更有助於秩序感的建立,而條理清晰的家規、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的灌輸,也會幫助孩子在內在建立良好有序的秩序觀。

總而言之,秩序敏感期作為兒童九大敏感期中的首要需求來說,它標誌著孩子獨立能力(independence)發育的重要里程。

文章的最後我想引用孫瑞雪教授的話來作為結尾:

秩序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為人格,這一切來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個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質。

想想看,當孩子順利度過了這個敏感期之後,他在上小學之始,就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用品收拾得整整齊齊,形成良好的日常習慣。而小時候的良好習慣會成為一個孩子最寶貴的品質伴隨他的終生,使在他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都可以成為一個條理清晰、主次分明、有序認真的人。


不過,熊孩子整么蛾子這事兒,雖然是理都懂,但臣妾還是要吐槽下的心情,我是非常能夠理解的,所以如果你們家寶貝有什麼奇葩的秩序敏感期的舉動,不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苦中作樂一下吧~

老母親之間的報團取暖,不就是吐槽老公和孩子嗎?哈哈哈哈~


關注微信公眾號【榮榮媽養兒記】,更多育兒好文和超低價團購等著你。看一個普通二胎媽如何哭著笑著跟帶大孩子,最接地氣的育兒乾貨,保證不同於一般的妖豔貨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