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近日,山東省日照嵐山區消防救援大隊的王啟明童鞋,用手中的畫筆描繪了上方古之戰,“藍朋友”穿越到三國時代,給交戰雙方上了一堂生動的消防課,生動展現了“玩火不好玩”“記住119”是多麼重要的詼諧調侃!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上方谷之戰

諸葛亮vs司馬懿—火燒上方古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此役是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在上方谷的一次戰鬥,這次戰鬥後,諸葛亮因勞成疾病逝。公元234年春天,諸葛亮帶兵35萬駐紮於祁山,司馬懿調集40萬兵馬,在長安以西渭水一帶擺開陣勢,準備與諸葛亮決戰。

諸葛亮發現上方谷地處兩山之間,地勢低窪,入口處狹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馬通過,谷內一塊平地,能容納1000多人,就像個葫蘆,正是設防殲敵的絕妙地帶。於是,諸葛亮叫士兵們把乾柴、硫磺、火藥等埋藏在谷中,同時在谷地兩邊高山上埋伏著數千名精兵,一切準備停當,諸葛亮開始實施滅魏計劃。

諸葛亮叫大將魏延去打司馬懿,只准敗不準勝,按預先設計的線路敗退,一步步把司馬懿的軍隊引入上方谷。當司馬懿等人追進上方谷中,只聽一聲炮響,山上的士兵投下無數的木頭、石塊堵塞了谷口,接著,丟下無數根火把,引燃了谷內的乾柴。剎那間,上方谷硝煙瀰漫,火海一片。司馬懿抱著司馬師、司馬昭大哭道:“我們父子都要死在這裡了。”正在這時,忽然狂風大作,烏雲密佈,接著就下起大雨,澆滅了熊熊的烈火。司馬懿喜上眉梢,連忙說道:“天不亡我,再不殺出去,還待何時!”說時遲,那時快,他們父子帶兵奮力衝殺,突破重圍。諸葛亮在山上看到這一切,不禁長嘆一聲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實,這主要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原來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闊,兩邊高,中部低,這種地形不利於空氣流通,一旦谷內起火,氣溫開始升高,貼近地面的空氣迅速受熱膨脹上升,上層及周圍冷空氣則收縮下沉,形成強烈對流的山谷風,因此出現了狂風大作的現象。同時,當谷底大量熱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空氣中的水汽又因氣溫降低而凝結成雲霧,再加上柴草燃燒所產生的大量煙塵隨空氣上升到天空後,又為水汽凝結提供了理想的凝結核,從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這些雲霧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併,體積就會逐漸變大,最終導致大雨傾盆的局面,澆滅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馬懿才得以脫險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辣”眼睛!“藍朋友”介入三國魏蜀司馬大戰諸葛,這樣做好嗎?

▌繪圖:日照嵐山區消防救援大隊王啟明


《三國演義》中八大火攻戰例

常言道,水火無情。軍事家將之運用到作戰中,常常會對戰爭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三國演義》中,“三國”將帥們創造性地運用了“火”這一特殊自然現象,“火攻”成為了戰爭中最常用的利器,烽火信號、攻擊敵方;消耗糧草、打擊敵方;火借風勢、突襲敵方;人為火災、阻擊敵方。《三國演義》中,火攻戰例很多,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可以說是將火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TOP1:赤壁之戰

曹操VS孫劉聯軍—火燒赤壁

此役是三國時期最經典的戰鬥,沒有之一。這句話也充分明瞭一個道理,狹路相逢勇者勝,而智者更勝。戰爭初期,曹操佔領荊州後,士氣大漲,準備率軍東下,平定江南孫權。在諸葛亮、魯肅的建議下,孫權放棄降曹的策略,決定抗擊曹軍,召回在外練兵的周瑜。周瑜先用計除掉了荊州水軍首領蔡瑁等人,然後黃蓋用苦肉計詐降,準備火燒曹軍戰船。由於北方將士不習慣水戰,曹操接受龐統的計策,用鐵索將戰船連在一起,鋪上木板,以便進攻。最後,曹操戰船被大火燒著,散又散不開,火勢順風躥上陸地營寨,再加上孫權、劉備各路兵馬的截殺,曹操八十萬大軍損失大半,倉皇逃回許昌,天下三分的雛形由此形成。

TOP2:官渡之戰

曹操VS袁紹—火燒烏巢

官渡之戰是曹操與袁紹之間的巔峰對決,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第一戰,更是曹魏崛起的奠基之戰。戰爭初期,在關羽的幫助下,曹操斬殺袁紹兩員大將——顏良、文丑,挫傷袁紹銳氣。不過,袁紹兵馬多,糧草充足,能夠打持久戰。曹操眼看就要斷糧了。關鍵時刻,袁紹謀士許攸前來投靠,獻計夜襲烏巢。那烏巢是袁紹的屯糧之地,被曹操一把火燒了,袁紹集團因而軍心潰散,被曹操一舉擊破。此一役完美詮釋了“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的俗語,曹操先是在關羽的幫助下,誅殺袁紹兩員大將。後又在許攸的幫助下,火燒袁紹糧營。

TOP3:夷陵之戰

劉備VS孫權—火燒連營

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劉備因義弟關羽被殺,氣昏了頭腦。為了給關羽報仇,不聽諸葛亮等人的勸諫,率領大軍伐吳。開始的時候,蜀軍銳不可當,相繼攻佔峽口、秭歸等地,大敗孫桓、朱然,斬殺潘璋、馬忠。此時,吳國求和,劉備卻不懂得見好就收,反而嚴辭拒絕。孫權沒辦法,只好任命陸遜為都督,抵擋劉備。陸遜堅守不戰,相持半年,劉備移兵山林避暑。陸遜瞅準時機,火燒連營七百里,打得劉備落荒而逃,沒臉再回成都,最後病死在白帝城中。

TOP4:上方谷之戰

諸葛亮vs司馬懿,火燒上方古

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司馬懿屯兵渭水,兩軍交戰,互有輸贏,但自從司馬懿中計脫險後,魏軍堅守營寨,不肯出戰。諸葛亮派馬岱伏兵葫蘆谷,派高翔用木牛流馬運糧,儘管讓魏軍劫去。半月下來,魏兵截獲糧草無數,且得知蜀軍屯糧之所在上方谷,且諸葛亮不在祁山大寨。於是,司馬懿吩咐諸將領兵劫祁山大寨,自己帶兩個兒子到上方谷燒蜀軍糧草。到了谷中,山上放火,引燃谷中柴草地雷,司馬懿父子眼看命喪於此,天上卻下起雨來,救了司馬懿一命。此後,司馬懿龜縮在渭北大寨,無論如何不肯出戰,硬是把諸葛亮給熬死了。

TOP5:博望坡之戰

曹操VS劉備—火燒博望坡

在徐庶的指揮下,劉備曾奪得樊城,大敗曹仁。曹操挖走徐庶後,以夏侯惇為都督,于禁、李典為副將,領兵10萬殺奔新野。諸葛亮吩咐關羽埋伏於豫山,張飛埋伏於安林,趙雲、劉備詐敗誘敵深入。夏侯惇見趙雲、劉備軍容不整,未戰幾回合便走,催促大軍加速前進。夜深風起,曹軍到得博望坡,劉封、關平放起火來,趙雲、關羽、張飛三段廝殺,大敗曹軍,夏侯惇等人狼狽逃回許昌。火燒博望坡是諸葛亮出山第一計,樹立了他在軍中的威信。

TOP6:新野之戰

曹操VS劉備—火燒新野

諸葛亮在博望坡火燒夏侯惇10萬大軍後,曹操起兵50萬想要一舉掃平江南。南攻荊州,劉備駐守的新野首當其衝。此時,劉表已死,劉備卻不忍心奪取荊州,只好帶領百姓前往樊城暫避。諸葛亮吩咐趙雲,在新野城內房屋上多藏硫磺焰硝等引火之物,等到傍晚曹操軍隊進入城中,藉助風勢放火。果然,曹仁傍晚引兵入城,被趙雲縱火燒得倉皇而逃,又被關、張廝殺一通,損失慘重。火燒新野,直接給曹操來了個下馬威。

TOP7:七擒孟獲

諸葛亮VS孟獲—火燒藤甲兵

為了平定南方的叛亂,使南蠻王歸降,諸葛亮費勁了心思,前後共擒拿了孟獲七次。第七次時,孟獲借兵烏戈國,搬來藤甲軍,那藤甲軍刀槍不入,十分棘手。諸葛亮吩咐魏延半月內連敗十五次,誘敵進入盤蛇谷。那盤蛇谷內早已堆滿柴草火藥,周圍埋伏兵馬,等魏延出去後,伏兵扔下擂木炮石堵住谷口,射下火箭,點燃柴草,盤蛇谷立刻成了火海。可憐三萬藤甲軍,最後都成了烤肉。諸葛亮又派之前的降兵引誘孟獲前來,將其擒住,孟獲心服口服,從此歸順蜀國。

TOP8:濮陽之戰

曹操VS呂布—火困濮陽

曹操為報父仇,傾巢而出攻打徐州,呂布在背後捅了一刀,端了曹操的老窩。曹操聞訊趕忙回師,在濮陽城外卻又被呂布連勝兩場。曹操求勝心切,再次中了陳宮的奸計,被大火困在濮陽城內。典韋保護著他從北門殺到南門,出去時曹操卻沒跟上,還差點被呂布活捉了。後來,典韋又殺進城中,帶他從東門突圍,曹操又被大火燒了手臂,幸虧典韋和夏侯淵來救,他才得以逃脫。後來,劉璋手下的張松在校場還拿這件事譏笑曹操。

不可否認,火攻雖然只是一種戰術措施,但其取得的效果有時卻是戰略性、決定性的,這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中尤為明顯。《三國演義》中,以火為攻的戰役不勝枚舉,但火攻卻十分殘酷,在取得戰役勝利的同時,是以犧牲無數人民生命與財產為代價的,無論戰爭誰勝誰負,最後受危害最大的還是百姓。如在燒藤甲七擒孟獲的時候,孟獲的三萬餘士兵被燒得慘不忍睹,有的互相擁抱,有的伸著拳頭,有的伸著腿,死在谷中,臭氣熏天。就連施計的諸葛軍師看了火燒後的慘狀,也掉著眼淚說:“我雖然對國家有功勞,但使這麼多人慘死火中,必然有損我的陰德,必然折我的陽壽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