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白影響深遠的先生趙蕤:人們哪會真正信任身邊的人


對李白影響深遠的先生趙蕤:人們哪會真正信任身邊的人

顏容魚雅的趙蕤趙徵君與李白,可謂高人遇奇才。作為對李白不可或缺的先生與影響人物,這人可非常人,“徵君”二字足可蔽之。但“徵君”之稱,卻又為他之不屑。這是緣何?因他身為權謀大佬,早已睥睨天下

下文摘自《李白演義之出蜀前記》第十二章

文 | 陳夫

這日,李白與趙蕤邊吃茶邊對弈,但看著落霞與孤鶩齊飛,不知怎的便想到翟淨與宋牛二人,心中不免又覺不安,索性道。

“學生心中有一疑惑,想請教先生。”

“是何疑惑?”

“倘在某地只住有兩戶人家,且數年來情同手足。為何一遇事兒,亦會疑其鄰?”

“《呂氏春秋》中講過這樣一則寓言:有一人丟了斧頭,便疑是鄰人之子所為,因覺鄰人之子走路的模樣,臉上顏色、神態,一舉一動無不像是偷斧的。雖如此,他還是在自家找到了斧頭。過了幾日,再見到鄰人之子時,動作、神態,無一點兒像是偷斧的,但鄰人之子並未有過改變。可見人們哪會真正信任身邊的人,又何況只有兩戶人家,倘一家生了事兒,自然便對其鄰心生疑竇。

“魏國大將樂羊,率軍攻打中山國,不想自己的兒子正在中山國。中山國君於是便將其子烹煮,做成羹湯送於樂羊,樂羊盡啜。魏文侯知悉後道,‘樂羊是因我才食了自己的骨肉’,堵師讚道,‘連自己的骨肉都食的人,又有誰肉不敢食’。樂羊滅了中山國後,魏文侯雖然也賞了他,但從此對他生了疑。因而,這情同手足又算得了什麼。”

“那敢問先生,有何良策可令兩家重拾舊好?”

“戰國時有人奉勸齊王,‘伐國之道,當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勝為上,兵勝為下,因而聖智之人伐國攻敵,必是先令其心服。何謂攻其心?斷其所恃,是謂攻心。今秦所恃為心的是燕國和趙國,應收了燕、趙之權,而勸說兩國之君,勿用空言虛辭,定要給他們實利,以迴轉他們的心,這便是所謂的攻心。’

“沛公西入武關時,曾欲以兩萬兵馬攻打秦嶢關守軍。張良道,‘秦兵甚是強盛,不應輕敵。我聽說嶢關守將乃屠戶之子,商販出身的容易利誘,望沛公暫且安寨不動,派人先行,備五萬人供給以張聲勢,並於眾山頭佈滿旗幟,以為疑兵’。沛公聽後,即令酈食其帶上重金前去賄賂秦將,秦將果然被誘,同意連和西襲咸陽,沛公亦覺可行。張良又道,‘這不過是那秦將想叛變罷了,恐士卒不從。士卒不從,必有危險,不如趁其懈怠襲之。”沛公於是引兵襲之,大破了秦軍。

“所以說,攻心可為上策。倘破人心,四面楚歌而項羽走,劉琨吹笳而胡人散,不戰而屈人之兵;倘平人心,心上了無芥蒂,兩家又何嘗不能重拾舊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