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啥都磨磨蹭蹭,为啥?怎么办?

之前口袋育儿发过一篇文章:《宝宝总磨磨蹭蹭,怎样培养ta的时间观念?》,这篇文章从培养孩子建立“时间观念”的角度分析了怎么让孩子做事不“磨蹭”。今天这篇文章再从别的角度说说孩子“磨蹭”的问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孩子做啥都磨磨蹭蹭,为啥?怎么办?

家里有个磨磨蹭蹭的小家伙,真的让人很抓狂。吃饭磨蹭、睡觉磨蹭,干什么事情似乎都刻意的比大人慢上几拍。父母即使苦口婆心的告诉孩子要快一点,他们似乎也只是把这些话当做耳旁风。磨磨蹭蹭的孩子,你究竟在想啥?他们大概有以下几个心理因素。


1 | 技能不熟练

对于幼儿期的小孩而言,他的很多技能都是刚刚学会,水平只处于入门阶段,还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比如两三岁的孩子,如果好好培养的话,他们基本能够学会自己穿衣服和鞋子。但是他们的技能还不熟练,如果换一件不熟悉的衣服,或者换一双鞋子,有些孩子就会把衣服穿反,甚至把鞋子穿倒。如果孩子在这种技能水平下,你却要求他做到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那么显然就会有点强人所难。

所以对于在学习技能期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先让他们全面深入的掌握技能,等到技能熟练了,做事情的速度自然也就上来了。


2 | 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三岁前的孩子而言,我们在教给他基本的自理技能的同时,也要把良好的行为习惯穿插其中。很多父母都会抱怨小孩吃饭太慢了,甚至有些小学生吃饭的时候依然磨磨唧唧的。如果排除身体原因,孩子吃饭磨蹭主要的原因就是从小没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大人为了让宝宝多吃点,通常喜欢一边带着宝宝玩玩具,一边大口地给他喂饭。有些宝宝没有养成坐在椅子上认真吃饭的好习惯,吃饭的时候就开始跑着玩,然后大人跟在后面追着喂。当宝宝小的时候,大人或许不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问题,养得白白胖胖的都挺好。但是当孩子逐渐长大,你想让他和大人坐在一起认真吃饭就变得很困难了。孩子从有记忆以来脑子里就形成了吃饭和娱乐是联系到一起的认知,如今不让娱乐只让吃饭,自然就表现地磨磨蹭蹭没有动力。

给孩子培养一个好习惯,刚开始可能难度有点大,但是只要能够坚持一段时间,这些行为就会变成陪伴孩子终身的好习惯。


3 | 对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

我儿子四岁的时候,我自作主张给他报了个画画班,希望他能培养出点艺术修养。每次透过窗口都能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认认真真地画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我家的这个活宝却迟迟难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直到所有的孩子都走了他还坐在那里呢。纸上也只是留下了几条乱糟糟的线,一个铅笔的笔头都被他咬坏了。接下来只要是画画的课程,他就采用磨磨蹭蹭的战术。但是在拼乐高的时候,他却十分的专注,拼装的效率极高。后来孩子告诉我,他对画画完全没有兴趣,感觉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有些不知所措,他只能磨磨蹭蹭的浪费时间。


4 | 故意拖延时间等着妈妈代劳

溺爱这个词,在教育这个课题中就是一个极大的贬义词。作为一位妈妈,我也会经常不小心跨越界限去溺爱孩子,有时自己却不自知。所以每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常常用一个标准来检视自己的行为:我的行为是帮助孩子成长还是阻碍了他前行

。这个标准常常把我从溺爱的漩涡中拖出来。

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手脚是退化的,因为有人会为他们做好。他们害怕拓展自己的内心版图,只把自己的内心画在一个小圈子里,遇到困难和压力他们就会缩到安全圈里,等待妈妈来解决。比如孩子本来能够自己穿衣服,却赖在床上磨磨蹭蹭很久穿不好,直到妈妈的耐心被耗尽了,最后索性直接给他穿上。

解决问题的正常思路是面对问题,不断尝试,然后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必然要遇到压力和挫折,这种感觉自然是很不爽的。于是被溺爱的孩子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就是遇到问题,拖延时间,等待解决!


5 | 孩子缺乏做事情的信心,不敢尝试

心理学有个词叫自我效能感,主要指一个人在遇到各种状况的时候,会对自己能否搞定这些状况做一个评估,判断自己有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当感觉自己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各种困难。

很多拖延的孩子背后,常常会看到一个不断催促和挑剔的大人。比如孩子在写作业,如果大人总是站在他的身后,不断地纠错。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写作业这件事情上是没有能力的,长此以往他就会对被指责的事情失去信心。孩子认为写作业的行为只能不断地证明自己是个愚蠢的家伙,那不如磨磨蹭蹭的拖延时间。于是大人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效率低下的问题上,这正好符合孩子的心意。孩子宁愿证明自己是个拖延的人,也不愿意被证明是愚蠢的,因为这个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


6 | 孩子没有时间概念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脑子里还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效率的概念。很多大人对孩子说,你要快点,我给你一分钟穿鞋子。结果一分钟过了,孩子还没弄完,大人就开始上火了。孩子不知道一分钟是多长,他很难把握这个时间节奏做事情。

我在家里给孩子买了个小计时器。每天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会和孩子协商好时间,然后计时。比如约定十分钟之后洗漱上床,那么十分钟的时候计时器就会发出提示音,孩子就会知道十分钟大概有多长。因为他和我约定了时间,并且有计时器这个客观的第三方来算时间,孩子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守信的人,就会去洗漱。有的时候计时器响了,他也会想多玩一会,于是故意拖延。通常我会和他商量一个缓冲的时间,比如再让他玩十分钟,于是重新开始计时。等到第二个十分钟来的时候,孩子基本就不拖延了,因为他也是要面子的人,不能总是说话不算数。


7 | 孩子不明白为啥做事情要快

至于效率这个概念,很多的孩子并不理解。他们认为这件事情慢慢做也挺好的,为什么一定要快呢?

其实这也是值得我们大人反思的问题,我们是否要求孩子事事讲求效率,而忽视了孩子做事的体验。如果你认为孩子在某个事情上要有效率,那么你一定要让孩子看到高效做这件事情的好处。

比如我的孩子以前起床很磨蹭,上幼儿园常常迟到。但是每当他不迟到的那天,老师常常都会发给他一个鼓励的小星星贴在手上。他突然意识到早起不迟到是有好处的,于是每天快速穿衣服,早早出门跑去学校。


8 | 父母是个急性子,觉得孩子是个慢性子

有些孩子本身性格会稍微慢一些,他们会慢慢体验做事情的细微感受,甚至有完美主义的倾向,每个细节都要达到自己的要求,因此就会耽搁不少的时间,显得有些磨蹭。有些父母的性格属于雷厉风行的类型,做事情不拖沓很高效。因此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总会觉得孩子是个慢性子,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对于这类性格问题上的“快”与“慢”的矛盾,我认为还是需要彼此的理解。急性子的父母可以尝试着去包容孩子,慢性子的孩子也要在一些需要高效完成的事情中不断地磨练自己。


9 | 几点建议

最后针对磨磨蹭蹭的孩子,列出几点教育建议:

1、父母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培养他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

2、从教育之初就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个人习惯;

3、不要过度催促和挑剔孩子的行为,只需要告诉他正确做事情的方法即可;

4、给孩子一些奖励,让他体验到高效行为背后的益处;

5、教育孩子光有速度没有质量的快是不可取的;

6、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要鼓励他和昨天的自己比较,每天前进一小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