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流白涕、溼氣重…教你三個妙招

中醫認為足部是精氣之根,《黃帝內經》說:陽氣起於足五趾之表,陰氣起於足五趾之裡。足三陽經(胃、膽、膀胱經)止於足部,足三陰經(肝、脾、腎經)起於足部,這裡是陰陽交會之處。


鼻塞、流白涕、溼氣重…教你三個妙招


因此我們的五臟六腑在足部都有相應投射區,運用正確的中醫方法泡腳,春日裡可令陽氣生髮、祛除溼寒,加速新陳代謝、溫暖全身,還能提升氣色。因此有“春天泡腳,昇陽固脫”之說。

何為昇陽固脫

昇陽大家都知道,升發陽氣之意。這個固脫是啥子意思?固為穩固,脫指脫落,穩固脫落(的東西)。我們身體裡面脫落的現象很多,比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為什麼它們會脫落,其實還是陽氣不足的原因。


鼻塞、流白涕、溼氣重…教你三個妙招


陽虛就會出現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導致身體禦寒能力和免疫力下降,陽氣虛百病生。在春天堅持經常泡腳就可以補固元陽來達到防病治病。

“春三月……至夜臥時,用熱湯下鹽一撮,洗膝下至足方臥,以洩風毒腳氣,勿令壅滯。”魏晉名士嵇康在其《養生論》中說得很清楚:春天睡覺前用熱水加一撮鹽,將膝蓋至足底好好泡洗,可行氣血通經脈,祛除風邪溼毒和腳氣。

這個“腳氣”不光指香港腳,而是腳病的籠統說法,特指因風毒溼邪致經絡血脈瘀滯引起的腿腳軟弱無力、痠痛腫脹等病症。

泡腳所用的中藥材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功效。

生薑:祛寒


鼻塞、流白涕、溼氣重…教你三個妙招


生薑味辛,性微溫,入心、肺、脾、胃四經,可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取 20 克生薑切片,加小半鍋水用熱水煮 10 分鐘。加入適量冷水至 40℃左右(以不燙為宜)。

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生薑藥用成分容易消散,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

桂皮:消腫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與花椒都是家庭常用香料,二者都有溫腎陽之功,對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緩解作用。取花椒和桂皮各 15 克煮後泡腳,方法同生姜煮法。

艾草:溫肺


鼻塞、流白涕、溼氣重…教你三個妙招


《本草綱目》曰: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可通十二經,具回陽復脈、理氣血、逐溼寒等功效。 用來泡腳可祛逐因虛火寒火引起的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還能改善肺功能,對於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和愛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身體寒溼重的人,每週可用艾草泡2-3次,不宜過於頻繁。因其引火下行,過頻會引起頭面部氣血不足,容易引起頭暈頭痛,還會引起情緒上的變化。同時可喝一杯生薑紅棗水(10 粒乾紅棗加兩片生薑,加十碗水煮兩小時)。


鼻塞、流白涕、溼氣重…教你三個妙招


最好選擇在晚上9點左右泡腳,泡後可自行按摩。此時腎經氣血較弱,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通過泡腳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的調節,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水溫控制在 40°C左右,以舒適不燙為宜,以 15—20 分鐘左右為宜。過飽或過飢、飯後半小時都不宜泡腳。

鼻塞、流白涕、溼氣重…教你三個妙招

鼻塞、流白涕、溼氣重…教你三個妙招

春日裡泡腳,對我們的養生和健康大有裨益。在保養足部的同時,我們也要對自己的鼻炎及時展開調理,避免症狀越發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