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導師”帶醫科生臨床實踐,加速我國醫學教育智能化進程

執業(及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是醫師正式上崗執業的“通行證”,其中實踐技能考試非常重要。如今,醫學生足不出戶就能進行實踐訓練。

記者日前從有關方面獲悉,繼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多年之後,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執業(及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新方案將在更大範圍內推行,其中,“實踐技能考試採用新三站考試方案,利用計算機、醫用模擬人和醫用模具等技術,能夠更客觀和規範地考核考生的臨床思維、體格檢查和基本操作等臨床技能”。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郭立說,這將促進虛擬仿真等技術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加速我國醫學教育智能化進程。

實踐教學是我國醫學教育中的重點

“就像學開車一樣,僅僅通過視頻講解、看書、聽課是學不會開車的。醫學實踐能力的學習訓練對醫學人才的培養尤為關鍵,必須重視適宜培訓方法和先進教育技術的應用。”郭立說,“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不難看到,穿脫防護服、吸痰供氧、胸腔穿刺、氣管插管等操作至關重要,規範的高水平操作不僅關乎醫療效果,也關係到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

採訪中,不少專家表示,臨床實踐教學是我國醫學教育中的重點和難點,是提升醫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保障。在我國,臨床實踐教學一般包括臨床見習和臨床實習兩個階段。近年來,醫學院校非常重視醫學生的臨床能力培養,但仍然面臨擴大招生後醫學生數量加大、臨床實習與考研就業衝突等矛盾。

隨著全社會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多數高校招生規模都有所擴大,當前醫學生招生總數量比十多年前有了很大增長。雖然臨床實踐教學資源也在不斷增加,但與學生數量的增長相比仍有待充實和加強。據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候任主任委員王維民介紹,我國醫學教育師生比標準是1∶16,還有一些院校甚至達不到這個標準。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遲寶榮教授曾表示,實踐是對醫學生臨床技能的全面訓練。然而,現在就業壓力大,許多學生最後一年忙於找工作或準備考研,實習時間嚴重縮短,實習病種也不齊全,嚴重影響了臨床技能的掌握。此外,在遼寧中醫藥大學張劍、何繼勇等看來,各教學基地對一些較為複雜的動手操作項目明確規定不允許實習學生實踐,減少了實習學生的實際訓練機會。

智能技術給學生配置“一對一”導師

郭立告訴記者,臨床實踐教學需要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和教學經驗的醫師承擔,而短時間內不可能新增足夠數量的、能夠承擔臨床實踐教學的醫師。與此同時,能夠承擔臨床教學任務的醫師也多是臨床醫療骨幹,其臨床任務繁重,教學精力有限,這也加劇了臨床實踐教學資源的緊張。因此,如何利用智能技術、大數據、移動互聯和雲計算等新技術手段,強化醫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近年來醫學教育界積極探索和實踐的課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提出了進階實訓模型,即先進行在線仿真訓練,再進行虛實結合訓練,隨後再進行模擬場景訓練,最後再進入臨床實訓。

目前,我國許多醫學院校也建立了虛擬仿真實訓平臺。例如,為解決陝西省相關院校醫護類專業疫情期間技能實訓教學的困難,陝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衛生類專業委員會聯合技術平臺企業,在春節後的短短几周內,完成了覆蓋全省高職院校的醫學技能在線虛擬仿真教學平臺建設。教育部全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衛生專業委員會理事赫光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今陝西已有16所院校共計數百名教師在該平臺上進行3D仿真技能實訓教學,上萬名學生在仿真實訓平臺上進行技能訓練學習。

“虛擬仿真實訓平臺結合真實病例,模擬仿真了臨床環境和患者。以最新上線的‘明日良醫’新三站仿真實踐技能訓練平臺為例,包括臨床執業醫師考試需要的相關技能如病史採集及病例分析、內外婦兒等基本技能仿真操作,都可以在平臺上進行。學生在操作時,平臺會實時糾錯,並在操作完成後自動形成評價報告。”郭立說,這相當於給學生配備了一位“一對一”導師,對學生進行“手把手”師帶徒式的教學,有效緩解了我國醫學院校師生比偏低、臨床教師資源不足的問題。

在赫光中看來,虛擬仿真實訓平臺還打破了時空限制,實踐訓練只要有電腦或者手機就可以在線進行,不需要到實體教學中心,這使得無論東部城市還是西部農村的學生都能享有同樣優質的教育資源,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借鑑國外模式將醫學實踐教學分級

不少專家表示,在一定程度上,醫考作為醫學教育的“指揮棒”和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標準,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進醫學教育的變革。強化實踐考核將對醫學教育產生深層次影響,加速醫學教育智能化進程。

郭立也介紹了國外醫學教育改革的情況。據報道,哈佛大學醫學院將醫學實踐教學分成若干層級,從模擬教學到臨床實踐,其中第一個層級的基本技能訓練已經完全可以由虛擬仿真實訓平臺自動實現。現有的智能技術已經具備了完成基本技能教學的能力,成為一種卓有成效的醫學生臨床技能培訓的輔助手段。

為此,他建議,我國可以借鑑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經驗,將基本技能的教學交給智能化系統,而將本來有限的教師資源用於系統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醫患溝通、相對複雜的病例分析和處理等。

通過智能教學技術,可以提供相當於成千上萬的醫學基本實踐技能專業教師。在臨床教師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應對如此大規模的醫學人才培養需求,醫學院校可以在醫學教育領域加強智能化建設和應用。

醫學教育智能化涉及醫學、教育、智能化等多個領域。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明確要求,“加快推進示範性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項目運營平臺上線運行,認定兩批350個項目,形成支撐22個專業類的在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集成學習環境”。不少院校和承擔教學任務的醫院投入巨資進行醫學教育智能化尤其是虛擬實訓平臺等教學智能化建設,新三站實踐技能醫考的實施將會加速這一趨勢,為我國努力成為醫學教育智能化強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