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古錢幣中的“樣錢”與“錢樣”?

樣錢可分為進呈樣錢,部(工部、戶部)領樣錢,抽樣錢。如按製作手段則可分為:雕樣錢、鑄樣錢,其材質又可分為木、象牙、錫、鉛、銅、蠟樣錢。

如何區分古錢幣中的“樣錢”與“錢樣”?

清 “咸豐元寶泉五百”闊緣樣錢一枚

進呈樣錢有兩種,一種是鑄新錢前需要進呈樣錢,以供帝王審定批准,可稱為鑄前呈樣錢:另一種是新鑄母錢以供工部、戶部頌發各地或外省鑄新錢,可稱為鑄後樣錢。

鑄前進呈樣錢並非只呈一種,而是多種,其外形尺寸、錢文書體各異,由專職雕工精工細雕而成,又稱為雕樣(雕母),供帝王擇定。宋代每逢改元或鑄新錢,鑄前必然要進呈錢樣供審定,清《清文獻通考》載:“每遇更定錢制,例將錢式呈送"。《大泉圖錄》引清代寶泉局監督許福卿雲:“每改元鑄新錢,先選至潔之象牙刻作錢樣,呈錢法堂侍郎鑑定,然後以精銅鑿成祖錢”。木質、銅質樣錢本書有圖可參考。

如何區分古錢幣中的“樣錢”與“錢樣”?

清咸豐重寶寶福局二十計重一兩樣錢一枚

部頌樣錢,是在鑄前呈樣錢審定以後,向各監(局)頒發的樣錢母錢),以照式鼓鑄一般的流通錢。清代有別於前朝,而是頒發包括祖錢、母錢,制錢(一般流通錢)三枚。據《清朝文獻通考》記載:“其直(隸)省開局之始,一例由戶(部)局先鑄祖錢,母錢,及制錢各一枚,頒發各省,令照式鼓鑄。”

如何區分古錢幣中的“樣錢”與“錢樣”?

北宋 徽宗 “宣和通寶”折二型白銅試鑄樣錢


錢樣是各鑄錢局鑄出的頭爐新錢,與部頒樣錢相仿,基本保留了樣錢的神韻氣息,比同版式的流通錢厚重,直徑略大,規整光滑,沒有肉眼可見的砂眼,文字挺拔,字劃間不見流銅,背部決無錯範,穿口和邊緣整齊。

如何區分古錢幣中的“樣錢”與“錢樣”?

清 “光緒重寶阿克蘇當十”部頒樣錢一枚


樣錢與錢樣的主要區別在於進呈樣錢都是專職雕工精心鐫刻,它用於選樣送審,並不是為直接鑄錢而作,雖經雕工精心磨削,刀痕似被隱去,即俗稱“刀痕化盡”,然雕鑿味一望而知,如細心審查或用放大鏡去查看,仍可見微細的刀痕,決不會天衣無縫,且銅料精細,質地光潔,錢文深峻細瘦,筆劃堅挺有神,交叉彎折之處呈清角,是同類錢幣無法比擬的。

如何區分古錢幣中的“樣錢”與“錢樣”?

百神呵護雕刻樣錢一枚

辛亥革命成功之後,民國建立,原來為清政府效力的各鑄錢局隨之解散(民國初年只通行紙幣,輔幣則為機制銅元),錢局雕工無以為業,有圖利者為迎合錢幣收藏家的愛好,僱用雕工,刻製假雕母,其做工與真錢難辨真偽,但其銅質卻亞於原雕母專用之銅,以此即可鑑別。還有一種假雕母,銅質與流通錢相同,地章、穿口,字劃間留有砂眼或有流銅,必是作偽者用普通錢加工而成。

如何區分古錢幣中的“樣錢”與“錢樣”?

清 “咸豐重寶寶泉當十”試鑄樣錢一枚

錢樣的文字應清晰,邊部整齊,銅質絕與一般流通錢不同。如宋朝錢幣一般是青銅,而發現的是白銅;清代錢幣主要是黃銅,發現的是白銅或紅銅;新疆錢幣(紅錢)發現的是黃銅(威豐寶迪當十除外)等,遇此情況應仔細審查,根據上文所述條件, 來判定是樣錢還是錢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