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能抱著睡?父母用這四種辦法,來提升孩子自主入睡的能力

文丨媽媽的三頭六臂

有的父母說,自從當了爸爸媽媽之後,生活就變得格外"刺激"。孩子必須要抱著睡,好不容易哄睡著了,一放下就又醒過來了,父母還得繼續抱著。

有的父母開玩笑說,把孩子放在床上的過程,刺激得好像"扔炸彈"。可是這麼下去也不是辦法,總不能一直抱著孩子入睡吧?父母受不了,孩子也睡不好。

案例

元元已經五個月了,只要是入睡,必須要媽媽抱著,不然的話就哭鬧著不願意睡覺。不僅如此,當媽媽把她放進嬰兒床的時候,她馬上就會醒過來繼續哭鬧。

為此元元媽媽覺得特別焦慮,孩子總這樣,自己也太累了。而且隨著孩子越來越重,抱得時間久了胳膊都痠痛了。等到孩子再大一點,該如何是好呢?

其實像元元媽媽這樣的家長不少,在哄孩子睡覺的時候,總是要抱著孩子,等到孩子睡著了,家長還要小心翼翼的離開,不然的話"定時炸彈"就炸了。

孩子只能抱著睡?父母用這四種辦法,來提升孩子自主入睡的能力

分析

那麼為什麼孩子喜歡被抱著睡,只要一放下就醒過來呢?首先來說,孩子年齡還很小,對於世界是充滿陌生和不安的感覺的,他們極度渴望父母的關愛和保護。

當孩子被媽媽或者爸爸抱在懷裡的時候,他們會感覺到爸爸媽媽的溫度,這種溫度讓他們產生安全感。當父母放下他的時候,這種安全感消失,很快就會醒來。

尤其是0到3個月的孩子,他們非常渴望和父母親近,這是他們正常的心理需要。這個階段也是父母和孩子培養關係的時候,所以父母應該儘量滿足孩子需要。

孩子只能抱著睡?父母用這四種辦法,來提升孩子自主入睡的能力

孩子的睡眠和父母不同,他們的睡眠週期比較短,一般來說一個睡眠週期是40分鐘左右,在這40分鐘裡,孩子的睡眠也不都是深度睡眠,而是深淺睡眠各一半。

在深度睡眠中,孩子的呼吸比較平穩,面部表情和四肢都處在放鬆的狀態中。這個時候即使孩子有驚跳動作,或者出現嘴角擺動的情況,也依然屬於深度睡眠。

而淺度睡眠就不同了,孩子在淺度睡眠中,呼吸是不平穩的,並沒有那麼放鬆和舒適。在睡眠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常常移動身體,在移動的過程中發出聲音。

孩子只能抱著睡?父母用這四種辦法,來提升孩子自主入睡的能力

孩子在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中來回切換,當孩子處在淺度睡眠的時候,父母把孩子放下,就很容易讓孩子驚醒過來,從而更難以入睡。

那麼什麼是驚跳反射呢?可能很多寶媽都發現過這樣的情況,孩子睡得好好的,突然就從睡眠中醒了過來,這種一驚一乍的情況就是驚跳反射。

這種驚跳反射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比較正常的,父母不要覺得過於擔憂,驚跳一般在5個月內會消失。

孩子只能抱著睡?父母用這四種辦法,來提升孩子自主入睡的能力

孩子沒吃飽的時候,也容易處在淺睡眠狀態。孩子吃奶其實是個挺辛苦的工作,經常會出現吃一會兒歇一會兒的可能,當孩子歇著,父母會誤以為孩子睡著了。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把孩子放在床上,那麼孩子肯定會馬上醒過來。並且因為強烈的不安全感,孩子會覺得特別不舒服,再次進入睡眠狀態會變得格外困難。

作為父母該怎麼做,才能夠緩解孩子一放就醒的狀況呢?

1) 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前面已經說到了,孩子還小,沒有什麼安全感,非常渴望父母的愛撫。因此父母可以多給孩子做撫觸,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安全感,減少孩子的驚跳反應。

2) 避免太過於安靜的環境。

說到這裡很多父母覺得納悶了,為什麼要避免太安靜的環境?這是因為太安靜的環境,不利於孩子好的睡眠習慣的養成,很容易讓孩子睡眠變得特別敏感。

3) 把握好放下孩子的技巧。

孩子睡著之後,如果進入深度睡眠狀態的話,家長就可以試著把孩子放下了。在放下孩子的時候,要結合拍打、側身等等動作,讓孩子感覺到被安撫。

孩子只能抱著睡?父母用這四種辦法,來提升孩子自主入睡的能力

媽媽寄語

孩子在0到3個月的時候,是沒有什麼自主入睡的能力的,而且剛剛入睡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淺睡眠為主,特別容易出現睡不踏實的情況。

到了孩子4到6個月的時候,父母可以在孩子吃飽之後,嘗試著讓把孩子放在床上入睡,慢慢讓孩子感到適應,培養孩子自主入睡的能力。

自主睡眠也是需要培養的,父母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學會這點,也不要認為孩子只能抱著入睡是多麼嚴重的問題。

還是要讓孩子慢慢適應自主入睡的節奏,而不是強迫孩子離開自己。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有類似的情況嗎?如果孩子只能抱著入睡,你會用什麼辦法來糾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