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汗國16:哈薩克汗國VS準噶爾汗國百年戰爭(3)功敗垂成

17世紀末哈薩克汗國持續處於三帳分裂狀態

,大汗中央集權名存實亡,三帳各自為政的局面使都城突厥斯坦城內的套克汗只能仰觀俯察,逐步拉攏近親貴族,畢官和禁衛軍散葷(哈薩克語Sangun 將軍的意思)關係,實際控制都城及周邊地區的禁軍,培養出忠於自己的親衛武裝力量,有了一定的貴族,畢官的擁戴,套克汗默默等待靜觀其變,一心期盼光復大汗權威和汗國昔日輝煌。公元1676年南方藩屬國布哈拉汗國的汗位之爭終於使套克汗昂首闊步,大顯神威。

哈薩克汗國16:哈薩克汗國VS準噶爾汗國百年戰爭(3)功敗垂成

哈薩克禁軍

布哈拉汗國阿布都拉·阿齊茲汗(1646-1680年)統治後期,他喪失了集權政治和布哈拉其他貴族的支持。到了1676年撒馬爾罕、沙赫裡夏勃茲等地重新分裂為獨立王國和半獨立領地,不滿阿布都拉·阿齊茲汗其家族統治的許多部族發生了叛亂,烏拉特佩、忽氈、卡塔庫爾乾和撒馬爾罕等主要城市的貴族繼而想奪取布哈拉城,欲成為全國的統治者。塔什干貴族蘇布汗·庫裡北上突厥斯坦城進貢拜見套克汗,尋求套克汗出兵控制布哈拉汗國的戰亂局面,套克汗與身邊大臣商量後同意蘇布汗·庫裡的請求,親率汗國禁軍及南方部分部落武裝力量聯合蘇布汗·庫裡的軍隊,出其不意出現在戰亂的布哈拉汗國境內,逐步擊破和消滅布哈拉汗國各地割據勢力,於1680年擁立蘇布汗·庫裡為布哈拉汗王。套克汗軍隊的驍勇善戰,不僅在布哈拉汗國樹立很高的威望,進而贏得三帳貴族權力層的尊重和仰慕。

哈薩克汗國16:哈薩克汗國VS準噶爾汗國百年戰爭(3)功敗垂成

壯志未酬的套克汗

套克汗帥軍凱旋迴到突厥斯坦城後順勢向三帳可汗派遣大汗特使,召集三帳權勢貴族到都城突厥斯坦城與自己會面商談汗國國事。羽翼未豐滿,統治未牢固的三帳各可汗迫於壓力,無法拒絕套克汗的要求,陸續到達突厥斯坦城拜見套克汗。面對多數畢官的擁戴和連年勝仗的套克汗禁軍的威懾面前,三帳權勢貴族對套克汗敬而生畏,最終達成一致,於1680年夏天正式共同高舉套克汗為哈薩克汗國大汗,成為哈薩克汗國第十四任可汗,哈國曆史尊為Az Taoke Han。套克汗重新成為汗國大汗後開始著手解決汗國的分裂局面,三帳權勢,統一的軍隊指揮權,大汗權威等一系列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加強對汗國全境的統治和擴大汗權,並於1690年對《哈斯木汗法典》和《葉斯穆汗法典》改革的基礎上制定,頒佈了著名的《 套克汗法典》又稱《七項法典》。《 套克汗法典》最顯著的內容特點正是虛弱貴族特權,將貴族部分權力轉移到畢官身上,增強畢官的權威。套克汗對汗國三帳勢力範圍任命,派往親信的畢官加以管理,分化小可汗的權力,自己坐鎮都城突厥斯坦城和塔什干城,節制各地。哈薩克各部帳也在準噶爾汗國的威脅下加強了彼此間的政治聯繫,汗國內部基本實現了統一。

他竭力發展生產,開展對外貿易,為此,他不斷改善與鄰國的關係。因此,在套克汗統治的大部分時間裡,哈薩克汗國出現了一個繁榮興盛的時期,實力有所增強。

哈薩克汗國16:哈薩克汗國VS準噶爾汗國百年戰爭(3)功敗垂成

套克汗的《七項法典》

套克汗將哈薩克汗國重新統一的同時,汗國東方的強鄰準噶爾汗國的新任可汗噶爾丹於1678年基本統一和控制了整個準噶爾汗國

,噶爾丹先將汗國休養生息,頒佈一系列敕令,命令招撫部眾,獎勵畜牧和耕種,開辦銀礦、銅礦,鑄造貨幣,發展手工業。休整後1679年噶爾丹開始了對外擴張,第一件事則是1680年發兵吞併了天山以南立國160餘年的葉爾羌汗國,第二件事則是修復了和俄國人的關係,吞併葉爾羌改善與沙皇俄羅斯的關係之後,準噶爾財力大增,火器數量暴漲,騎兵的盔甲武器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勢力大增的噶爾丹汗決定重啟和哈薩克汗國的戰爭。

哈薩克汗國16:哈薩克汗國VS準噶爾汗國百年戰爭(3)功敗垂成

準噶爾汗國一世雄主:噶爾丹汗

噶爾丹汗厲兵秣馬,於1681年發兵西侵,一路勢如破竹,打敗哈薩克和吉爾吉斯部分部落武裝,攻向錫爾河上游的重鎮塞拉姆城。 塞拉姆城是塔什干的屏翼,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面對突如其來的準噶爾軍隊, 套克汗來不及召集太多士兵,除了哈薩克汗國精銳的大汗親衛禁軍和少量輕騎之外, 套克汗只收攏了部分東南部噶爾丹打散的哈薩克和吉爾吉斯部落武裝來馳援塞拉姆。1682年2月著名的《塞拉姆城會戰》打響,在塞拉姆城外套克汗利用奇襲方式突襲準噶爾軍隊,準噶爾火槍手排成隊列,萬槍齊發,但套克汗先頭部隊是錫爾河沿岸綠洲城市及布哈拉汗國的步兵,在前方吸收火力。 之後套克汗下令步兵散開,而後出動最精銳的可汗親衛禁軍騎兵踏著積雪衝向準噶爾軍,斧錘揮舞,殺進準噶爾火槍手陣中,將雪夜染成一片斑駁。而後他們繼續割麥一般收割輕甲的準噶爾騎兵,摧枯拉朽。城內的守軍也自四面八方浮現,用弓矢和火器襲擊準噶爾軍隊。噶爾丹大呼失策,只得丟下部分士兵送死,勉強突圍,準噶爾騎兵們又在逃離的過程中慌不擇路,紛紛墜入雪坑,在哈薩克汗國騎兵的追殺下死傷枕藉,戰鬥持續到天亮,噶爾丹大敗虧輸,兵馬損失大半,只得率敗軍撤回本土。

哈薩克汗國16:哈薩克汗國VS準噶爾汗國百年戰爭(3)功敗垂成

塞拉姆會戰

套克汗雖然出其不意地以少勝多,使得噶爾丹跌得頭破血流,但元氣未復的哈薩克汗國,在國力上比起準噶爾還是有不小差距。噶爾丹敗逃準噶爾汗國後,被迫暫停一切戰事,休養整頓,於1684年再次入侵哈薩克汗國,捲土重來的噶爾丹經過數次激戰,終於在1684年攻破了塞拉姆城,哈薩克汗國巴爾喀什湖以南的七河流域和楚河流域也落入準噶爾汗國的控制之下,部分大帳部落被迫歸順準噶爾汗國。

套克汗觀察戰事,面對士氣大振的準噶爾軍隊採取逐步退守,避免針鋒相對的戰術,力保主力。但是噶爾丹的兵鋒至此也無法再進,塔什干近在咫尺亦無法取得,他對於哈薩克汗國的戰果終究有限,即便是錫爾河上游的佔領也不過一小部分而已。無法繼續打開局面的噶爾丹,決意東侵喀爾喀,結果東征削弱了他對北疆的控制,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藉機自立,噶爾丹也在策妄阿拉布坦和清廷的夾擊下走向了窮途末路。

哈薩克汗國16:哈薩克汗國VS準噶爾汗國百年戰爭(3)功敗垂成

征服喀爾喀蒙古的噶爾丹

1697年噶爾丹死後,套克汗迅速出兵殲滅準噶爾汗國守軍,收復了塞拉姆城及周邊失地。但是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成為準噶爾汗國新的統治者後戰事再起,1699年,準噶爾汗國再次侵入哈薩克汗國東南部,再度攻佔了塞拉姆城。不過,正趨於統一的哈薩克汗國在套克汗的領導下團結一致,先後於1710年和1713年兩次重創了準噶爾汗國的進攻,乘勝攻入準噶爾汗國境內的博爾塔拉,伊犁河地區,俘獲了大量婦女兒童和牲畜,對準噶爾汗國的戰事出現有力局面。也許是巧合,就是這1713年哈薩克汗國的連續重大勝利之際,日後決定哈薩克汗國與準噶爾汗國百年戰爭結局的雄主可汗阿布賚汗在突厥斯坦城出生。然而,到了套克汗晚年,哈薩克汗國在政治上又開始逐步解體,三帳勢力再度各自為政,汗王權威大大削弱,在內憂外患的處境下1715年3月套克汗在憂慮中離世,其子凱依普汗(Khayip Han)繼承大汗之位,成為哈薩克汗國第十五任可汗。凱依普汗的驍勇似江格爾汗,但是凱依普汗是位短命可汗,在1718年春對準噶爾汗國的作戰中戰死沙場。凱依普汗去世後哈薩克汗國內部一片混亂,汗國再次陷入分裂割據的局面。由於內部分裂削弱了力量,哈薩克汗國無力抵擋準噶爾汗國的軍事入侵,這種局面最終導致史稱哈薩克汗國及哈薩克人民

“磨破腳板逃亡”大潰敗時代的降臨。

哈薩克汗國16:哈薩克汗國VS準噶爾汗國百年戰爭(3)功敗垂成

哈薩克VS準噶爾百年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