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腫瘤防治十大批駁與探討》——侯醫生個人視界

2020年,不安靜的開端。新冠肺炎的硝煙依然嚴峻,但關乎2030全民大健康的“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依然翩翩而至。“抗癌路上,你我同心”的主題,更彰顯著國家助力、全民參與、你我同心、攜手助力的信心與毅力。

《2020腫瘤防治十大批駁與探討》——侯醫生個人視界

天天防、天天治,但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有持續上升態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計劃中到2022年和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於43.3%和46.6%。這個目標和其他國家目前的生存率仍有不小的差距,究其根源,還應在“早防、早治”尋求突破。其實,文章《 》中便早有描述。

宣傳和觀念,似乎統一,但在侯醫生看來卻顯格格不入。宣傳空泛、走形式、走過場,這種努力可能會讓大眾同樣的走馬觀花般迅速遺忘,我行我素,觀念依舊。直指中心、個體到人、結合自身,方可警醒。

作為腫瘤外科的侯醫生,長久來堅持和胸部腫瘤防治相關的科普、“不偏不倚”傳播並適時的澄清不正確的誤導。但廣而告之須有理有據:不平凡的2020年,延遲了本該的一切,我始終無法等來官方的更新。只能依靠自己根據2019年2月21日,中國抗癌協會發布的《十大腫瘤防治謠言》所撰寫的個人解讀、結合2019年侯醫生適時而撰寫的科普鏈接,重拾本話題。

《2020腫瘤防治十大批駁與探討》——侯醫生個人視界

其實,直至今日侯醫生回看1年以前的腫瘤相關原創文章,依然顯得有理有據,只可惜當時資歷甚微、閱者甚少、何談傳播!

時代在變,但基於科學總結的腫瘤觀念也在不斷更新,瞭解它並改進、摒棄自己的腫瘤誤區、不極端不空為,結合自身修正不良生活習慣。這才是侯醫生想展示的、遠超越一週的原創科普。

之一 腫瘤就是癌症,早晚都一樣

“腫瘤”在醫學中是一箇中性詞,它可能為良性也可能為惡性。“癌症”是惡性腫瘤不容置疑,來自上皮組織的癌症稱為“癌”,來自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一般稱“肉瘤”。

但至今仍有很多群眾持有“腫瘤就是癌症”的觀點。就如我所在的“胸部腫瘤外科”昨天便遇到家屬以“不吉利”為由要求更換科室,我們也經常無奈的用“某處佔位”的入院證來規避這種恐慌。

《2020腫瘤防治十大批駁與探討》——侯醫生個人視界

多數如脂肪瘤、平滑肌瘤等冠以“瘤”的疾病均是良性,但一些常見的被當做良性疾病的“間質瘤”“胸腺瘤”等,結合免疫組化病理和影像特徵有部分被認定為惡性腫瘤。

對癌症的消極觀,總覺得癌症發現就是晚期更是謠言。伴隨惡性腫瘤篩查以及日益增強的健康理念,特別是2019年多個醫學學科針對惡性腫瘤篩查指導意見、專家共識等的更新,越來越多的惡性腫瘤在無症狀時便可以發現並病理確診。比如常見的食管癌、胃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宮頸癌等等,當然也包括有可能被“過度診治”的早期微小肺癌。

之二 癌症傳染躲著點

不可否認,一些可以導致癌症的病毒和其它病原菌(人乳頭瘤病毒HPV、乙丙型肝炎病毒)具有傳染性。但感染絕不等同於罹患癌症,癌細胞本身也不具備傳染性,這其實是一種很情緒化的“恐癌情結”!癌症不會傳染。需要補腦的是那些仍在傳染期疾病的傳播途徑!

《2020腫瘤防治十大批駁與探討》——侯醫生個人視界

就如侯醫生一直耿耿於懷的但仍經久不衰的“幽門螺旋桿菌致癌並可傳染”論調,片面而且製造恐慌。其實在侯醫生的科普文章《 》中早已糾正。

之三 父母有癌症病史,我也逃不掉

國家衛健委《腫瘤診療規範2018版》目前尚未更新,但明確指出只有極少的癌症和遺傳有部分可能的相關性。如果忽略那些公認的、絕對的“致癌因素”(抽菸、黃麴黴菌、亞硝胺等)而糾結於“可能存在”的“家族遺傳”,很可能換來“惶恐”中總體生活質量的下降!就如《 》文中所述。

《2020腫瘤防治十大批駁與探討》——侯醫生個人視界

家族中共有的不良生活習慣,或共有的致癌環境(電離輻射、石棉、粉塵、化工原料、氡釙氚等放射元素)接觸史出現的家族性癌症發生。這和遺傳學所指的基因傳給下一代“風馬牛不相及”。就如近段時間某媒體“兄弟和父親一樣同患腦瘤而且部位相同”那驚炸眼球的報道,侯醫生不排除利用個案宣揚“基因預測癌症”的精準罷了、還有什麼“一滴血檢測癌症”等等,如此簡單的邏輯,癌症早已被攻克了。還談什麼癌症遺傳!這篇《 》不也是些許的道理嗎?

之四 癌症術後身體偏酸,看來只有餓死癌細胞這一招了

這個“酸性體質易患癌”本就是炒作的概念伴隨羅伯特 · 歐陽2019年被罰早已塵埃落定。但畢竟不看新聞的盆友大有人在,特別見於一些仍熱衷於“防癌保健品”的老年人。作為養生、休閒你可以抱有任何理念,只要你感到“愉悅”,但都去聯繫到癌症防治,那絕對便會成為“防癌抗癌的噱頭”和“斷章取義的臆想”而不攻自破。《 》表述的如此直接、委婉和諧;

《2020腫瘤防治十大批駁與探討》——侯醫生個人視界

《 》適度倡導,限定人群;雖然,肥胖的侯醫生有時也適當少吃,但絕不是營養缺乏般的禁食。特別是罹患惡性腫瘤的朋友,您在只關心一些偏門左道之時,真的不如像侯醫生那樣,關心一下國家的策略以及延伸的內涵。《 》不正是提倡根據自身條件、適可而止。你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但絕不能都和“防癌”、“抗癌”相關聯。

之六 我敢不敢長期喝牛奶?

如果你還有這種老套的理念,甚至引經據典試圖解釋牛奶中可能致癌的成分,我也懶得再說。打開最近的新聞看看,80多歲的鐘南山先生在廣州和外籍人士談“新冠肺炎”防治時,專門提到了健身、喝牛奶這種增強免疫力的方法。

《2020腫瘤防治十大批駁與探討》——侯醫生個人視界

至少這位從小喝牛奶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鑠不輸常人!這個道理也如同侯醫生一篇關於肺癌吃蟹的文章,沒有切實證據面前還是以個人消化能力決定,但切莫以“個案”解釋“全體”。關注醫生、結交醫生,《 》。

之七 飲酒也算萬癌之源,肺癌術後的我決計“滴酒不沾”

首先,這話你自己相信嗎?飲酒和腫瘤,這個話題說來沉重,將這一項列出,只能算是侯醫生個人有待商榷、恐招抨擊之處了。因為,太多的肺癌病人、尤其是進行過0期Ia1期本已“治癒”的朋友,經常會問我:能不能喝一點兒?

我真的會一本正經的說:I級致癌物最好別喝,一滴也不要喝!但我知道說而無用。

其實我也知道他一直在喝酒,只是更懂得了“節制”;但同樣是主刀手術後的中晚期食管癌、胃癌病人絕大多數都主動“滴酒不沾”了。為什麼?很簡單的原因:不良的生活習慣早已讓他“悔之已晚”,況且消化道手術由於解剖改變酒精的刺激更容易引起消化道粘膜的刺激,喝了更難受!

《2020腫瘤防治十大批駁與探討》——侯醫生個人視界

這個話題的深入侯醫生暫且擱置,但面對第一癌肺癌的眾多群體,我查遍文獻真的找不到肺癌和飲酒的關聯研究,因為“癌症的致癌因素”過多,如果只談增加患癌的風險,那麼“一滴酒”也會增加!但這種概率、面對“酒文化”的中國而言。還是交由個體內心和定力來支配吧!

這篇許久“塵封”遭遇吐槽的《 》舊文再次翻出,以及閱讀寥寥的正能量原創科普一併呈現。至少說明侯醫生對胸部腫瘤朋友的關注至深至久!

之八 肺部小結節就是肺癌

這絕對是侯醫生的科普強項!如果您閱讀過我的文章,便會感受到許久對肺小結節“過度診斷”“過度治療”的抨擊和無奈。大約體檢發現的肺小結節只有大概不足10%的需要繼續監測,而其中只有大約0.26-1.2%的通過胸部CT影像監測對比後最終病理確診。

《2020腫瘤防治十大批駁與探討》——侯醫生個人視界

莫亂議、莫恐慌、莫僥倖才是正常的“肺結節心理”。書寫了近百篇的頭條原創早期肺癌科普圖文,如還拗不動這“妖魔化”的觀點,也算是侯醫生科普的失敗了!

之九 癌症切除手術會導致腫瘤擴散更快

首先,在我的科普中多次引用了0期、Ia1期微小肺癌術後5年生存率100%近乎“治癒”的效果。這是公認不爭的事實。

包括絕大多數早、中期癌症,外科手術均為首選,這是其它非手術治療無法替代和媲美效果的“世界公認”。侯醫生始終認為認為“廣義的手術”其實不僅有外科醫生的柳葉刀、還有放射線無形的刀、以及近年興起的射頻、微波、激光、超聲等局部治療的“隱形刀”......

《 》這篇內文便看到太多“江湖人士”探尋您“懼怕創傷的心理”大肆宣揚,“純綠色無汙染無毒害”的癌症治療手段禍害無窮!

任何癌症,包括晚期癌症,都有“治療”下的價值,即使是僅僅可以做到的的心理疏導以及姑息對症治療。

《2020腫瘤防治十大批駁與探討》——侯醫生個人視界

但如何評價這種“價值”,因人而異!面對真正晚期、拮据、經評價“弊大於利”的病人,侯醫生個人認為“有時放手可能才是最大的完美”(摘自《 》

腫瘤防治、任重道遠、全民科普樹觀念、踐行動!侯醫生便為此也將義無反顧繼續書寫腫瘤科普的文章,我堅信有那麼一天,我們正視它、蔑視它、直至消滅它!

《2020腫瘤防治十大批駁與探討》——侯醫生個人視界

(編者按:侯醫生積極等待官方版本的更新,重拾舊文溫故知新。時代變遷,更希望的便是那本該正規、個體化的腫瘤觀念。關注“ ”頭條號,歡迎留言就本文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