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为何30多年不上朝,有4点原因,换做你也会这么做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而说到明朝,除了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外,还有一个皇帝也不得不提,那就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28年不曾上朝的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皇帝为何30多年不上朝,有4点原因,换做你也会这么做

朱翊钧10岁继位,年号万历,其生平颇有争议。朱翊钧在位的前十年,虽然尚且年幼,但仍奋发图强、生活节俭,支持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颇有勤勉明君之风范, 明朝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位时还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万历皇帝为何30多年不上朝,有4点原因,换做你也会这么做

万历前十年励精图治,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所以一直有“明亡于万历”的说法。万历虽然28年未曾上朝,但始终“魁柄独持”,可谓操权有术,从这一点说,他不是一个庸人之辈。但他又缺乏明太祖、明成祖那样的雄才大略,万历在位后期,正是整个世界处于翻天覆地的大变动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已经发展到晚期,可谓是“天崩地裂”,但万历却贪酒、贪色、贪财而又贪权,非但未能使中国跟上世界新潮流,迎来新时代的曙光,反而把明朝推向了绝境,加快了其终结的历史进程。

万历皇帝为何30多年不上朝,有4点原因,换做你也会这么做

对万历的评价,不管从任何角度,无论是褒是贬,都离不开他28年不上朝这件事。那么话又说回来,万历皇帝为什么28年不上朝呢?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人员打开万历皇帝的陵寝“明定陵”后,经过郭沫若等专业研究发现,万历皇帝的尸骨并不正常,他的左腿骨明显比右腿骨要短,而且不是很协调。由此推断出万历之所以28年不上朝,也有可能是因为万历患有腿疾而导致的。除此之外,万历不上朝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万历皇帝为何30多年不上朝,有4点原因,换做你也会这么做

1、不上朝是对言官制度的行动抵触

言官制度不是明朝独有的,但在明朝发展到了顶峰。明代言官虽然大部分品秩不高,但政治地位极为突出。因为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统治者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如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之内。明代言官在诸多重大问题上都做出过震撼人心的举动,尤以对皇帝的规谏最为突出,甚至令皇帝都无可奈何。

万历皇帝为何30多年不上朝,有4点原因,换做你也会这么做

正因如此,明代言官的普遍作风都是,立论唯恐不偏激,言辞唯恐不夸张,往往凭借着捕风捉影、小道消息,就极尽耸人听闻之能事。关心的并非所论是否属实,而是能否凭借刻薄的言辞哗众取宠,一举成名。通过骂皇帝、骂重臣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以捞取政治资本。

当时不少文官就是靠骂皇帝挣名声,就希望自己能把皇帝骂火了然后给自己罚俸一段时间(反正不靠俸禄生活),最好再被皇帝打几下屁股(廷杖),这样自己犯颜进谏的名声就传播出去了。所以被这些文官坑的次数多了,万历也学聪明了,干脆不理这群伪君子,而且这些人骂又骂不得,打又打不得,还爱成天在你面前嗡嗡嗡地吵,说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信的鬼话。反正什么事在这些人嘴里都可以找到攻击点,换做你是万历皇帝,你还愿意天天去听这些人聒噪个不停吗?

万历皇帝为何30多年不上朝,有4点原因,换做你也会这么做

2、不上朝是对内阁制度代表的文官集团的报复

在神宗看来,皇帝既要亲政,大臣们就应当无为;皇帝既要无为,大臣们就更应当谦逊地表示顺服。可是,皇帝这个万人之上的权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成为封建体制乃至封建时代的一大悲剧。而万历皇帝又生逢末世,更难以摆脱这种体制的扼杀,徒添其悲剧的色彩。当时,皇帝再也不像人们曾经认为的那样,是封建社会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而是受到众多因素制衡,尤其是受到文官集团的许多制约。尤其是他在位期间,透过东林党争和国本之争两件大事,已经发现君主想做点事情,就会被文官不厌其烦进行阻挠阻挡,故而他不得不萌生一种“君愿不能遂,还要受人摆布”的悲观情绪,逐渐丧失了年少时候对治国的热情、对社稷的关注。于是乎,在与文官不断抗争却常常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干脆选择了“无声的抗议”做法,那就是了不再上朝。

明朝内阁一开始是明朝皇帝的咨政机构,后来权力日益增大,逐渐发展为明朝的行政中枢。内阁由一人至七人不等的辅臣组成,拥有议政权,内阁大臣将建议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票拟,最后送给皇帝审批决策。内阁的存在,减轻了皇帝的担子,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

万历皇帝为何30多年不上朝,有4点原因,换做你也会这么做

但又由于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所以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只有议政权和票拟权,决策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这就使得皇帝不用上朝就可掌控朝政。明朝内阁只能助长皇权,而不可监督、约束皇权,故有明一代,内阁始终未能成为对皇权的威胁。这也是万历皇帝想28年不上朝就28年不上朝,但却能始终掌控朝政和大臣,国家也能正常运转,还能主持万历三大征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3、不上朝是对繁重的各种仪式及现状的逃避

大明王朝自打朱元璋成立以来,一直有着非常多的礼仪、仪式,大部分都要皇帝亲自出席,而且时间很长,礼节很多,且不说这些仪式的真正意义有多少,就是一个很闲没有事干的人,天天被迫参加这些永远没有完结的礼仪,也是受不了的,何况是一国之君,还要处理很多国家大事,本来就很累,还要鼓足精力参加这些仪式,给群臣做好表率,这其实是万历皇帝消极怠工,不上朝的最初原因。

万历皇帝为何30多年不上朝,有4点原因,换做你也会这么做

举个例子,万历皇帝不到十岁开始临朝,还是个童心未泯的孩子,就要每天正襟危坐在朝堂之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小动作,听大臣们说各种听不懂的国家大事,还要按照事先和内阁大学士商量好的答复在朝堂上宣读。说皇帝是一国之君独揽大权吧,但是起码在这个时候,万历皇帝等于是每天上朝仪式中的一个道具,充当看起来的决策者,日复一日很多年。

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小例子,更多关于大明王朝的各种仪式和礼节,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史料,尤其是《万历十五年》这本书。

还有,当时明朝社会现状是文臣多贪婪,武将多怕死。所谓的“东林七君子”,其实是腐儒误国。试想,身为一介皇帝,九五之尊,看似贵不可言,大权在握,却令不能行、禁不能止,连个心腹干将都没有,成为了真正的“寡人”一个,又能奈现状如何?若与天下士子为敌,神宗不仅没那个气概,也没那般能力。唯有“眼不见心不烦”,选择逃避的方式,尚且可过得安生些。

万历皇帝为何30多年不上朝,有4点原因,换做你也会这么做

4、万历皇帝不上朝,是对奢侈生活的一种沉迷。

据史书记载,神宗帝确实也是位酒色之徒。说好酒,他在17岁时,曾因为醉酒杖责冯保的义子,差点被慈圣太后废掉帝位。对好色,他在万历十年(1582)的三月,就曾效仿其祖父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嫔妃,一天就娶了“九嫔”。不仅如此,他甚至还玩起同性恋的勾当,即玩弄女色的同时,还玩起了小太监。当时宫中有10个长得很俊的太监,就是专门“给事御前,或承恩与上同卧起”,号称“十俊”。

​酒色的过度,使神宗的身体极为虚弱。说自己“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神宗自称“腰痛脚软,行立不便”。从这些现象看来,神宗的身体状况实是每况愈下,因此,神宗亲政期间,几乎很少上朝。更为令人惊讶的是,万历皇帝还可能在吸毒。明朝初期,鸦片仍然仅是一种贵重的药品,但到了明朝中期,鸦片由药品变成了春药。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借口是头晕眼花,其实主要原因是纵欲过度,再加上鸦片毒瘾所致。

所以万历皇帝由最初的励精图治到最后的消极怠工,都是世事所逼和自身的心态调整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我们当今奉行自由万岁的时代,换作你是万历,估计你也不愿意上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