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短期干預原則及結構性晤談設置

自從疫情開始,我們就經常收到很多諮詢師的求助——關於如何在重大災疫情況下做心理支持,顯然是一個“

平時很少用到,但用到就很嚴重”的問題。於是,前段時間我們邀請了臺灣清華大學教授施香如老師,專門為大家講解了重大災疫情況的應對方法。

我們將老師的講座整理出文字稿,方便大家翻閱複習。錯過直播的同學們,也可以通過文字稿對危機干預進行基本的認識和學習。

文字稿(1)

危机短期干预原则及结构性晤谈设置 | 施香如教授讲座文字稿

《我們該如何評估重大災疫中受害者的心理危機?|四個向度,五種因素》

文字稿(2)《超實用PTSD手冊:如何判斷受災者的反應是否正常及創傷後應激反應》

點擊查看原文

今天我們繼續分享施香如老師講座文字稿的最後一個部分《危機短期干預原則及結構性晤談設置》,這部分主要講解了受災者的心理變化特徵、危機干預中心理助人者的基本原則及短期干預的四個階段。希望同學們可以學以致用,在災難中幫助更多的人。

危机短期干预原则及结构性晤谈设置 | 施香如教授讲座文字稿

施香如教授

危机短期干预原则及结构性晤谈设置 | 施香如教授讲座文字稿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

研究專長:諮商理論及實務、團體諮商、諮商督導、生涯輔導與諮商、網絡心理與行為、憂鬱自殺防治

01 災難危機反應的階段性變化/人們在幻滅期的心理特徵

我們會將人們面對災情的反應階段分成英勇期

蜜月期幻滅期重建期

在最初遇到災難時,我們情緒上會很震驚,在行動上,我們會英勇地去幫助災民,這是英勇期

當我們接收到大量救災物資時,會進入到蜜月期,因為很多人會幫我們照顧日常所需,災民的情緒狀況會稍微好一點。

但是當救援物資和救援人力開始慢慢撤離,災民們就會開始質疑,“我可以真的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嗎?可以重建我的生活秩序嗎?”這是就是幻滅期。在幻滅期,災民會發現即使大家給了他們很多的幫助,他們的生活也不會和以前一模一樣,質疑就開始產生。那麼我們就需要統整我們救災時候的經驗,重新回到現在的生活中。

當人們可以整理自己的經驗重建的時候,他反而才能夠走到復原之路。這也是最後一個時期—重建期

幻滅期是我們面臨的更大的挑戰:我們的救災已經準備完全,疫情慢慢過去,為什麼反而人們掉入另外一個低潮期?

這是因為他們開始懷疑:為什麼秩序沒有完全恢復。請記住,危機的恢復不代表是回到過去一模一樣的狀態,他必須要產生新的平衡,可是有的人會抗拒新的平衡產生。所以當疫情慢慢下降,有一些人會產生另外一個挫折質疑的狀態。所以,不同時期的人們面對的挑戰和心理的應激也不同,他們需要的協助也不同。

尤其是復原之後,通常危機終止的時候,理論上我們應該恢復到過去的日常生活,可是因為我們疫情中釋放了很多能量跟腎上腺素,當危機一過去,我們反而會很難恢復,會出現放棄或是厭倦的感覺。

危机短期干预原则及结构性晤谈设置 | 施香如教授讲座文字稿

另外,在危機的過程中,因為我們暫停了我們過去的立場、例行工作或是角色責任,雖然當時你會覺得沮喪或煩惱,可是危機過後,你需要重新適應過去的生活,這又會變成另一種壓力。

還有一種可能,當人們成功渡過危機的時候,他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正向的感覺,甚至是陶醉感,這有可能會讓他過度自信。比如他覺得我曾經染病了,所以大家應該都要體貼我、照顧我。這時候就會有一些跟後續的人際相處上的議題出現。

02 在做危機干預之前,心理助人者需要做的基本原則

基本上,災難或是危機本身不一定會造成永久的心理創傷,但是有效的危機心理干預可以減少或即早篩選創傷後壓力的異常情況,但是要作為基礎干預之前,我們應明白我們所保持的原則。

一、受災者與以往的來訪者並不相同

受災者之所以有心理創傷,是因為他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危機,他們不知道、不相信自己是否可以或者要如何走出危機。

危機最主要的特點是未知。但是人們其實是有很多的內在資源,可以用在應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狀況,所以大部分的人不一定需要外在的協助。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講,有一定外在的協助是可以幫助他們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所以我們幫助的只是這部分的人。請務必記住危機干預很重要的概念是在於,我們的重點是要幫助他找到自己面對危機時候所擁有的自身的力量,而不是要被維修的病症。

二、跟過去所受的基本諮詢師的治療訓練做區隔

我們不是在治療或改變某些症狀。更強調,我們的來訪者可以擁有什麼資源去面對危機,幫助他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從受苦的情境中復原。所以我們假設,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正常人,他的內在是有健全的生命力,只是他正面對具有破壞性、不尋常的生活處境。

三、我們工作的環境設備設置和以往不同。

首先是設備,以往我們會在諮詢室做諮詢,然而這次,可能要在視頻中,電話中做諮詢。

其次是時間,單次諮詢的時間會比較短,在30-50分鐘之間。

在回應的方式上,也比較具體明白。危機干預中,基本上我們不做治療,我們催化、賦能、給具體的建議、協助移動的狀態,這跟一般的諮詢介入是不一樣的。我們也要關心的,還有現實的問題,比如他的身體是不是可以安頓好。

最後,我們要做短期結構化的諮詢,在短期結構化諮詢中,我們會做頭腦風暴,或建議他做可以幫助穩定的訓練,比如呼吸練習、教他做運動,這跟治療情境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你做熱線,請不用做深度的資料收集。當他談到跟媽媽吵架的時候,我們的重責大任是,跟他討論跟媽媽吵架完之後,情緒不穩定了,你可以用什麼方法幫助自己穩定下來,而不是去找出他跟媽媽從童年開始就有心結存在,幫助他深化的理解他們的心結是怎麼形成的。在危機諮詢中,廣度比深度更重要。穩定比深化了解問題更重要。

危機干預的重要目標,就是要讓受苦的人不再感覺到受限。我們沒有能力去立刻發明消滅病毒的解藥,但是我們可以幫助人們去看見在這麼苦的情境下,我可以讓自己還是有事可做,讓我原本的能量充分發揮出來。

四、是我們要評估他的應激反應,受災者可能會出現很多的應激反應,最重要就是要正常化人們的反應,當人們擴張時我們就幫助他做收縮,收縮的時候我們就幫助他做擴張,幫助他能夠移動。五、危機干預的具體目標和以往是不同的。在大規模的災難的過程中,我們強調的是,1幫助來訪者能夠冷靜而且穩定,不斷的恐慌是非常可怕;第2個,傳遞他們基本的常識。關於疫情要有基本和正確的瞭解。正確的信息並不等於大量的信息。第三個合作共識,我們強調自身和他人的價值,合作起來,共渡難關。

危机短期干预原则及结构性晤谈设置 | 施香如教授讲座文字稿

03 結構化晤談的四個階段

在一次且只有40-50分鐘的短期危機干預中,我會鼓勵你做一個結構化的晤談。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會做些什麼樣的事情呢?基本上我們在做就是心理急救,立即快速地建立合作默契,然後評估心理社會需求跟安全,鼓勵進行經驗跟感受的分享,確認當下的問題,探索並形成積極的想法與追蹤。

下面我們詳細談談每一個階段:

第1個階段,我們要做的是快速地建立關係,並跟評估階段交錯,不要建立關係完才去做評估,這樣時間會來不及。

真誠尊重、接納,你要灌注信任跟信心,表達你很樂意跟他做接觸。如果只有音頻,你的語調,溫暖的語調就會佔很大部分。你是不評價的,所有的反應都是正常反應。在這個過程中,瞭解他的基本信息也是很重要的,這會幫助你對他有更快更準確的評估。

第2個階段評估他目前的安全和心理需求狀態

。他目前都還安全嗎?他有沒有被困住?他目前的心理強度如何?生活狀況如何?有沒有需要被醫療的情況?快速做分級評估,為下面的工作做指導作用。如果是安全問題,可能就直接建議去就醫;如果是心理問題,我們就去處理心理這個部分。

第3階段幫助他做自己個人經驗跟感受的表達。在他表達的過程中,我們是在上文講到的幾個向度中移動。

譬如說他說我心情很不好,可是我說不出來我哪裡不好,你可以問他說:我不知道你今天的身體狀況裡面,有沒有哪裡不舒服,或者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你身體哪裡最不舒服?或者是當你這個生理感覺、談情緒,或者是當你覺得你悶悶的時候你腦海裡面都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或者當你覺得悶悶的時候,你心中第1個想到的事情是什麼?或者當你覺得真的心情很悶的時候,你通常都做些什麼事情?或者那時候你正在做些什麼事情?

並不是所有人過去都有接受諮詢的經驗,他們從來沒有機會練習整理自己的感受跟想法,那這時候需要就是熱線的志願者藉由不同的向度的移動,幫助他們來看見,體驗自己的情緒。當他可以說出自己的情緒,他的情緒就開始有所移動,他關注的焦點也能夠有所移動,這是我們在這個敘說當中很重要的部分。

梳理經驗表達感覺不是直接談情緒,而是在剛才包括生理感覺包括意象、畫面的一個討論當中,那在這個過程中主動聆聽很重要。共情絕對是重要的,但是請記住,這時候各位的共情不能只共情到困境。

比如,“哇,聽起來每天跟你的兒子在一起相處,一定讓你情緒非常的焦躁。”這是隻共情到困境。

你一定要同時共情『能量』,如“但是我也看到你其實縱使這麼的焦躁,你都還一直在思考,你可以怎麼幫忙孩子能夠把課業撿回來”。所以要共情的時候要同時共情困境跟能量,才不會讓他一路又往更深的困境走去。

如果你還有時間(基本上有時候40分鐘你可能做不到下面的),你可以教會他一些安心穩定自己情緒的方法,刻意練習情緒表達的方法,提供一些訊息。

陪他從不同的角色聽故事,他說“我每天窩在家快煩死”,那我可能會問他說:“誒,那如果從你兒子的角度來看,每天終於都有24小時可以跟媽媽在一起,兒子會怎麼想?”他現在的生活就是種不同角色,聽故事,來鬆動他原有的想法,考慮其他的可能性。

聽完故事之後,你需要去識別在故事中,目前最需要的協助是什麼?你遇到了什麼問題會讓你今天想找人談談,所以目前最緊迫最關心的需求是什麼?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真實而且合理的核心需求。如果這個來訪跟你說,我就是希望我的小區從現在就開始解開所有的限制,我可以自由的進出,這不是作為熱線諮詢者的你可以決定的事,所以你要跟他討論的是,以他目前的狀況可以做的是找出一個平衡點。他目前的困境跟他想要做能做的中間到底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要聚焦。聚焦之後,我們開始想現在的狀況,他能不能找出一些積極的因應的方法?這時候他就可以重新去建構平衡,他不能出去,但是他可以上網做一些原本可能不能做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用替代性的方案,找出不同的選擇,這時頭腦風暴就會很有幫助。

第四個階段由來訪者來決定他要做哪些行動,有可能是討論如何找出暫時的住所跟資源,暫時的生活平衡的方案,比如說在家工作,各種的治療藥物,比如說他現在不能去拿某些的藥物,那它怎麼辦?在這個過程中幫助他開始思考,他可以做一些事,他可以往哪個方向走?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想更多的方法,幫助他能夠找到適合他的方法。

決定了以後,那他打算怎麼去做?這些方法我們就要去界定,是要找到他能做而且可以做的事。

比如說剛剛現在不能去迪斯尼樂園玩,可是他可以生活作息規律、可以運動、可以做營養的食物、還可以做穩定的情緒。他可以去想想怎麼去減少自己的焦慮,或者避免失眠的狀況,怎麼不讓自己孤立。然後他目前比如可能是抑鬱症,他沒有辦法去醫院治療,後續怎麼跟他的醫生取得聯絡,這些都是他可以做的範疇。

當他看到自己可以做這些事後,他就有掌控感。如果這時你還有時間,你可以問他,危機是不是對他自己家人、周遭環境或許有一些獨特性的意義,而他做的那些做法,讓一切看起來並沒有那麼糟糕。所以接下來他還可以做些什麼幫助自己?讓自己未來更安心,那這時候就差不多,你的危機干預諮詢就可以結束了。

很關鍵的是,我們要告訴我們的來訪者,當你覺得很恐慌的時候,要告訴自己:我的恐慌是OK的,所以我要允許自己恐慌一下下,一下下就好,所以我現在就給自己5-10分鐘,讓自己感覺一下自己的恐慌,而不是直接把它壓掉。因為壓掉的東西會讓你更想它,就好好像你買不到的東西,你就會覺得它一定更可貴。

最後,諮詢師一定要記住一個重要概念,熱線時你只能夠做有限的事。各位願意出來做熱線,已經為人們提供一個很好的連接管道,所以如果你沒有辦法做完所有的事,你還是要給自己拍拍手,而不是在這個過程中責備自己,怎麼沒有像一般的諮詢做的那麼的完整,那麼的深入,這是一個不合理的期待。

危机短期干预原则及结构性晤谈设置 | 施香如教授讲座文字稿

講座問答問題1:孕婦出現危機反應的時候,會出現哪些心理危機反應?

回答1:假如這個孕婦是原來應對自己生活壓力沒有問題的,也沒有任何心理困擾,生活功能正常的孕婦。基本上我們只要讓她看見的是,她現在的擔憂到底是過度擔憂,還是我們所謂擴張反應和收縮反應。但是她會有額外的反應,就是作為母親想要保護自己孩子的這部分。我們就用一般正常人的反應來看,一個正常的孕婦即使今天沒有疫情,她會怎麼去照顧自己?怎麼來保護自己的胎兒?那從這個角度來講,當我們能夠用這些向度來提醒她的時候,事實上我們就幫她帶回一個現實環境〝沒有錯,外面有疫情〞。但是要去判斷下現在這個孕婦在疫情的狀況跟沒有疫情的狀況中,她用來保護自己腹中的胎兒的方法有沒有一樣?或者她可以多做些什麼?而她的焦慮跟胎兒的健康跟自己的健康中間的關聯是什麼?也就是我們的所有討論會回到怎麼去啟動,這個孕婦她本身的一個健全的生命力,健全的一個重要的內在潛能,而這個做母親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潛能,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問題2:假如他有強迫人格障礙,又出現一些擴張反應,又有收縮反應,這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他平常在強迫人格的時候,他是強迫想法,還是強迫行為?

回答2:看起來他的狀況應該是強迫行為,也強迫想法。那這時候他需要的是治療了,已經不是危機干預可以做的事。危機干預中,當你遇到的是一個病人的時候,他要啟動的狀況,你只能先穩住他目前的情況,讓他知道其實這個害怕並沒有比他平常的害怕,因為他平常就已經很害怕了。那他平常基本上就會有一些重複的行為,沒有比他的狀況更糟糕,可是他原來的強迫人格是需要回到他的治療情境中去面對。我們要將危機干預和心理治療區分開。其實各位此時可能會很挫折,我今天之所以應簡單心理的邀請來談這樣一個講座,其實也是因為我個人的經驗當中,我有時候會很不忍心,各位其實是非常熱心,也願意去幫助這些來訪者在危機中有一些復原的狀況。但是我們常常有很多的時候,自己揹負了已經超過短期諮詢、短期的危機干預能夠做的事情。那這個會讓一個熱線的一個諮詢者承受過大的壓力,所以在這裡我們可能要做一個基本的澄清。

問題3:關於醫護人員,在觀察區出現失眠、焦慮、容易憤怒、經常哭泣,持續兩週,熱線的時候詢問你,他這樣是不是正常?

回答3:如果我是在醫護現場看到了這麼多人死亡,看到這麼多人受苦,我猜出現這些反應應該是正常反應。但是,這位醫護人員會打電話進來,問你說我正不正常,我其實就會共情另外一個部分:我猜他知道自己會焦慮、會憤怒、會哭泣,可是他不允許自己焦慮、憤怒、哭泣,因為他覺得自己是醫護人員,應該不可以這樣,然而這些正在發生,所以這才是真正困住他的原因。你可以幫忙他的是,讓他知道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他這樣做得很好,至少他會告訴你他所出現的這些反應,但是請他放心,當他願意跟你分享的時候,其實就代表他還是一個正常的人能夠回到他的醫護現場,繼續執行他的狀況。

如果他再出現了這些他覺得很困擾的狀況,一種可能,他們彼此同事之間要彼此支持、分享,不要怕丟臉,會焦慮、會憤怒是正常的,但是要告訴自己,自己是正常的。

另外,如果他們可以有休息的時間,找個人傾訴一下,熱線也OK,同事們彼此談一談,也OK,這個對我們來講叫做救災人員的減壓,就是減少壓力。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間,我們的救護人員必然會有這些困境,而且有時也可能會蠻嚴重的,這是正常,因為他們所看見的問題比我們看見的還要嚴重,但是我們要教他們一些在救護現場,如果感知到自己情緒,你就要給他一個很大增強〝他很不錯,在救人的同時,他也知道自己的狀況〞,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保護力,但是知道了自己的狀況,你可以跟他討論他有沒有幾種方法,在出現這些狀況的時候,可以幫助自己稍微舒緩一下,即使在救災的現場讓自己去廁所,真得很傷心的時候哭個幾分鐘,這也沒關係,讓他知道這個都OK,有些時候跟醫護現場的好朋友講講話也會是個幫助,如果需要的話,熱線應該為這些醫護人員特別開熱線。

問題4:有人買到很大量的酒,那會不會有酗酒的問題?

回答4:其實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問題,如果我們都被隔離在家,到底會不會有酗酒的人?一種可能他家酒就很多。一個正向觀點是,如果大家都買不到酒,那就不會有問題。

酗酒的狀況,在這個過程中,會伴隨另外一個問題應該是他本來跟家人的溝通就有問題。所以除非他有其他跟家人連接的管道,否則就會有一些狀況出現,所以絕對不是隻靠一個人來改變他。

其次,是危機干預的時候,請記住,不要只想到自己的專業,也要想到來訪者的需要跟限制。我們的專業是提供諮詢,可是來訪者在他的現場,比如說像剛才醫護人員,我勸他去廁所哭泣,因為他可能沒有辦法隨時隨地熱線,可是他可以有一點點的休息時間,而且人我也只勸休息的3分鐘到5分鐘,因為他可能有他的限制存在。但是有些時候我們也不要只看見危機,也要看見可能的轉機。

危機過後,我們的家人關係到底會變好還是變壞?有的家庭會變好,因為他們有很多時間在一起,有的家庭可能會變壞,因為太多時間在一起,他沒有找出新的方法。所以危機所帶來的可能性也是我們後續要去思考的。

問題5:老師提到的〝移動〞,是什麼意思?

回答5:移動的意思就是在前面的人有談到一個叫認知定見,什麼叫認知定見就是我想到是這個我就永遠在想,這個我想不到其他的,而能夠想到其他的東西就叫移動。

移動指所有的變動以移動的方式,其實有非常多,譬如說我原來都沒有辦法去做運動,我願意去做運動,就是一種移動。我原來是哭不出來的,我現在可以哭泣,這也是一種移動。我原來只能夠感覺到我的肩膀痠痛,可是我現在可以告訴人們說,我的肩膀痠痛,我需要你們幫我做某些事情,這也是一種移動。也就是說在危機干預的過程中,我們要幫助人們能動能夠有新的想法、新的作為、新的看法,比留在原來既定的想法當中要更重要,所以你只要以達成這個為目標,就是一種移動。

那還有一種移動就是幫助他把焦點轉移,如當來訪抱怨生理狀況,那你就移動到他的想法,移動到他的情緒,移動到他可以做些什麼?是移動到當他感覺到自己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他腦海中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他有可能是轉向為積極,也有可能是未必一定要積極的,譬如說我很憤怒,那我的憤怒一直在我裡面,那我可能會教他的方式是以一些他現在不會傷到別人,不會傷到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憤怒,比如說去摔枕頭,這個就會是一種能量的流動的部分。所以這是我自己覺得在作為基礎域上面蠻好做的一個重要的概念。

問題6:什麼是〝正常化的反應〞?

回答6:正常化的反應就是我讓他知道他不是一個不正常的人,但是這種反應其實也需要被理解、被傾聽,現在的痛苦沒有錯,一定很痛苦,但是我們現在能做的事情是讓這個痛苦只能夠經由訴說,或許他今天回家不會不痛苦,各位想想看,如果有一個人因為這個疫情他的家人走掉了,他會因為跟你談完之後,他今天回家就不傷心嗎?不會。可是他不會不傷心,他邊傷心還能夠做他生活中要做的事情,還可以邊憤怒,但是他還是能夠具備既有的功能,這就是我們在危機處遇中的重要目標。

問題7:在幾十分鐘的短期危機干預工作,我們覺得什麼樣的效果是最好的?

回答7:第1個,我們讓他有機會去梳理自己的情緒。第2個,你做過了一個簡單的評估,如果他還OK,就鼓勵他過如常的生活,如果他不太OK,你要鼓勵他繼續尋求比較深度的心理諮詢。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再去檢視他能不能如常的去回應他目前的生活方式,繼續往前走,他有沒有一些至少度過這段被隔離期的生活狀況或方法,這樣你就達到了一個非常有效能的短期危機干預。

問題8:危機是否讓原本困難的家庭變得更困難?

回答8:事實上危機的確會讓原本的家庭困境變得更困難,所以你這時候的危機諮詢不是要去解決他的家庭困境,而是要回到如果他的家庭狀況現在沒有辦法立刻緩解,他怎麼幫助自己,至少他現在還能夠過日子。因為在這樣的過程中,如果他要比以前更好,這個概率不高,可是至少他現在能照顧好自己。在這種危機的狀況,不被家人的狀況影響很大,這個會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在這種情況過程中,短期心理危機干預的確不是治療,不要想一次去解決完你的來訪的所有問題,就好像我剛剛講這個家庭本來就有深層的問題,你只要穩定住他就好,而不是要把深層問題一次把它解決完,如果他們家庭本來就紛紛擾擾,沒有辦法藉由你一次的危機干預諮詢,家庭的紛紛擾擾都解決。而是說那如果家庭原來就紛紛擾擾,如何讓這個來訪者在這次的危機中間至少能夠先撐過去,之後再有力量來面對家庭的這些紛紛擾擾。這兩件事情要分開,我覺得這才會是比較合理的一個期待。

問題9:有人是來幫助家人做諮詢,比如說孩子要高考,爸爸媽媽不聽勸怎麼辦?

回答9:基本上我們要問的是,孩子要高考,對於這個來訪者在這個疫情底下它的影響是什麼?我大概基本上會覺得那時候已經不是危機干預,它比較像一般的電話熱線諮詢,那所以孩子要面臨高考這個議題是不是在這個疫情底下變得更嚴重,還是說現在如此,其實過去也如此,那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教他就是在這段隔離期間可以怎麼跟孩子相處。但是一定要提醒他,疫情結束之後,他跟孩子的問題其實是需要其它的協助。

問題10:有人要去坐火車去外縣市,但是家人阻隔,他希望你能夠來支持他,怎麼處理?

回答10:剛才有講到一個很重要部分就是限制,請問我們作為一個熱線支持者,你有沒有辦法擔保他坐火車的所有防護絕對不會有問題,這不是我們的專業知識能夠說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一個是健康的照護,需要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一個是安全的維護,我需要安全的專業知識,再一個就是法令,比如說你們這個小區已經被隔離了,你還硬闖出去,那這個就是法令的限制,這個時候真的就不是熱線能做的事。

可能熱線能做的事,你們要備一些資源,如果他有這樣子的困擾,他可以問哪些單位。可以給他這些資源,也就是說你們做的是心理干預,你們不做其他的干預,這樣才會讓自己能夠在這個協助過程中間比較穩定一點,否則你會覺得好像要包山包海地做所有的事,就會讓你非常的挫折。所以作為一個熱線人員,你們已經是非常關心這些來電者,你們更要讓自己做你們可以做的事。

問題11:來電者表示他有一些睡眠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回答11:很好,你就可以去想想,他通常會用什麼方法幫助自己入睡。但是第1件事要先檢查他在疫情之前,他的睡眠狀況是否就不好?有人可能是用藥物,有人可能是某些運動,有人可能是某些狀況,所以你一定要去做一些評估,而這個東西具體的這個方法就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比如說平常怎麼幫助自己助眠,但是我通常遇到狀況是這個人本來就有睡眠問題。那如果是這樣,他過去有沒有是一些方法,你一定要先了解,用他現在既有的基礎,在往上加,這個才是很大的重點。

問題12:學校開學後學校的心理教育應該做些什麼?

回答12:現在應該各級學校都在做了,我看到的是其實做得還蠻好,我都有看到大陸地區學校提供的信息,其實應該都有。但是就是不要太恐慌,應該還好。那如果尤其是做心理教育的話,就把那些資源集結起來,先讓孩子有一個基本的嘗試,基本的概念。老師也知道一個基本的SOP處理流程,標準作業流程,然後至少大家先安頓身心,這樣就好了。

問題13:面對重大疾病者,我們怎麼幫助他們?

回答13:我覺得他們是真的是需要更多的幫助,因為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確實有一些感覺是不舒服的,而且是有很多的無助感跟無望感,所以怎麼灌注信心,這個很重要。這個是我們在這裡需要去看到的東西。那後面進來的部分,如果不是危機干預的部分,我覺得這個可能我就先不在這兒說了。

問題14:有人提到醫護的部分,是否可以進行團體輔導?

回答14:基本上我們確實會做集體的心理干預,但是我們大家就做團體式的,我們叫做減壓團體。這個你可以在網絡上也可以查到一些資料,就是我們會讓他們談談他們的救護經驗,在這個救護經驗中他的身心反應,做初步的篩檢,然後再去做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接下來怎麼從這個經驗去過未來的日子。

問題15:有人提到說諮訪關係要達到如何?

回答15:請記住你就只有40~50分鐘的時間,不用像一般的諮訪關係那麼好,他只要能談、可以談,這樣就好了。因為你也不用太深入,不用談到他的潛意識的範圍,所以不用到非常的深入。

危机短期干预原则及结构性晤谈设置 | 施香如教授讲座文字稿危机短期干预原则及结构性晤谈设置 | 施香如教授讲座文字稿

關注簡單心理uni,更多乾貨,等你發現

危机短期干预原则及结构性晤谈设置 | 施香如教授讲座文字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