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风月宝鉴》看《红楼梦》!

《风月宝鉴》是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过程中用的一个书目,在《红楼梦》第一回《楔子》中有一段脂批:“……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甲眉: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甲眉:若云雪芹“批阅”“增删”,然则(原作后)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画家“烟云模糊法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暪蔽了去,方是巨眼。”),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甲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偿哭芹,泪已待尽。每意觅青梗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口口甲午八月泪笔。)?

也就是说,曹雪芹曾将《风月宝鉴》故事为标题以《风月宝鉴》为主旨创作过此书,其堂弟棠村作过序,可惜到成书时,堂村已过世了。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把《风月宝鉴》为书名呢?这是《风月宝鉴》第一次出现在书中。

第二个问题是《风月宝鉴》出场有什么涵意?

《风月宝鉴》的主场是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在这一回中,因贾瑞贪王熙凤色相,王熙凤设局找来贾蓉,贾蔷作帮凶,连作贱,恐吓,欺骗,敲诈勒索贾瑞,使贾瑞奄奄一息,直到把贾瑞逼上了绝路。

恰在这时一个跛脚道人送一《风月宝鉴》告诫贾瑞:“……“你这病非药可医。我有个宝贝与你,你天天看时,此命可保矣。”说毕,以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朱批(后不表):凡看书,以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一两面皆可照人(此书表里皆有喻也。)镜把上錾着“风月宝鉴”四字(朱批:明点。)一一递与贾瑞道:“……千万不可照正面(朱批: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庚侧:谁人识得此句!),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取,管叫你好了。”

贾瑞不听,看“反面是一个骷髅立在镜内(朱批:所谓“须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帐,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好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与凤姐云雨一番……如此三四次……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任,拉了就走……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只见那跛脚道人从外跑来,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

《风月宝鉴》主场便在此回,飘然而来,飘然而去。警醒世人,读此书要用反向思维。

曹雪芹在回后总评道:“儒家正心,道者练心,释者戒心。可见此心无有不到,无不能入者,独畏其入于邪而不反,故用心炼成以缚之。请看贾瑞一起念,及至于死,专诚不二,虽经两次警教,毫无反悔,可谓痴子,可谓愚情。相乃可思,不能相而独欲思,岂非一倾颓?作者以此作一情种,以助解者生笑,以为痴者设一棒喝耳。”

观到此处,已可明了。曹雪芹是把打开《红楼梦》的钥匙交给了读者。就是教育读者看此书,不能只看表面的“风月”故事,要看《红楼梦》背后的味。

比如总评中的“儒,道,释”的正面教育,比如说,《好了歌》及注,《护官符》,《红楼十二钗》各人的下场,及含意。抓住了这个纲,再读《红楼梦》更趣味无穷。

曹雪芹用《风月宝鉴》告诉我们,凡是要辨证地看,不可一条道走到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