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四大原则


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四大原则

缘分yuanfen


身为教师, 是有福之人。愿与大家一起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四大原则

学前教育是每个生命发展的重要基础, 它涵盖家庭、学校和社会所创设的全面性环境。


以下是针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所提出的意见, 家庭教育亦可参考之。


01

顺应生命成长规律


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均需考量幼儿的身心发展现况及所处的年龄发展阶段, 在教案的针对对象和活动目的中, 需要分别列出一般的适用对象(年龄发展阶段)及真正实施的对象其个别状况的考量(发展现况)。


要做到上述的动作, 需要了解幼儿成长敏感期的重要成长特征, 懂得与现代幼儿能力发展标准做交叉比对, 再根据班上幼儿普遍的发展状况和个别幼儿的特殊发展进度, 分别调整教学活动细节, 这样才算真正有以孩子为教学主体的观念。


02

以感觉统合训练为手段


拜医学科学进步之赐, 人类了解到六岁前的脑神经系统发展状况影响人的一生, 而脑神经系统发展的关键要素则是多元感官刺激。


借着人体感觉统合的本能, 身体各个感觉系统的信息接收与传递无时不刻都在影响脑的建构与发展。


所以, 良好的幼儿教学活动应该是可以激发幼儿的专注力, 不论是在动态或静态中专注, 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身心能量释放与平衡运行的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从脑发育上而言, 就是感觉统合顺利的成就感。


因此, 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不耐、逃避或无力与茫然时, 即是感觉统合不顺利的特征, 也是活动教案设计不当或教师在教案执行不当之处。


03

以多元游戏活动为形式


对幼儿来说, 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可以是游戏。


百年来全世界的幼教界发展出十多种有名的教学法, 不知名的更是难以数计, 而所有的教学法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那就是利用探索的乐趣来延长孩子的专注力。


具备探索乐趣的活动, 对幼儿来说, 就是游戏。


因此, 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保留孩子的探索空间(即是广义上的游戏时间), 如此, 孩子才能从教师的引导进入到模仿, 再从模仿进入到延伸与创造。


而启发孩子的创造力是教育最高的目的之一, 如果我们发现某种教学法或教学活动只需要孩子会照样做到就好, 那我们可以轻易就明白这是错误的教学法, 也许是原创观念有偏差, 但更多是执行者的断章取义造成。


04

以八大智能启发为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被提出之后, 多数教育工作者都不明白如何结合整体教学系统的执行, 最后导致八大智能在教案上只是一个附庸风雅的缀词; 也有过度偏执的做法, 导致八大智能成为填鸭教育冠冕堂皇的借口。


生命有其多面性及无数发展的可能性, 这是为什么幼教课程多从幼儿生活出发, 而不以培养某种专才为目的。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教师对活动的教育目标应该有所侧重, 如此才能让每个活动都落实到某个能力的培养, 而所选取的侧重范围即是依照各地教育部门所统整出的, 所谓的四大板块、五大领域、八大智能等, 来依序发展与实现各范围内的细节内容。


学前教育(甚至延至小学教育)只是帮助孩子发现生命的许多窗口, 让孩子有机会浏览一下窗外的风景, 当孩子长大到有选择能力时, 孩子就会有较多的材料可以做整合评估与筛选, 进而推门坚定一路走去。


身为教师, 是有福之人。愿与大家一起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文/王臻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