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疫區,溫柔的力量:醫護用真心和關愛,終於解開了患者的心結

網友講述:我是漢川市城隍鎮衛生院的一名護士,抗擊疫情以來,目睹了許多醫患之間攜手戰“疫”的人和事。

馳援疫區,溫柔的力量:醫護用真心和關愛,終於解開了患者的心結

3月5日,我院隔離病區78歲的尹婆婆第二次核酸檢測陰性,達到康復出院的標準。得知這個消息,我有些淚目,不由想起讀書時老師常說的一句話:“面對疾病,醫護與病人是同一個戰壕攜手奮戰的戰友。”

2月23日,病區新轉入一批無症狀感染患者,進行例行登記時,其中的尹婆婆拒不回答醫護人員的詢問,並且拒絕服藥。婆婆情緒低落,不願吃東西,也不準人碰她,每次治療都很抗拒。

馳援疫區,溫柔的力量:醫護用真心和關愛,終於解開了患者的心結

當天晚上值班查房,我看到她沒有睡覺,有時在病房慢慢走動,有時坐在床邊默默哭泣,並且沒戴口罩。院領導得知此情後,研究決定每天晚上安排護士4個小時輪一次班,不間斷陪護尹婆婆。

想到患者和我奶奶年紀差不多,我主動向護士長請纓和老人家接觸溝通。護士長考慮到我剛結婚,正值備孕期,直接近距離接觸無症狀感染者太危險,拒絕了我的請戰。經過再三強調自己會規避風險後,我終於成為陪護團隊成員之一。

我就耐心開解:“病毒不可怕,只要有信心,一起努力,就能戰勝它。”慢慢地,婆婆願意和我交流,還與我拉家常,心情越來越好,也積極配合治療,好好吃飯,病情也慢慢地趨於穩定。

馳援疫區,溫柔的力量:醫護用真心和關愛,終於解開了患者的心結

開始幾日,老人家精神不好,下床需要攙扶。吃飯的時候,我和同事一個人扶著她,一個人餵食。

“想大小便就說,用坐便器就行了,我會清洗乾淨的,莫不好意思,您生病了,不比平時。”當我對她說完這段話後,她向我投過來信任的眼神。就這樣,我們幾個值班護士既當醫療護士又當生活護士,日夜不間斷陪護著她。

輾轉聯繫上老人的兒子,知道婆婆的老伴去年過世後,老人受到刺激,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只要有時間,我就儘量多和她說話。

老人說她有一兒一女,平日裡自己一個人住在老屋。突然,老人話題一轉:“屋裡髒,要清理乾淨,爹爹要回來了,要做飯給爹爹吃。”我趕緊順著她的話說:“好好吃藥,您就可以快點回家。”

漸漸地,老人離不開我了。每當我一出病房,她就問:“幹什麼去,什麼時候再回來?”我趕緊回答:“出去辦點事,忙完了就回來。”

2月28日,我給老人做完護理,她拉著我的防護服,指著她的頭髮和衣服,“您想洗頭嗎?”老人點了點頭。我打來熱水,給她洗頭、吹乾、洗澡、更換衣服。洗完之後,老人唸叨:“好命苦呀,兒子都不來看我。”我趕緊說:“來了的,還帶好吃的來了,您忘記了。”

馳援疫區,溫柔的力量:醫護用真心和關愛,終於解開了患者的心結

解開心結:抗疫之路 ,我們是共同奮鬥的戰友。

3月3日,老人的第一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我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她,還表揚她:“你配合醫生做的好,身體恢復也快。”她對我說:“娃呀,你就像我的孫女,等這個‘鬼’病完了,到我家裡來,我包野菜餃子給你吃。”我趕緊答道:“婆婆,到時我一定去看您。”

她拿出醫院為病人配送的牛奶遞給我,片刻的猶豫之後,我接過了,我想,她需要這份信任。

面對解開心結的老人,我百感交集:面對新冠疫情,我和她何嘗不是在同一個戰壕奮戰的戰友?

其實,新冠肺炎的患者,到了這個階段,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寄託和慰藉。我們耐心細緻地跟病人嘮家常,甚至講笑話,讓病人感到十分親切、溫暖,幫助病人樹立治病的信心,讓病人看到治療的希望,從而讓病人丟棄“心病”。

我們用自己的柔情和溫暖,點點滴滴之間化解病人的焦慮、恐慌、不安和無助的心理,引導病人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出院。

馳援疫區,溫柔的力量:醫護用真心和關愛,終於解開了患者的心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