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田醫案:肝腎陰虛腦中風發熱症驗案

肝腎陰虛(腦中風發熱)症驗案

1981年2月20日,一男性患者,王某60歲,求中醫診治。其家屬述曰:於20天前,一日夜間,發現患者左側肢體癱瘓而疼痛,不能言語,即送醫院治療數日,言語已好轉,但發音不清,左側肢體仍不能活動,大便幹三天未觧,小便不能自主,身發熱,心煩難易入睡。血壓150∕85㎜hg(20.0∕11.3kpa)。胸肺攝片無異常變化,實驗室:血常規,在正常範圍內。體溫波動在37.5℃—38℃左右。曾用抗生素等藥,治療十餘日不驗而來求中醫治療 。

郭俊田醫案:肝腎陰虛腦中風發熱症驗案


刻診:脈弦細,舌貭絳,無苔。患者左側上下肢活動受限,言語不清,體溫37.8℃。

辨症:脈、舌症合參。此乃肝腎陰虛,不能函養肝木,肝風內動,風中腦絡,而致一側肢體功能喪失和失語等。

則:治療益氣活血,補養肝腎之陰。擬補陽還五湯加減而治之

處方:當歸12克,川芎12克,赤芍15克,黃芪30克,牛膝12克,川續斷12克,生地黃15克,麥冬15克,枸杞子30克,女貞子15克,大黃10克.大艽15克,川羗12克。

1981年2月23日復診:上藥服三劑後大便通,睡眠好轉,語言仍不清,左側上下肢仍有疼痛感。體溫降至37.3℃。治療同原方去大黃繼服三劑。

2月26日複診:上藥服後大便通暢應時而下,睡眠好,語言較前清,精神好,小便正常,左側上下肢能伸展,疼痛基本消失,體溫降至正常,治療同上方去生地黃,麥冬,再服三劑。

3月1日再診:左側上下肢伸展基本自如,疼痛消失,血圧150∕85㎜hg(20,0∕11,3kpa)。以上方增損再進三劑以鞏固療效。全程共服中藥12劑

而愈。隨防三月無復發。

按:此症屬肝腎陰虛不能函養木,肝風內動,風中腦絡,陰虛陽浮而發熱,陰血虛不能濡潤筋脈則肢體疼痛,功能喪失。治療用當歸,川芎,赤芍以活血,黃芪以補氣,氣足則推動血液之運行,氣行則血行。牛膝,川斷,滋陰而續筋骨。大艽與川羌同用揉潤筋脈除鳳而止疼。本草綱目:“大艽活血舒筋治關節拘急手足不遂,潮熱等。”枸杞子,女貞子,補養肝腎之陰與生地黃,麥冬合用,藥力平和,既能生津潤燥,又能養陰清熱,既能增液潤腸通便,又能助大黃清熱運送腸道之糟粕,大便通暢則熱退病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