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86萬億元,同比下降15.1%;發生營業成本16.83萬億元,下降14.6%;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94%,同比降低1.34個百分點。

”。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2020年一季度對於工業企業來說可能是多年未見的一個季度。1月下旬以來,國內疫情的爆發導致國內生產部分停滯;再加上3月以來,海外疫情的大面積爆發,導致海外生產同樣出現減產或停滯的狀態;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及物流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受此影響,中國工業市場整體出現較大幅度下滑,行業原有的復甦節奏被打亂。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大部分工業企業銷售業績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僅有少數企業出現逆勢增長,這主要得益於醫療設備、鋰電池、新能源、物流、數據中心等行業的帶動。被譽為“工業母機”的數控行業又是什麼境況呢?

01 行業宏觀背景:內需停滯,外需疲弱

一季度,受國內疫情影響,中國製造業投資出現大幅下滑,其幅度甚至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2020年1-3月,中國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滑25.2%;製造業用電量728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9.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2.5個百分點。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同時疫情在海外擴散,對於外需造成較大沖擊,2020年1-3月,中國出口總額同比下滑11.4%,進口總額出現小幅下滑,-0.7%。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製造業PMI顯示,製造業景氣度在2018年5月見頂,於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進行了接近一年的收縮,2019年四季度有所企穩,PMI連續3個月位於容枯線以上。一季度疫情較為劇烈地打破了製造業擴張勢頭。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在內外需雙重壓力下,一季度自動化行業整體承壓,市場規模263億元、同比下滑12%,部分結構有亮點,包括受疫情衝擊較小的新興行業和疫情受益行業。

2018-2020各季度中國自動化整體市場銷售情況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MIR 睿工業預計二季度行業同比下滑12%,行業復甦時點有待觀察。二季度宏觀經濟層面,MIR 睿工業重點關注:

(1)海外疫情拐點、海外主要經濟體復工復產情況;

(2)國內新老基建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

02 OEM市場表現分化,項目型市場普遍下滑

OEM市場:

2020 Q1市場規模152億元,同比下滑5%。

下游行業中電子及半導體制造、電池製造、消費電子等先進製造業需求較為強勁,分別同比增長18%、15%和13%;紡織機械、電梯和機床等勞動力密集型的、以製造加工為主的傳統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需求承壓,分別同比下滑25%、28%和35%。

2018-2020各季度中國自動化OEM市場銷售情況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各個OEM行業自動化產品增長率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我們選取OEM市場規模排名前十的下游細分行業進行分析,包括機床、電子及半導體制造設備、紡織機械、電梯、包裝機械、電池製造設備、暖通空調、起重機械、物流設備和工業機器人。

電子及半導體、電池製造設備、暖通空調和物流設備等細分行業於2019年Q3領先行業整體開始復甦,2020年Q1受疫情衝擊較少,仍然維持10%以上的增長。背後的原因是以電子半導體、新能源車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符合產業升級大趨勢,產品終端需求宏觀經濟景氣度下滑的大背景下具備韌性。行業自動化客戶多為蘋果、CATL和特斯拉等大型企業,實力雄厚、資本支出較為穩定和持續,同時行業技術密集型的特點也要求相關企業保持自動化資本支出,以提升生產效率,保證競爭優勢。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機床、紡織機械、包裝機械和工業機器人等行業自動化客戶小企業居多,外向型出口比例較高,需求受國內宏觀經濟和海外需求影響較大,抗風險能力較弱。2019年Q4收入增速由負轉正,2020年Q1又重新轉為負數,反應出相關資本支出的較高波動性。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起重機械和電梯行業需求受地產和基建拉動,整體波動小於機床等行業,2020年Q1出現下滑,更多的是受疫情影響下游開工率不足,隨著國內逐步復工復產,行業需求有望企穩回升。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展望二季度,MIR 睿工業預測OEM市場整體下滑7%,下滑幅度超過一季度。主要原因在於機床、紡織等傳統細分行業目前佔比較大,受到內部宏觀經濟和海外需求雙重壓力,二季度恐難有起色。同時如果二季度海外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新興產業的需求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項目型市場:

2020Q1市場規模110億元、同比下滑21%,化工、市政、石化、電力和冶金等主要行業分別同比下滑32%、13%、11%、27%和17%。

2018-2020各季度中國自動化項目型市場銷售情況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各個項目型行業自動化產品增長率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項目型市場最大的五個下游,化工、市政、石化、電力和冶金表現趨同,2019年全年增長,2020年受到國內疫情衝擊,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展望二季度,MIR 睿工業預測項目型市場整體下滑18%,下滑幅度小於一季度。一方面國內逐步復工復產,項目開工率有所恢復,對行業需求有較好的支撐,另一方面由於2019年全年基數較高,行業增速轉正的壓力仍然很大。

03 伺服表現最強,低壓變頻器表現偏弱

2020年一季度,與OEM市場強於項目型市場的需求格局相應,伺服變現最強,同比增長1%,成為唯一取得正增長的品類;低壓變頻器表現較差,下滑19%;表現介於中間的是小型PLC(下滑2%)、HMI(下滑5%)、中大型PLC(下滑7%)。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具體到廠商來看,供應鏈問題對於工廠分佈在全球的歐系和日系品牌影響較為明顯。受全球疫情影響,部分國家已經停工停產、物流受阻,導致自動化的核心零部件缺貨嚴重,例如IGBT、電容、電阻等。本土主流自動化公司,尤其是產品線覆蓋PLC和伺服的廠商,受口罩機,CT設備等疫情受益行業拉動,取得了逆勢增長,例如:信捷電氣、拓斯達、匯川技術、禾川、步科等。

04 各陣營自動化廠商:主要產品市場份額變化情況

伺服

近幾年,隨著歐美品牌向中端市場的下探,以及本土品牌向中端市場的滲透;在雙重壓力下,導致中端市場的競爭更加白熱化,日系廠商的市場份額逐年下降;在此背景下,日系廠商也在積極響應市場的變化,逐漸從通用型產品供應商向通用和專用型產品組合供應商方向發展,並可提供部分行業的打包解決方案。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PLC市場:

2017-2019年,隨著歐美廠商逐漸佈局PLC中端市場,並推出高性價比的產品,搶佔了一部分日系品牌市場;而本土品牌市場份額相對穩定。

2020年一季度,受益於醫療設備的爆發式增長,國產品牌以高性價比和交貨週期短的優勢,快速佈局醫療設備行業,尤其是口罩機行業,促使國產品牌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PLC市場份額提升較快,尤其是小型PLC市場。部分日系主流PLC廠商復工相對較早,並在物流、鋰電池、電子半導體、醫療設備等行業的拉動下,出貨量同比增速高於歐美品牌,市場份額有所提升。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低壓變頻器:

2017-2019年,歐美系主流廠商及本土龍頭廠商憑藉高性價比的產品佈局中端市場,甚至歐美系在某些客戶上價格低於日系價格;在雙重擠壓下,日系廠商份額有所下降;另外, 由於2018-2019年的項目型市場好於OEM市場,歐美系廠商受益於項目型市場的拉動,其市場份額提升較快,而本土品牌主要佈局OEM市場,市場份額提升相對緩慢。

2020年一季度,某些歐美系和日系廠商由於自有供應鏈的保障,並未像其他廠商一樣出現缺貨問題,在保證自己原有市場份額的基礎上,略有提升。由於部分國產廠商的核心元器件為進口產品,導致部分本土廠商出現供貨問題,市場份額有所下降。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你所在的行業還好嗎?

(數據來源:MIR Databank)

展望全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仍在,挑戰依然嚴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