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眾所周知,就是因為火槍的發展壯大才徹底擊碎了武士們的堅固盔甲,使其從最重要的保命道具,變成了裝飾家庭內景的裝飾品,變成了一種文化符號。

恩格斯說:‘火藥將騎士階級炸得粉碎’,我覺得再精確一點就是:‘火槍把騎士階級打包送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犀利的火槍徹底改變了自古以來的戰爭方式,把戰爭藝術推到新的高度,打破了矛與盾的千年糾結,在現代防彈衣出現以前,用無可爭辯的事實證明了矛(槍)比盾(鎧甲)厲害,但武士們也沒有直接放棄治療,事實上自火槍出現開始他們就在不斷的發展著防護技術,期望得到一種能擋住同時期火槍射擊的防護裝備(鎧甲、盾牌),但事與願違,從十五世紀後半葉開始就極少有防護裝備能擋住同時期火槍的轟擊。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們在製造能擋住子彈的防護裝備時,第一反應就是加厚鎧甲。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歐洲地區以往2~3毫米厚就能擋住絕大多數箭矢射擊的板甲,在威力巨大的火槍面前根本不夠看,因為火槍發射的鉛彈能輕易撕裂這種厚度的鎧甲,要想擋住子彈就只能繼續加厚,所以這一時期5毫米以上的板甲不斷湧現,甚至研發出了雙層甚至三層板甲。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比單層板甲防護力更強的雙層板甲

但是鎧甲加厚的同時,另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鎧甲重量增長到了一個人們根本無法接受的程度,人穿上別說跑了,能不能長時間站立都是一個大問題,所以在此時所謂的四分之三甲大行其道,不是戰士們不想穿防護力更強的全身板甲,而是根本沒法穿,騎兵們還有戰馬分擔重量,而步兵們就只能穿上閹割強化後的鎧甲,到後來連騎兵也只穿胸甲和頭盔了。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歐洲鎧甲發展示意圖,最上面的是模範軍,裝備著鐵質頭盔和皮大衣。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步兵用的四分之三甲

更慘的是火槍的迅猛發展,讓步兵們連半身甲都沒得穿了,因為就算子彈打不穿鎧甲,其所攜帶的力量也照樣會直接轟擊在鎧甲上,使鎧甲發生形變對人造成鈍擊,而且一旦遭遇近距離射擊,還是逃不過一個死字,所以與其背上一個沒啥用的烏龜殼,還不如光身賭一賭敵方感人的命中率呢!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被擊穿的鎧甲,看這傷口應該是中了霰彈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日本所謂的南蠻胴,其實就是歐洲航海者帶到日本去的板甲,鎧甲上的凹陷就是鐵炮(火繩槍)所傷。

有傳言稱武士們得到新板甲的時候會用火槍射擊,若是板甲被擊穿,製造板甲的工匠就要被砍腦袋

同時期的中國雖然沒有板甲,但是也在傳統的札甲上下過類似的功夫,但結果和歐洲人的遭遇大同小異,其遇到的困難比歐洲的同行更大,因為本身同樣防護力下札甲就比板甲要重,更不要說經過特殊加厚過的札甲了,雖然札甲損壞了可以輕鬆的更換上新的甲片,但是札甲遭受火槍射擊的‘鈍傷’也比板甲重。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中國傳統札甲

板甲遠距離遭受火槍射擊後要是運氣不錯,能憑藉本身經過塑形的雞胸狀大塊板狀結構承擔絕大多數的力量,而札甲因為是由幾千片甲片互相連接構成的所以沒有這種結構優勢,只能靠武士的肉體硬接子彈的力量,雖說札甲有甲片疊加優勢,但力量不是一兩層厚衣物能分散的開的,所以中國更早的放棄了加厚這條不歸路,轉而研究起復合鎧甲。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匈牙利人使用9mm手槍射擊復原的阿瓦爾甲,不能擊穿(甲片使用的是現代2mm鋼)。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15毫米口徑火門槍,動能240焦,未能穿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11.43毫米簧輪手槍,動能404焦,未能穿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11.43毫米口徑火繩槍,動能604焦,穿透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17.5毫米燧發滑膛步槍,2200餘焦,連人帶甲一起穿透。

大家要是瞭解歷史,可以發現棉甲大面積裝備的時期正好是中國火器大發展的時候——元末明初,這絕不是巧合,這正是多種因素而堆積出的結果,正是火器的大發展才造成了傳統鎧甲的弱勢,逼迫著其向前發展。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棉甲

大家聽到棉甲這個詞的時候一定不要望文生義,以為棉甲就只是棉布做的鎧甲,確實有一部分棉甲是單純用棉花做出來的,和胖棉襖沒什麼區別,可以單穿也可以和其他鎧甲混穿,說到底還是一種棉襖。、

製作方法:“棉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縫如夾襖,兩臂過用腳踹實,以不胖脹為度,曬乾收用。見雨不重、黴鬒不爛,鳥銃不能大傷。”出自明代朱國禎著的《湧幢小品》。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三眼銃,射程近,命中率感人,值七錢銀子,約等於26克白銀。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鳥銃口徑6~20mm都有,但多為小口徑,射程不錯,“倭丸只到百餘步,中原之丸可至二百步"《李朝實錄》。

不過還有一種棉甲的結構不是這樣的,這種棉甲現在一般稱為布面鐵甲,也就是電視劇裡面經常出現在清宮劇裡面的那種帶著避雷針(盔槍)的鎧甲,這種棉甲是由複合材料做成的,又分為‘明甲’與‘暗甲’兩種。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現在被稱為布面鐵甲的棉甲,古代沒有布面鐵甲這種稱呼。

‘明甲’的是以棉膽為底,將鐵甲片以札甲形式連綴其上,或者直接將鐵網包覆於棉膽之外;‘暗甲’則表裡都是用棉布製作,但是用泡釘固定鐵片作為內襯,因為甲片隱藏在棉布裡,平常根本看不見,所以稱為暗甲。

這類棉甲禦寒、防護兩不耽誤,當然指望它能完全防護住火槍的射擊那是不可能的,但遠距離面對小口徑的火器如三眼銃、鳥銃時,還是有不錯的防護能力。

在這裡插一句題外話,大家千萬別以為它叫棉甲就以為這種鎧甲很輕,是個人都能穿,明朝大才子唐順之在《武編》有一篇“邊軍勞苦”,裡面記載了戍邊將士鎧甲、戰裙、遮臂等具共重45斤,鐵盔、腦蓋重7斤,再加上護心鐵、腰刀、弓箭等等,共計88斤,士兵們深受其苦,期望能減輕重量。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棉甲,但這好像是儀式甲,內部沒有甲片,泡釘只是裝飾。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內襯甲片的鐵靴

明末戰爭時期,面對大量裝備火器的明軍,後金(清朝)製作出比明軍更厚實的棉甲,甚至會給負責衝陣、攻城的士兵套上兩層鎧甲,這樣面對明軍的遠程火器時,才能保證士兵在中遠距離的安全。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而這種棉甲也確實對火槍有防護力,比如明萬曆年間的抗日援朝中,明軍指揮官李如柏的頭盔被倭銃擊中,幸虧盔中綿厚,才未至重傷。

在明代中後期和倭寇以及國內的反叛勢力作戰的明軍為了抵擋敵軍的火器,大開腦洞發明了許多防彈裝備,比如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抗日軍民用溼棉被+八仙桌做成的‘土坦克’,其實早在明朝時期就有雛形了,甚至明軍在面對敵方的火器時還會把溼棉被打溼後掛起來,以用來阻擋敵方遠程武器,但是這種裝備也只能阻擋遠距離或小口徑火器,遇到威力大一點的火器就不好使。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溼棉被+八仙桌+土+獨輪車=土坦克,真的能防住子彈!

明萬曆三大徵的抗日援朝戰爭中,明軍為應對日軍的火器,特地在戰前準備了高七尺(約2.3米)、闊一丈二尺(3.8米)的大棉被,戰爭開打時就把其打溼掛起來遮擋鉛彈,但是沒想到日本的火槍已經發展出了很大的威力,所以棉被的作用聊勝於無,明朝兵部左侍郎宋應昌特地找了日軍鐵炮(火繩槍)做射擊實驗,結果發現鐵炮在八十步之外能擊穿二層溼毯被子,五十步之外則能擊破三至四層溼毯被子。故此,宋應昌建議入朝將士臨陣作戰時,要先在敵營四百步之外施放大將軍炮糊日軍一臉,等到日軍鐵炮射完彈丸之後,再向前進軍。

溼棉被雖然防不住日軍的鐵炮,但是對小口徑鳥銃卻有很好的防護力,還可以掛在戰船上防火箭等火器。就因為溼棉被的簡單易得、防護有效,所以一直沿用到清朝,甚至出現了一種被稱為‘滾被手’的特殊士兵。“滾被者,用一大棉被厚二寸,一人執之,雙手有刀。如箭至,即張被遮候;箭過,即卷被持刀滾進,斫人馬足。”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冬,康熙帝在北京景山召見林興珠,當談及“火器之利,因問所以御之者”時,興珠回答說:“惟滾被為第一。”康熙問“滾被”為何物,興珠回答“即人家所棉被也”。康熙笑說:“是何能也?”興珠回答:“柔能制剛耳。”並詳言其進退滾閃之法。康熙點頭讚許,又問:“滾被之外,更有何法?”興珠答:“有滾牌,臣家有其器。”康熙帝立命取至,又問:“汝家有能用此牌之人否?”興珠召集家人六人,在康熙帝御前表演。“興珠年老,然持藤牌而舞,辟易萬夫。前躍八尺,後退一丈,不可敵也”。康熙帝“命善射者數人,以雹頭射之,數發皆不能中。矢未發已滾至面前,疾于飛鳥”(《廣陽雜記》)。

除了上述這些裝備,明軍還掌握了‘軟壁’的製作方法,“以木作架,高七尺,闊六尺,以舊綿絮被掛上,張陣前堵鉛彈,釘板可攔路。”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在明軍眾多防護火器的裝備中,我認為比較有意思、有作用的是一種被稱為‘剛柔牌’的盾牌,這種盾牌就記載在戚繼光編寫的《紀效新書》中。

其法:以輕木為長桄,中用一檔,牌身如木牌大。先用生牛皮二層釘之,皮裡用好蠶綿三斤,用布裝為一袋,貼牛皮之裡;用分水薄綿紙,每二張鬆鬆團為一球,挨行擺之;又用蠶綿五斤,裝布袋一幅,蓋之四邊,竹釘定固。通用灰漆四明,裡面布處用油厚塗,使不入水;除此之外,或以鐵為鋒,或雲用鵝毛、人發,或用密紙,或用皮漆,或用竹木而尖其脊。餘曾極其智慮,博採萬口之說,盡以製造之方,所費不知幾百金,而竟皆不能遮銜鉛子,未有勝此法者也。

明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個“黑科技”!可以擋住火槍射擊

▲複合型盾牌

按照記載,這種剛柔牌重十五斤,能在大概七十米的距離抵禦住火槍的射擊,但是當距離縮短到四五十米時就抵擋不住火槍射擊了,這種盾牌雖然防彈效果還可以,但是有一個天大的問題造成了它不可能大規模裝備,那就是它tma貴了,“重可十五斤,計費五兩以上,只苦於價重,而官司不能辦耳。”

一面就要五兩銀子!而且只能抵擋中遠程子彈,以明朝那糟糕的財政,士兵每月一兩的餉銀和人頭賞金都不一定能發全,還指望他大規模配備這種性價比的防護裝備嗎?

明朝亡於農民起義、亡於後金崛起、亡於士大夫、也亡於爛透了的財政!

除了這些之外,明軍還有很多防彈黑科技,比如需要用到穿山甲的防彈鎧甲、最像現代防彈衣的緝甲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