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柯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Samer Hattar、Diego Carlos Fernandez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視網膜神經可影響食物攝入信號。
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4月22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研究人員測試了視網膜輸入是否調節了對非光信號的傳輸,例如限時餵養。
通過固有的光敏性視網膜神經節細胞(ipRGCs),光信息傳遞到視交叉上核(SCN)–中央晝夜節律起搏器–以及脈間小葉(IGL)。
研究人員發現,從出生後早期階段缺乏ipRGCs的成年小鼠對限時進食的傳輸能力受損,而在後期階段ipRGCs的敲除則沒有效果。
產後早期的ipRGC神經分佈會影響表達神經肽Y(NPY)的IGL神經元(以下簡稱IGLNPY神經元),並指導功能性IGLNPY-SCN迴路的構建。
此外,在成年小鼠中使IGLNPY神經元沉默可模仿出生後早期ipRGC敲除產生的缺陷,而SCN中IGLNPY末端的急性抑制降低了食物預期活力。
因此,在產後早期對ipRGCs的神經分佈可以調節IGLNPY-SCN迴路,從而可以影響限時進食。
據介紹,光照和食物供應量的每日變化是影響晝夜節律的主要時間線索。
然而,對於將這些時間信息如何整合從而影響晝夜節律的迴路知之甚少。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04-1
小柯報道: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20/4/202042314261918856063.shtm
閱讀更多 科學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