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投中百度、美團、拼多多,光速中國宓群稱接下來看好這個領域

12月初的上海陰雨綿綿,剛從美國回來的光速中國創始合夥人宓群在新茂大廈21樓接受完上午的採訪,下午又要匆匆趕往張江約見一個創業公司的CEO談項目,晚上他要飛往北京,路途中還少不了和光速在美國、印度同事的交流。在許多知名中國互聯網公司背後,諸如百度(BIDU:NASDQ)、美團點評(3690.HK)、拼多多(PDD:NASDQ)、趕集(被58併購,WUBA:NYSE)、迅雷(XNET:NASDQ)、融360 (JT:NYSE)、MediaV(被奇虎360收購)等背後,都有宓群早期投資的手筆。作為一名互聯網投資老兵,十多年如一日,他每一天的工作狀態還是,每天都在和創業者交流。

他曾投中百度、美團、拼多多,光速中國宓群稱接下來看好這個領域

光速中國創始合夥人 宓群


儘管國內市場遭遇資本寒冬的衝擊,但是在海外投資人眼中,充滿了各種機會的中國仍然是晴空萬里,全球最頂端投資人的資產配置裡,中國是必須的因子。而今年以來,投資界最關注的就是拼多多的故事,和黃崢相識14年的“人品”背書也使得宓群能果斷出手,當這個新晉的社交電商獨角獸還在襁褓中時就下了重金,成為了他近期最滿意的投資之一,同樣讓他值得驕傲的還有11年前就投資的大眾點評(現稱美團點評)今年在香港成功上市。

採訪過程中他反覆強調,早期投資關鍵在投人,而事實上他很多的成功投資案例都是在公司最早期,甚至是沒有商業計劃書時候就參與其中。除了信任關係,更多的是對行業的洞察和前沿的精準判斷。在合夥人眼中,宓群是勤奮的好戰友;在同事心裡,宓群是低調的BOSS,在創業者面前,宓群是儒雅的引路人。

尋找新變化、發現新機會、耐心陪跑,宓群和他所帶領的光速中國基金,也如同光速一般發展,近兩年有5家早期投資的公司實現境內外IPO,早期投資蟄伏已久的努力正在慢慢開花結果。

從技術大咖到投資人

在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中讀書期間,宓群參加了各類數學和計算機競賽,脫穎而出並獲獎無數,畢業時被保送進入復旦大學。不過他並沒有選擇計算機,父母都是華東師範大學的物理教授,從小耳濡目染的影響,加上他想在畢業後出國留學,本科最終選擇了物理專業。

在復旦大學宓群也是學霸級人物,“跳級”成功後他提前獲得物理學士學位,之後赴美留學,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電子工程研究生,拿到的是為數不多的李政道獎學金及普林斯頓大學的獎學金。

宓群在普林斯頓還未畢業期間,在英特爾暑期實習時共同發明了閃存芯片多比特技術,經公司勸說就留在了英特爾。七年時間裡先後擔任工程,產品和市場拓展等多個部門的管理職務,並有14項硬科技方面的美國專利,他共同發明的閃存多比特存儲技術,發展成為了英特爾數十億美元的閃存業務。

離開英特爾後,剛剛成立的谷歌向宓群拋出了橄欖枝,但他婉拒了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 布林(SergeyBrin)的加盟邀約,選擇了自己創業,共同創立了提供全球範圍的網絡通訊產品及服務的公司iTelco Communications。雖然與“谷歌第20號員工”擦肩而過,但與谷歌的緣分仍在,2003年,宓群正式加入谷歌。他身上兼具東方的內斂嚴謹與西方的開放創新的特質,被總部委任作為谷歌中國的首席代表負責開拓中國市場,成為“谷歌中國第一人”。

用他的話來說,谷歌的創新能力是全世界最強的,在谷歌工作期間形成的對互聯網行業的洞察力和培養看問題的前沿視角是轉型做投資的最佳利器。“我當年在谷歌的時候,所有的工作籌備都是從零開始,在設計產品時很重要的一點不是看當下什麼東西最火,因為產品研發需要時間週期,更多的是要看未來3年到5年行業發展趨勢,再結合中國用戶的需求和喜好。其實和現在創業公司設計產品的思路很類似,這對日後做VC投資也很有幫助。”他說。

除了負責戰略和產品,宓群還主導投資了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公司,包括百度(NASDAQ: BIDU)、美團點評(3690.HK)、迅雷(NASDAQ: XNET)和趕集 (被58併購,NYSE: WUBA)。

從技術大咖到投資人,看起來是跨界,但背後卻是千絲萬縷的貫通。在經歷了一系列投資項目後,宓群發現自己非常喜歡那種能夠幫助到創業企業的感覺。這或許與他自己有過創業經歷有關,彼此之間能夠形成共鳴。宓群也因此把投資作為自己事業的新起點,在2008年作為全球合夥人加入美國光速創業投資基金,三年後聯合創辦了光速中國,專注早期A輪、B輪的投資。

投資中國仍是主流

2004年6月,硅谷銀行組織包括紅杉、凱雷、紅點、經緯創投、NEA、KPCB、DCM等25人美國知名風投團隊前來中國考察,如果把這次美國VC中國行視作為美元基金啟動中國大幕的引擎,那麼2005年則可以定義為美元風投的中國元年。數據顯示,2005年,在中國從事創投業務的境內外機構共募集40億美元新基金,創造了當時的歷史新高。

宓群也看到了美元基金在中國的發展潛力,在谷歌的成功投資讓他找到了事業的興奮點,但由於決策體制和總部對中國市場的不瞭解,遺憾錯過了對騰訊、高德的投資。他2008年加入美國光速時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讓光速中國的決策、運營完全獨立出來。經過10年的發展,目前光速中國管理資金規模10億美元,在早期投資階段已投出了許多獨角獸企業。

宓群指出,美元基金在試圖尋找一些改變世界的偉大公司,對於整個中國的VC行業和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主要是因為:第一、互聯網大的平臺公司在成長初期都有比較高的風險,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盈利甚至上市時都沒有盈利,但最後盈利時往往會規模很大,這需要有長線眼光的基金來投資。比如亞馬遜20年都沒有盈利,當亞馬遜可以盈利的時候,他們選擇將現金流投入到新業務的研發中,在美國市值曾經也超過萬億美元。而人民幣基金很難去投這類公司,目前A股的上市規則需要企業有盈利,這是很大的制度限制;第二、美元基金的歷史更長,從LP的角度來看,美元基金的LP更多的是機構投資者,投資理念相對成熟,對於回報的長週期有預期,所以未來美元基金仍然會在支持中國互聯網和硬科技公司的發展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儘管有中美貿易戰,來自美國、歐洲、亞洲的美元基金的養老金、大學基金、主權基金等機構投資人,仍然非常看好中國,中國的風投市場體量和創新從全球最頂端投資人的資產配置來看,都是必選項。所以今年美元的募資基本沒有受到市場寒冬的影響,但資金會更多地流向頭部的機構,”宓群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人民幣基金長期來看是有大的發展潛力,但是會有周期性的波動。中國LP發展歷史比較短,機構性的LP數量少,在融資的時候容易出現冰火兩重天,前幾年會特別容易募資,而今年就遭遇募資寒冬,這種不穩定性造成了人民幣基金髮展的起伏。”

尋找下一個“拼多多”

儘管今年整個行業所處的環境比較嚴峻,但總有希望的“新星”冒出給行業帶來驚喜,比如三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我們美國同事和印度同事都對拼多多很感興趣,主動和我們探討學習關於它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方式,如何在短短3年多的時間內發展如此迅速。”宓群笑著說,“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以前都是我們關注海外成功案例,對比發現中國的機會,但不可否認中國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已超過美國,越來越多的海外同事在和我們交流中國市場的創新。”

不僅海外投資者關注,拼多多也成為國內很多創投機構研究的經典投資案例之一,宓群更是把拼多多視為近年最滿意的投資作品,他也坦言拼多多的快速發展是沒有預想到的。

“我和黃崢認識14年,拼多多是他創業的第三個公司,在創辦拼多多之前就和我有商量,最初是想做O2O方向的項目,但通過深度洞悉用戶的消費需求,最後切入到電商並進行了創新,強調社交屬性,把社交關係和產品的顆粒度打磨到極致,拼多多有點像電商裡的Facebook和微信,通過熟人之間進行信息的傳遞,拼單模式讓商品促成了高效的信息匹配,在滿足用戶實際且有效需求的同時,提升了供應鏈的效率和質量。”他說,“因為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在減少,社交平臺的流量是新的機會。除了電商,教育也是一個大的賽道,好的產品和體驗通過社交的方式來傳播是一個趨勢。”

在宓群眼中,黃崢是國內非常少的有戰略眼光和思考的創業者,為人也謙遜和低調,是學習能力極其強的創業者。黃崢創業11年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能夠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更多的是一種有格局性的戰略思維。

除了拼多多,同樣今年在香港上市的美團點評也是宓群得意之作,11年前移動互聯網還沒有發展起來,但他嗅到了與地理位置相關的做本地服務的公司有崛起的潛力,彼時大眾點評正處於發展早期,商業模式尚並不清晰,但他認為 “點評模式”具有獨特的網絡效應,經過時間積累容易形成競爭壁壘,在即將到來的移動互聯網浪潮中也更有可能爆發,在估值只有2000萬美元的時候就果斷出手投資了當時沒有一分錢收入的大眾點評。“在所謂風口還沒起來的時候,我們選擇更多的去看未來3-5年的行業趨勢變化相關的創業公司。”宓群說,因為對大眾點評的持續看好,2011年他也代表光速中國再次投資了大眾點評,與公司二度“牽手”。但他也有頗為遺憾錯過的項目,今日頭條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今日頭條計劃進行B輪融資,當時張一鳴找過我,想做個性化的新聞推送,當時我判斷新浪新聞是最大的,搜狐也有做相關的事情,用戶可以選擇的新聞平臺很多,機會有但是比較難做。”但現在回想起來,他覺得當時判斷失誤的兩點原因,第一是缺乏對創始人的全面瞭解,其實張一鳴本人是非常善於思考的;第二是早期時候看到的公司狀態,並不能決定它未來的發展方向。風險投資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未來,而非停留在當下。

看好硬科技投資前景

談及對投資前景的展望,宓群認為互聯網的機會還是有的,在未來更大的機會在硬科技公司,尤其是中美貿易戰凸顯了中國在高科技創新領域,包括芯片、核心硬件技術等方面的不足。目前中國的創新領先是在移動互聯網應用層面和商業模式方面,真正核心的硬科技和國際相比仍然很落後。中國需要自己擁有硬科技的技術和公司,對於VC來說是非常好的投資機會。

根據宓群自己的說法,“因為對高科技和互聯網行業都很瞭解,能夠為這兩方面的創業者提供除資金以外的更多幫助,包括戰略方向,產品定位和行業資源介紹。”

以他熟悉的芯片領域為例,研發週期比互聯網更長,通常來講芯片的設計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才能去流片然後生產,再放入客戶系統測試。芯片從設計到銷售最快需要2年時間,週期長資金需求大,意味著對團隊的專業要求很高,尤其是在初期需要更多投入,流片一次多則需要上百萬美元的費用。此外,研發定位不準或者研發出錯的成本也非常高,基於此芯片的定位很重要,市場規模有多大,都需要非常專業的判斷。

“我們4年前投資的高速光通信模組公司中際旭創,他們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公司。人工智能需要並行計算大大增加了網絡傳輸數據的需求,服務器與服務器之間的傳輸就需要用到旭創科技的光通訊產品。未來隨著AI的快速崛起,CPU向GPU過渡,對於雲服務數據中心的需求進一步爆發,相關的光電轉換需求會更加迫切,全球最大的雲計算公司谷歌、亞馬遜、阿里等巨頭現都已是中際旭創的客戶。這家位於蘇州的由海歸創辦的硬科技獨角獸公司去年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市值超過了200億人民幣。”

激光雷達、無人駕駛、人工智能、高精地圖、機器人等都是光速中國佈局的硬科技賽道,宓群舉例今年初投資的做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的禾賽科技,創始人是3位斯坦福和UIUC的博士,將產品做到了極致。業務在今年增長了6倍,歐美市場擁有頂級客戶,公司已經開始盈利。此外,還有無人駕駛貨車領域的智加,做人工智能芯片公司的AIC等。

今年光速中國團隊接觸的項目差不多有近1000個,但仍然保持每年大概20-30家的投資節奏。宓群說資本寒冬時創業的人都不會是投機心態,而是真正有實力和看好行業機會的創業者,他認為成功的創業者都有執著、堅持、專注且洞察力強的特點,往往具備成長型思維,同時擁有戰略思考的眼界及格局。光速中國的理念是,自己也是創業者,希望在創業道路上與之共同成長。與此同時,2019年也會更積極地去投資和佈局,在光速全球資源的協同效應下,更多元地支持優秀的早期創業者,放眼全球市場,做未來全球創新的領跑者。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他曾投中百度、美團、拼多多,光速中國宓群稱接下來看好這個領域

  • 2019年營業額500萬以上!
  •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有需要做股權融資,對接投資人請點擊左下角鏈接填寫項目信息!會有專業人員聯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