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範閒醉酒吟詩百篇,從詩文化裡談李白杜甫

近日,《慶於年》熱播,範閒醉酒吟詩百篇的場面更是看的大家直呼過癮。

在驚歎張若昀的演技之餘,“九年義務教育中你背過的詩”話題也一度引起大眾熱議,千百年前的文化又一次席捲而來,那些沉澱了千年的詩句,又再一次在人們之間津津樂道,口耳相傳

《慶餘年》範閒醉酒吟詩百篇,從詩文化裡談李白杜甫

《慶餘年》範閒醉後吟詩

說起中國詩文化,其實發展歷史已久,真要追根溯源的話,還要從先秦時期的《詩經》說起。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關雎》

寥寥幾句,便將天地的廣闊和詩人的心情躍然詩中,這便是中國詩的魅力。

先秦以後,中國詩不斷髮展,期間踴躍出了不少傑出詩人,比如建安時期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西晉時期的“三張(張載、張協、張亢)”“二陸(陸機、陸雲)”、東晉時期的陶淵明等,都曾作出了傑出的詩作,至今還在被人們吟誦學習。

但詩成體系蓬勃發展,還得從“唐詩宋詞元曲”的唐朝說起,說到唐朝詩壇,人才輩出,但不得不提兩個人物,一個是詩仙李白,一個是詩聖杜甫。

《慶餘年》範閒醉酒吟詩百篇,從詩文化裡談李白杜甫

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

詩仙李白

李白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生於千年後的我們可能無法從這句幹禿禿的話裡感受到詩仙的風采和才情,但從詩人曾留下的詩作中,依舊可以略窺一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李白

短短兩句,將天地的廣闊與時光的荏苒描寫的淋漓盡致,我彷彿與詩人融為一體,隔著千年的時光長河與詩人悲喜同享,李白作詩,句句都帶著看似不經意的精緻和浪漫,讓人讀來朗朗上口,讀後又回味悠長。

怪不得余光中曾這樣評李白:

酒入愁腸,七分化作月光,餘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余光中《尋李白》

李白的豪氣,體現在詩裡,卻也不僅僅體現在詩裡。

《新唐書·李白傳》曾載曰:

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李白傳》

我一直覺得,李白身上的豪氣,也體現在他的酒和劍上。

《慶餘年》範閒醉酒吟詩百篇,從詩文化裡談李白杜甫

詩仙李白

生於盛唐時期的李白,自小受黃老列莊思想的影響,性格豪放不羈,不僅喜詩,亦喜劍,詩寫的是“李白斗酒詩百篇”,劍舞的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可能正是因著這份“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的性格,李白才有了這份飲酒寫詩舞劍的風流。

於是賀知章評李白:“子,謫仙人也!

我好像突然懂了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懂了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懂了他為何讓高力士脫靴,為何讓楊貴妃研磨。

文人自有文人風骨,如果世間汙濁,何妨“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呢?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將進酒》李白

只有這樣灑脫的李白,才寫得出這樣狂放的詩句。

詩聖杜甫

李白生於盛唐,杜甫卻堪堪比李白晚了幾年,錯過了盛唐,趕上了安史之亂。

《慶餘年》範閒醉酒吟詩百篇,從詩文化裡談李白杜甫

詩聖杜甫

可能是人世間的悲哀見得太多,於是杜甫的詩裡也帶上了悲色,讓人讀來總有一種悲哀的壯闊

是的,是悲哀的壯闊。

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悲哀,

也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壯闊,

更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無奈。

史書世人談杜甫,首先四字便是“憂國憂民”,我讀杜甫,心裡想的也只有四字。

憂國憂民。

杜甫一生都把國與民當他的子,看著山河滿目瘡痍,他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於是他登高,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杜甫

他蝸居在家,又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杜工部(杜甫)當得起偉大二字。

讀杜甫,猶如在讀一本晚唐的史。

詩是詩人的心情,杜甫的詩是杜甫的難過。

《新唐書·杜甫傳》曾載:

數嘗寇亂,挺節無所汙,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雲。——《杜甫傳》

詩聖不管身居於何處,佔據心頭的都是國與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杜甫做到了。

“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垂老別》杜甫

如此心懷天下,方為詩人,

如此詩人,方為中國脊樑。

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朱德元帥為杜甫草堂題詞

《慶餘年》範閒醉酒吟詩百篇,從詩文化裡談李白杜甫

杜甫草堂

結語

李白浪漫狂放,杜甫家國天下,中國詩的成就卻不止於此,李杜之前有王勃,他們同期有白居易、劉禹錫、王維、崔顥……他們之後有一整個宋朝,一整個元明清。

還有近現代,還有21世紀的我們。

中國詩的文化也不僅僅只是韻律上的“平仄仄平”,更深層的內容應該是詩人的風骨和修養。

是中國千百年來各種文化的揉合和體現。

中國詩文化千古傳承,如今我們也在傳承,從教科書裡收錄的古詩,到中央臺興辦的“詩詞大會”,再到各種電視劇裡主角吟誦的詩詞,還有各種詩詞創作大賽,都說明我們在傳承。

《慶餘年》範閒醉酒吟詩百篇,從詩文化裡談李白杜甫

詩詞大會

正如毛主席所言:“數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傳承中華文化,還看今朝。

還看21世紀的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