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1600 年前,一片纖薄的花瓣命運般地飄落入履中天皇的酒杯。自此,這朵嬌豔之花開始憑著自己輕薄的身量和易逝的風華承載起大和民族的喜悅與悲愁。

據《日本後記》記載,在公元 812 年,嵯峨天皇舉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賞櫻大會,被認為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賞櫻活動。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1598 年 4 月 20 日,豐臣秀吉攜家眷臣屬共 1300 人同往京都醍醐寺賞櫻花。©尾形月耕《日本花図絵》


至慶長三年(1598 年)的春天,開闢桃山時代的大名豐臣秀吉一聲令下,一場名留史冊的櫻花盛宴(史稱 “醍醐の花見” )在京都醍醐寺絢爛上演。當日,秀吉的結髮妻子寧寧憑藉著一道撒著糖漬櫻花花瓣的甜湯,力壓奉上豪華武家料理的 “西丸夫人” 茶茶,獲得了豐臣秀吉的青睞。5 個月後,62 歲的豐臣秀吉匆匆離世,“醍醐の花見” 的盛況卻延續至今,每年四月按期在醍醐寺舉行。

賞櫻活動一路從貴族階級走向民間,到了江戶時代(1603年 ~ 1867年),終於演變為平民百姓皆可參與的風俗活動。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物哀” 是日本人審美意識的主體和底流,其源頭要追溯至《源氏物語》。在他們眼中,櫻花之美,最美在飄落的剎那,而思索如何將這種美留存下來 —— 櫻花食物應運而生。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日本傳統點心櫻餅有關東、關西兩種做法。©人民網


將開至七分的八重櫻加梅醋與鹽醃漬製成乾花,可久存經年。衝入熱水即成櫻湯,是日式婚禮及慶祝場合中常見的一款飲品。裹著鹽漬櫻葉的櫻餅是櫻花入饌的經典之作,於享保年間(1716 年 ~ 1736 年,屬江戶時代)誕生後,分化出了兩個派別 —— 關東風的櫻餅使用小麥粉做的烤餅皮,對摺夾入豆沙餡;關西風則用粗製的帶顆粒感的糯米包裹住豆沙餡,揉成團狀。封著重重櫻瓣的水信玄餅晶瑩剔透、入口即化,將櫻之味直延續到盛夏。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日本便利店中隨處可見應季上市的櫻花味點心。©オウリン


還有櫻花大福、櫻花飯糰、櫻花奶油三明治、櫻花蕎麥麵、櫻花壽司、櫻花啤酒……從街景到餐桌之上,春天的日本彷彿被籠罩在一層淡粉色的柔光之中。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當我們提及桂花、槐花,鼻尖都彷彿可以嗅見甜膩的濃香;而談到櫻花,記憶則全然由視覺主導——我們腦中映刻著 “櫻吹雪” 的風姿,有關味道的記憶卻很模糊。

全因櫻花本就香氣清淡、滋味不濃。即便站在一棵開至荼蘼的櫻花樹下猛勁兒去嗅,也幾乎不會感受到任何特殊氣味。把飄落的櫻花花瓣揉碎了湊近聞,不過一點點平凡草木植物的青澀氣。若再經過重重烹調料理製作成食物,存留的本味已經微乎其微。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上野公園賞櫻人潮。©Singtao.ca


既然櫻花本無味,那麼 “櫻花味” 這個概念到底從何而來呢?這就要說回那枚誕生於江戶時代的櫻餅。相傳長命寺守門人山本新六想把櫻花樹的落葉再利用,就將之浸泡在醬油裡,然後拿來包年糕,賣給前來參拜的善男信女們。

因此,說是 “櫻花味” ,倒不如說是 “櫻葉味” 。醃製後的櫻葉會產生一種名為 “香豆素” 的成分,香豆素還廣泛存在於肉桂、草莓、薰衣草、當歸等許多植物中,具有類似於香草般的令人愉快的香味,這也是我們通常認知裡 “櫻花味” 的來源。

傳統的櫻餅,即是通過醃製櫻葉和櫻花,使生物細胞結構破碎,存在於其中的香豆素溢出,與細胞外的酶發生反應,形成櫻餅獨特的標誌性味道。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讓櫻花味食物的製作甚至不需要這個將櫻葉搗碎、浸泡、提取香豆素的過程,只需以香精模擬出 “櫻花味” 即可。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追溯中國人的吃花史,最早見於《詩經》“於以采蘩,於沼於沚” ,“蘩” 指的就是一種白色的小野菊;屈原自稱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可知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把菊花當藥和當菜吃。


到了漢代,菊花酒、蘭花酒、芍藥醬盛極一時;唐武則天在位期間,每年農曆二月十五都會命人採集百花製作 “百花糕” ,賞予文武百官品嚐;宋代林洪撰《山家清供》,其中就記載了以雪水煮梅花入白粥的吃法;明《群芳譜》中可見以麻油煎制玉蘭花的吃法。


清代時鮮花的製作方法已經多達 20 餘種,老饕袁枚更是嗜花之人,春食玉蘭,夏食荷花,秋食菊花,冬食臘梅,並憑自身的 “KOL” 之力,帶動起民間一股吃花熱潮。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一般在選擇可食用花卉時有四個標準:無毒、無農藥、味道適中、成本低。©Pinterest


及至今日,我們日常可供食用的花卉已經超過 50 種,如菊花、荷花、桂花、玉蘭、槐花、百合、玫瑰等等不勝枚舉,但櫻花卻不屬此列,市場上層出不窮的 “櫻花限定” ,確確實實是商家們從鄰國日本那學來的營銷產物。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Hyatt酒店推出的櫻花野餐食盒。©Hyatt


甚至,市面上大部分標榜 “櫻花味” 的食物都是沒有櫻花味的,只是用包裝和文案營造出一種氛圍,以視線可見的櫻花風格和閱讀文字帶來的浪漫感覺,來彌補味覺器官感知的缺失。就像人們站在漢謨拉比法典面前瞻仰它,認為這段黑色玄武岩圓柱精緻而華美,只是因為了解它背後承載的故事,其實純粹是一種主觀的判斷。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市面上的櫻花味食物大體上可以被分為兩類。一類是將櫻花味作為輔助,混搭其他口味,比如櫻花梅子味、櫻花草莓味、櫻花西柚味,面對這類食物,我們基本可以判斷它們是在 “碰瓷” 櫻花 —— “櫻花味” 根本不存在,實際上就是梅子味、草莓味、西柚味,櫻花的存在,只是被印在包裝上,負責裝點門面而已。

另一類就是將櫻花味延伸為櫻桃味,或直接約等於甜味,彷彿企圖在嘴巴里攪起一場甜過初戀的風暴,一口入魂。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從餅乾、薯片、糖果到飲料,各大品牌都在積極推出主打櫻花味的季節限定商品。


說到底,櫻花食物只是把 “秀色可餐” 的想象發揮到極致的產物,在這個情境裡,“不時不食” 卻未必是美味絕對的保障。

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報告,請按需取用。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藝文遊思》付紅妹

《什麼樣的食物才可稱作秀色可餐?》Taoger,知乎

《在那場豐臣秀吉發起的賞櫻活動中上演了精彩如甄嬛傳的宮心計》陳淑芝,都市快報

《花與葉的食物美學》碗丸,知乎

《日本人與櫻花》陳又婕

《日本櫻花味產品到底是什麼味道?和櫻桃味有何分別?》日本通網

《“花痴” 可以,但 “吃花” 還得謹慎點》科技日報


「櫻花限定」值得吃嗎?附 12 款櫻花食物測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