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萬科、華潤上海“圍標” 三家公司多位高管或被查或失聯


中海、萬科、華潤上海“圍標” 三家公司多位高管或被查或失聯


  3月31日,中海以底價34.3億元將虹口區HK271-01地塊收入囊中,樓板價63155元/平米,是上海宅地新高。

  該地塊位於內環,緊挨著北外灘核心區,周邊豪宅雲集,多數均價已超10萬/平方米。作為純宅地,該地塊的附加條件也很少,無自持要求、無最低住宅下限!

  中海、萬科、華潤、招商、綠城、平安,這些知名大開發商們也不負眾望,都派人參加了競拍。根據招標規則,最終資格審核評分之後進入土地拍賣環節的只有三家:中海、萬科、華潤。而在拍賣環節中只有中海舉牌,萬科和華潤沒有競價。最終中海底價成交。樓面價63155元/平方米。

  問題來了

  按照當時的土地出讓規定,有效投標文件若達6-10份的,則排名前3位投標人為入圍競標人。排名是根據房企資質、此前是否拿地等因素進行綜合打分所得。此次打分前3位房企是中海、華潤、萬科。

  坊間傳聞,地塊成交後,競標房企便迅速入局,與中海成立項目組,意欲一起“分湯喝”。目前,這3家房企均在接受調查。

  最先曝出的消息是,有關中海上海公司。4月9日晚,有消息傳出,上海普陀區人大代表、中海地產上海公司總經理崔帥已被上海市公安局經偵隊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協助調查。

  崔帥被調查,被傳與3月31日參與競拍上海虹口宗地塊有關,而最終競得者中海則被曝涉嫌與同場競標的萬科、華潤“圍標”。

  緊接著,萬科和華潤置地相關負責人也被傳出在接受調查。

  崔帥被查

  中海地產上海公司總經理崔帥映入媒體視野是2019年,這一年,中海在上海國際中心30層舉辦了盛大的媒體見面會,回顧了中海進入上海的28年曆程。

  正是在這次見面會上,崔帥也再次表示,2020年,中海上海的銷售目標為300億元。

  時間回溯到1992年,中海首次進入上海,第一個項目是位於上海打浦橋的上海海華花園項目完成土地簽約,這也是上海市首箇舊城改造項目,是當時上海市最高的住宅建築,由此開啟了國內棚戶區改造的序幕。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海在上海一共開發29個項目,涵蓋住宅、寫字樓、商業等物業類型,其中住宅約2萬套,發展面積達600萬平方米,累計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港元。儘管如此,經過28年的發展歷程,上海對中海整個集團的銷售貢獻比率較低,在上海的市場佔有率也較低。

  陳剛被帶走

  4月15日,有媒體報道,華潤置地副總裁兼華東大區總經理陳剛被帶走調查。

  “目前,陳總在配合調查,事件情況還在核實瞭解中,並沒有定性。”有華潤置地內部人士表示。陳剛此番被調查,仍與上海虹口地塊“圍標”事件相關。此前的4月10日,消息顯示中海上海公司總經理崔帥被上海市公安局經偵隊採取刑事強制措施,而萬科和華潤置地相關拿地人士也在接受有關部門調查。

  在任職華潤置地副總裁、華東大區總經理之前,陳剛歷任東北大區長春城市總、東北大區總經理,在華潤置地內部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被帶走調查至今仍未返回公司的還有的華潤置地上海執行總經理宋悠優。

  新政出臺

  4月10日,上海規土局網站掛出2幅宅地,出讓方式顯示為“招掛複合”。兩幅地塊分別為松江區永豐街道H單元H24-07號地塊、松江區中山街道SJC10010單元37-01號地塊。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出讓地塊規則出現兩大變化:有效申請人數不足六人的,地塊直接採用掛牌方式出讓,有效申請人即為“競買人”;有效申請人數為六人及以上的,本地塊採用有競價招標方式出讓,有效申請人即為“投標人”。

  “六人”成為這兩幅地塊最終是競價招標還是掛牌出讓的關鍵點,而此前推出的地塊則是3人。目前,這兩幅地的出讓流程依舊為投標、開標、評標和定標四個環節。

  此前,上海已經執行了3年的土地市場招標掛牌複合方式。2017年4月之後上海招掛複合出讓的土地,評分採取“135分制”,其中,經濟實力32分,技術資質17分,項目經驗41分,受讓管理45分。比如在這次北外灘土地競標中,中海、萬科和華潤的得分為130分、130分和120分,根據各項“優先原則”下,順位上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位,這三家進入後續的拍賣環節。

  業內人士認為,4月10日政策的變化或與規避房企“圍標”有關,並且也有利於更多房企參與到土地出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