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管理者,靠這3點選出來


最好的管理者,靠這3點選出來


1、選擇你瞭解的魔鬼


不存在完美的管理者。如果每個人的缺點都遲早會顯現出來,那麼宜早不宜遲。


因此對於已經任命的管理者,對待其缺點和對待其優秀的品質一樣,應該同時加以考慮。


相反,如果過於關注候選者的優秀面,這種片面反而會矇蔽我們的雙眼,“他很擅長人際關係”“他很有遠見”……


如果失敗的前任不擅長人際關係,或缺乏戰略眼光,在選拔繼任者的時候,這些單個優勢就可能被放大。


如果不努力從合理和謹慎的角度去定義被選者的缺點,那麼他是不應該當選的。因為人總是有缺點的。


為了避免意外,這些缺陷應在反對管理工作問題的過程中仔細地加以判斷。


以前管理工作的績效也許並不能給潛在的接班人可靠的跡象,但它能提供一個窗口去發現前任管理者的缺陷,從而把我們推到下一個關注點。


2、傾聽被管理者的聲音


管理工作既在組織之內又超越了組織本身。


通常情況下,管理者是由管理單元以外的人來選出的。或者是董事會來選定首席執行官,或者由高級管理人員挑選基層管理人員。


這樣做的危險在於這樣選出的人可能更容易打動局外人,而他們和這些候選人並沒有日常交往的基礎


相反,那些局內人可能對候選人瞭解更多。


領導魅力可以是選拔的標準之一,但不能將其當作主要標準。因為,太看重有性格魅力的管理者,組織難免會陷入困局:組織的管理者工作最終可能會以“對上阿諛奉承、對下強權鎮壓而告終”。


太過自信、花言巧語的人其實是沒有真正領導力的。


如果存在一個簡單的藥方,能夠迅速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那就是在遴選管理者的過程中,

要將發言權給那些最瞭解候選人的人,即那些被他們管理過的下屬。


我這裡並不是倡導管理者一定要由內部人選舉產生,只是希望將內部人和外部人放在一起,來做相對平衡的評估。事實上,這種做法在醫院、大學和律師事務所都很常見。


3、一個外來的內部管理者


在某些領域有一種趨勢,在選拔高級人才的時候,人們更傾向於考慮局外人,因為“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但是,這樣的經會念歪,這些外來人並不清楚組織中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他們不具備區分真正問題的能力。他們在大刀闊斧改革的時候,會將企業固有的核心和靈魂都改革掉了。


也許甄選委員會需要更多地關注他們所瞭解的人,知道這些人的缺點。但這些人也許合適,是因為他們非常瞭解組織中真正的問題所在。


實際上,甄選委員會也可以選擇曾經因為厭煩而離職的人。他們比較瞭解公司的實際情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所以他們可能適合對公司進行變革,有新的思路和方法來應對公司的老問題。


更重要的是,有內部人能夠對這個人的優缺點加以評估。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文章僅用於交流學習目的,無意剽竊和抄襲,若涉及版權問題或標記有誤,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