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又蠢又嚣张的皇后,真的在历史出现过吗?她有没有被宋仁宗废掉?

白羽居士


宋仁宗赵祯,北宋第四任皇帝,历史上第一个成为“仁宗”的皇帝,不过他被后人记住的就是那个“狸猫换太子”事件。仁宗赵祯在位42年,历任三个皇后(其中一个是追封的),现在热播的《清平乐》中的皇后应该就是他的第一人皇后郭皇后。

郭皇后是历史上真实出现的,确实很嚣张,也确实被废掉。

一、名门之后

郭皇后本名不详,的确连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原名叫啥都不清楚呢,何况她了。是北宋平卢军节度使、赠尚书令兼中书令郭崇(也就是郭崇威)的孙女,代北(代州以北的地区)名族,祖先世代代北酋长。北宋虽然已经不是士族门阀时代,但对于皇家姻亲还是比较看重背景的。

二、太后钦点

当时北宋实际执政的是太后刘娥,也就是彰献太后。

初,帝宠张美人,欲以为后,章献太后难之。后既立,而颇见疏。——《宋史》

郭氏上位的原因就是家世出色得到刘太后的认可,但这也让年少的宋仁宗颇为不满,她因此也颇为嫉妒受宠的妃嫔,为她以后的失势埋下了伏笔。

三、失势被废

郭皇后的失势,不仅仅是因为其善妒的品行,更重要的是她得罪了文官集团,确切的说是得罪了当时的政坛领袖吕夷简。

当然,这一切都源于刘太后的去世,郭氏的靠山倒了。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崩逝,仁宗亲政。吕夷简向他提出八条规劝,即: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贿、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仁宗皆虚心接受。其中绝女谒,意思就是杜绝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说白了就是拒绝“枕边风”。这让郭氏颇为不满,导致了吕夷简被短期罢相。

吕夷简是何等人物,会怕一个女流之辈?他便让谏官范讽乘机进言:“后立已有九年,尚无子,义当废。虽然当时范仲淹反对,但宋仁宗真是非常的欣喜。

明道二年(1033年),郭氏被废,送入道观。景祐二年(1035),郭氏病逝,年仅24岁。

四、死后哀荣

仁宗赵祯不愧为“仁”,他的情感还是挺丰富的,在郭氏死后一年,还是追封了其皇后的名号,给了她最后的荣誉。

目前《清平乐》刚开始播出,整体来看制作还是很精良的,符合正午阳光的一贯水准,不过看到其60多集的量,估计节奏会很慢,肯定涉及到大量的宫廷斗争,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另外,清平乐其实是词牌名称,比较有名的例如:

《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北宋·李清照


黑水布衣


电视剧《清平乐》中的赵祯就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亲生母亲是李宸妃,嫡母是刘娥刘皇后。

刘皇后本无子,在宋真宗和李妃生下赵祯后,真宗和皇后一商量,就把赵祯抱进了皇后宫里,对外声称是皇后生了儿子。

这样一来,赵祯就归到了皇后名下。

历史上这样的事并不鲜见。比如朱元璋的马皇后无子,她名下的儿子其实都是别的妃子所生,抱过来就成了她的儿子。

换言之,赵祯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还拜刘皇后所赐。

赵祯8岁时被立为皇太子,老爸赵恒驾崩后,13岁的赵祯继位称帝。

刘娥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辅佐小皇帝。

刘娥是历史上强势皇太后,堪比吕后和武则天。

而赵祯则是历史上罕有的仁慈帝王,他的庙号“仁宗”就说明了一切,其一生体现在一个字——仁。

“仁”在某种意义上代表懦弱和无原则,这一点在赵祯对待婚姻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事儿还得从仁宗称帝第2年说起,即赵祯15岁时。是时皇太后开始为赵祯张罗立皇后之事。

赵祯有一个初恋女友——张美人,二人青梅竹马,发誓白头到老。

赵祯的意思是立初恋女友为皇后,但刘皇后嫌弃张美人身份低微,坚决不同意。

皇太后有自己的打算,她选择了有深厚家庭背景的郭氏为皇后。

赵祯虽然有100个不高兴,但是不敢反抗。他清楚皇太后的势力和能力,自己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只好忍气吞声把郭氏立为了皇后。

郭氏虽然当了皇后,但赵祯对她很冷淡,其实这就是无声的反抗,借以表达自己对皇太后的不满。(也可以称是对郭皇后的冷暴力)

自打郭氏进宫后,赵祯就没碰过她一手指头,经常夜宿其他嫔妃寝宫。

郭皇后是权贵家的女儿,从来没有受过这等委屈,于是就向皇太后告状,皇太后遂传懿旨,不许其他嫔妃靠近赵祯。

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赵祯表面上疏远了其他嫔妃。

但是在内侍阎文应的遮掩下,赵祯仍然夜宿尚、杨两位妃子寝宫,并且对二妃宠爱有加。

尚、杨二妃因有皇上的撑腰,恃宠而骄,愈发不把郭皇后放在眼里,矛盾和不满就在彼此心中慢慢积蓄。

某天,所有的愤怒在一瞬间爆发了。

原来郭皇后正好看到尚、杨二妃正和赵祯卿卿我我,郭皇后站在他们身边咳嗽了一声,二妃竟然把皇后当成空气。

不仅不收敛,反而愈发的放肆,如此一来就惹怒了郭皇后。

郭皇后醋意大发,像母老虎下山一样,冲上去和二妃撕吧了起来。

赵祯急忙劝架,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女人各不相让。”

就在赵祯穷于应付的时候,郭皇后一个“老猫挠脸”招数呼在了赵祯脖子上,五道血痕立刻显现出来。

恼怒的赵祯转身走了,三个女人吓得也都停了手。

赵祯回到宫里生暗气,当时内侍阎文应看到了这一切,他为了奉迎圣意,于是跪下道:“皇上,皇后冲撞圣上,没有母仪天下的风范,不如提早废黜后位”。

赵祯虽然生气,但是从心里还没想到要废后,于是说:“废后不是小事,官家也不知大臣有什么意见?”

阎文应接着说:“皇上要想废后,只要征得宰相吕夷简的支持就好办了,皇上莫如急召吕宰相进宫验伤,保留证据”。

赵祯当时有些犹豫,说:“家丑不可外扬,这样做合适吗?”

阎道:“如果皇上不想受制于皇后,这是最好的机会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赵祯为了得到“性”福生活,也顾不上脸面了,急忙召宰相吕夷简进宫验伤。

吕夷简听了赵祯的叙述,心中暗喜,我出气的机会到了。

原来宰相和郭皇后也有过节,就在皇太后去世后,吕夷简曾上书赵祯废除皇太后的一些政策,其实也就是为了迎合赵祯。

当时郭皇后知道了这件事儿,他觉得自己能够当上皇后都是皇太后的功劳。她要维护皇太后,于是向赵祯说:“吕夷简也是皇太后提拔的人,应当也把他的相位罢掉。”

赵祯采纳了皇后的意见,罢免了吕夷简。

就在前三个月,吕夷简刚刚恢复了相位,紧接着就出了这档子事儿,正是报复郭皇后的机会。

在宰相的操纵下,郭皇后很快被废。理由是郭皇后无子,赵祯说皇后喜欢黄老之学,因此特命皇后带发俢行,其实就是把郭皇后打入了冷宫。

说实话,郭皇后无意打了皇上,这都是家庭矛盾所致,皇后虽然是个蛮横的醋坛子,但并没有大错,皇后被废其实是政治上的延续,是赵祯宣泄对皇太后不满的一种表现。


秉烛读春秋


电视剧《清平乐》已经开播一段时间了,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忍不住将电视剧和《宋史》放在一起对比,真实的宋朝宫闱斗争,远比电视剧的“撕逼大战”来的更加狗血。

一、 皇帝身世奇特,性格比较腼腆宽厚

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性格非常宽厚温和皇帝,他在位时间42年,是整个宋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他的任期内对辽国、西夏的军事对峙中都处于劣势地位,其英明神武的程度远远比不上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祖赵光义。

但是,他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各方面都能够严格遵守太祖、太宗的制度和成法,在位期间没有较大的过失。在他的任期内,名臣和名将辈出,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富弼、韩琦、晏殊、文彦博等人都是仁宗一朝的名臣。他提拔重用的范仲淹、包拯,欧阳修、韩琦、狄青等人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二、太后管的太宽,皇后太过霸道

皇帝腼腆宽厚隐忍的性格与刘太后的压迫是分不开的。《宋史》中明确记载

宋仁宗为宋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章献皇后无子,取为己子养之。

这就为后世小说家提供了无数可以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而真实的历史事件也相差不远。年仅十三岁的宋仁宗即位,刘太后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只手遮天,权倾朝野。性格温顺的仁宗明显的感觉到太后的专横霸道,尤其是在皇帝的婚事上,刘太后更是多次阻挠。

仁宗本来看中一位姓王的美丽少女,刘太后将这个女孩许配给了自家的侄子刘从德,后来仁宗又看中了一位张姓女孩,太后认为这女孩不如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听话。就逼迫仁宗立郭氏为皇后。刘太后在仁宗的性教育方面下足了功夫,禁止仁宗随意亲近其他妃嫔,郭皇后从小娇生惯养又仗着刘太后的宠爱,加上皇帝脾气好,她更是养成了飞扬跋扈,恣意妄为的性格。

仁宗想要亲政,便要极力摆脱太后的钳制和皇后的影响。因此,皇帝故意冷落皇后,后宫的嫔妃开始向往皇帝雨露均沾的日子,其中尚氏和杨氏是最受恩宠的两位。女人之间的嫉恨是不顾一切的。一次,尚氏当着仁宗的面与郭后发生言语冲突,一向头脑简单的郭后怒不可遏,上前要撕扯尚氏,仁宗看见老婆们打架,赶紧跑过来劝架,偏巧皇后的凤爪一巴掌糊在皇帝的龙颈上,留下一道长长的抓痕。

仁宗大怒,让朝廷重臣们都来看自己脖子上的伤势。宋史记载,

郭后以怒尚美人,批其颊,误伤帝颈。帝以爪痕示执政大臣,夷简以前罢相故,遂主废后议。


三、皇后误伤皇帝被废,欲复立皇后突然暴毙

吕夷简在看到皇帝被家暴后的惨状,以汉光武帝的老婆发了几句牢骚就把她废除的典故告诉了皇帝,并大义凛然的说,郭皇后伤了皇帝的脖子,是大不敬之罪。第二天带头上奏疏,要求皇帝废后。仁宗皇帝早就想废掉这个愚蠢骄横的女人,以此发泄对刘太后多年压制的不满。


随后,仁宗下诏,称皇后无子,愿意当道姑,特封净妃、玉京冲妙仙师,易名净悟,别居长宁宫。过了一段时间,多情的仁宗居然十分思念郭皇后,毕竟是自己的结发妻子,经常派人去慰问。怕皇后寂寞,还写了一首名为《庆金枝》情诗给她,里面敍述对郭废后的怀念之情。废皇后也和诗相答,内容非常的凄婉,让皇帝非常后悔当初的决定。

皇帝打算私底下秘密的见她一面,以解相思之苦。郭废后言辞拒绝,她说,如果皇帝想见我,不能以这种偷偷摸摸的方式,必须让我名正言顺的在百官面前受到册封才行。接着郭皇后生了点小病,皇帝派御医前去诊治。没几天,皇后居然暴薨了。所有人的都怀疑是阎文应、吕夷简下的毒,害怕皇后复立招来打击报复。

宋仁宗对这件事非常自责后悔,又重新追认郭氏为皇后,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