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媽是一場沒有退路的修行

朋友的兒子自從上了重點高中,一向聽話的他突然變得各種叛逆,並沉迷於網絡遊戲,還拒絕和媽媽溝通。高考只考上了普通本科,原本對兒子寄予厚望的朋友,沮喪的對我說:“如果能重新選擇,我寧願不要孩子。”

我聽見很多媽媽說,哎,如果當初不要孩子,現在多輕鬆。

我相信有些媽媽,在頭腦中至少閃過一次這樣的念頭:"當初我為什麼要生下他?”

當媽媽是一場沒有退路的修行

電視劇 《坡道上的家》講述喪偶式育兒給媽媽帶來的壓力與挑戰

1、很多人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就選擇了當媽媽。

我曾問過許多媽媽當初為什麼要生孩子,我聽到了這樣的回答:

我很愛我的老公,如果要拴住他,必須生一個孩子,這樣關係會更牢固;

看見別人生孩子,覺得自己應該生,否則不正常;

本來沒做好準備,可是意外懷孕了;

本來沒打算要孩子,但別人覺得我們有生理上的問題,要證明自己能生孩子;

我本身很喜歡孩子,結婚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孩子;

看見別人家的孩子很可愛好玩,所以也想生一個;

......

大多數媽媽沒有做好準備,就稀裡糊塗生下了孩子,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們認為父母可以把我們拉扯大,我們比父母更有能力,知道得更多,作為大人,我們會做那麼多事,所以養育孩子根本不在話下。

但我們忘了,醫生做手術需要學醫學知識,老師上課需要備課,銷售商品需要做策劃,開車上路前需要學習考駕照。

可唯獨做父母這件事情,從來沒有教科書,讓我們做好準備。

這個準備,是為孩子從0歲開始到成人階段成長的準備,比如身體健康:孩子吃什麼,穿多少才合適,突然發燒了怎麼辦等問題,等著我們去學習。

再比如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等著我們去思考;孩子的成長,需要金錢做鋪墊,等著我們去拼命去掙。

一天,我看見一個朋友帶著兩歲的孩子,孩子在哭,邊哭邊尖叫,怎麼哄也不行,媽媽跟我吐槽,後來嘆了一口氣說,“能怎麼辦呢?難道又把他塞回肚子嗎?”

是啊,一旦做了媽媽,就沒有了退路。

我們人生第1次對另一個生命負全責,這個責任太大了,使我們猝不及防。

當媽媽是一場沒有退路的修行

電視劇 《坡道上的家》講述喪偶式育兒給媽媽帶來的壓力與挑戰

2、當媽媽面臨的許多挑戰

同事的孩子才三個月,有一天下班後,我見她還在辦公室,於是就問,你怎麼還不回去?孩子該等急了。

她幽幽的對我說,“比起帶孩子,我更願意呆在這裡,回去後被他纏著好累。我在這兒多坐一會兒,更輕鬆。”

生孩子前我們沒想到會這麼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被突如其來的挑戰搞得措手不及,所以想逃避。

第一,時間的挑戰:除了上班,媽媽的業餘時間,幾乎全部被貢獻給了孩子。

因為大家都說要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你得陪他做遊戲,雖然你覺得那個遊戲對你來說挺幼稚,你一點兒也不感興趣,但你還要裝。

你上廁所必須得快,雖然你想在廁所裡刷一會兒手機,但因為他不停的在外面拍門喊媽媽,你得練就速戰速決。

你得陪他洗澡,得耐心等他玩一會兒水;

睡覺前你得哄他,那些童話故事,讀了一遍又一遍,只到你可以背下來。

好不容易孩子睡著了,媽媽這時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時間,可是也已經沒有了精力了。

睡覺時間被侵佔,是常見的事情。因為你會被無數次地打斷睡眠:孩子喝奶,拉尿,被夢驚醒,都會找媽媽。

第二,情緒上的挑戰: 當媽媽更多的是一種情緒上的消耗。

孩子生下來我們才發現,出生前,以為每時每刻都是可愛的小天使,出生後發現他們可以秒變小惡魔。

要買這個,不吃那個,累了要抱,即使你已累成狗……孩子有無窮無盡的需求,超出我們的想象,讓媽媽們不堪重負

當孩子無休止的哭鬧時,媽媽的焦慮也被激發,這時無助感,挫敗感如洪水般席捲過來,讓人忍不住憤怒。

雖然當媽媽的都很愛孩子,但媽媽吼孩子時,情緒上是恨他的: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當媽媽的時間被孩子佔滿時,也會產生怨恨:都是因為你!

情緒的消耗還來自於沒有支持,認為媽媽付出的理所當然,以及喊累後還被認為矯情。

第三,能力上的挑戰:媽媽必須懂得各種知識,能輔導學習;偵查各種信息,知道哪個興趣班的老師好;會開車,隨時送孩子上課外班;會做家常菜,懂烘焙;會講書,並講得繪聲繪色;......

現在是一個拚媽的時代。當了媽媽,我們就沒有選擇,對於孩子,我們是第一責任人,這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修煉,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心理能量,才能迎接這個嚴峻的挑戰。

當媽媽是一場沒有退路的修行

3、孩子的使命之一,是促進媽媽成長。

女兒在上小學一年級時,班主任說她很自卑膽小,我開始焦慮。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去上了家長的情商課,課上,我與情商課老師交談女兒的情況。

他的一句話徹底震醒了我:“從你的對話中,我看出你不能接納自己,那你又怎麼接納你的孩子呢?”

這時我知道,孩子的所有問題,其實是家長的問題。

從孩子這面鏡子中,我看到了真實的自己,也觸碰到了原生家庭中沒能與父母解決的問題,我看到,這些問題轉移到了我與孩子的關係上。

我想用我的養育方式,去控制她,當孩子達不到我的要求時,我指責她,這時給孩子傳遞的是恨,孩子因此沒有安全感和歸宿感。

雖然我竭盡全力孩子做事,但我一直有孩子讓我覺得很累的感覺,這種感覺不知不覺傳給了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一種負擔,給孩子帶來低價值感和低自尊感。

如果沒有孩子,我永遠也不知道我的問題。

我為孩子的問題而苦惱時,其實隱藏著自我成長的密碼,等待我去開啟,比如:

孩子哭鬧時,我為什麼會焦慮?

孩子學習不好,我究竟在跟誰比較?

當有人要求說孩子的優點時,我為什麼一條也說不出來?

......

當我看到,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的原生家庭尚未解決的創傷,引起我的負面情緒時,我對自己的瞭解加深了。

我深深的理解並接納了自己,開始改變自己,愛自己。

當我懂得愛自己時,我就開始懂得愛孩子,當我真正接納孩子的所有,孩子也得到了治癒,開始與我變得親密,並有了改變的力量。

孩子就是來改變我們的,她讓我們看到自己身上的創傷,然後去療愈自己。

當媽媽改變時,也會影響孩子,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並逐漸形成良性循環。孩子與媽媽,終將成為彼此成就的關係。

無論當初我們是怎樣的理由選擇了當媽媽,作為成年人,當我們把“不得不”當媽媽,變為“我選擇”當媽媽,我們就有了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動力。只有當我們賦予自己足夠的勇氣時,面對人生最具有挑戰性的角色,我們不拒絕,不逃避,生活最終會給予豐厚的回報,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