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海底捞涨价,麦当劳反而降价?

华盛顿猪排


你好,

很幸运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 麦当劳的主要肉类是鸡肉,而且麦当劳的店面普遍是要小于海底捞的,
  • 但是人流量正常都比海底捞要大很多,因为现在是疫情期,在完全没有任何屏障隔离的地点进餐,
  • 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甚至是排斥。
  • 相反海底捞,店面普遍是很大的,而且多数以海鲜为主。
  • 你可以坐独立的包间,相比之下是安全了一些,疫情的影响,各种费用肯定是要上涨的。
  • 涨价应该是成本比以往高了。
  • 个人庸见。仅供参考

如果有一点共鸣点个关注支持一下。

谢谢。


阿风自娱


大家好,我是「食录迹」!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2020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一年,4个月过去了,不少人什么事都没做,却见证了一个个历史的诞生。

麦当劳大促上热搜,海底捞涨价也上热搜,一涨一跌,一褒一贬,换来的却都是各门店的排队,两个极端看傻了不少吃瓜群众,更让不少餐饮人感到更加彷徨,

2020年的餐饮行业该怎么办?

或许是大多人都在寻找的答案。

01“吃不起的海底捞”

海底捞涨价了,这个话题瞬间成为了网友热议的焦点:

“土豆1.5元/片、米饭7元/碗、酥肉52元/份、毛肚82元/份、自助调料10元/人……”

除了价格上涨,菜品也出现减量的情况,涨价+减量,这无疑是双重提价的策略,这也让不少网友大呼已经吃不起海底捞了。

面对排山倒海的质疑,海底捞官方给出的回应则是“人工、采购、门店消毒、食材涨价”等因素才最终导致了海底捞的涨价。对于海底捞来说涨价或许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在疫情期间海底捞停工了将近50天,这期间的营业损失可能就超过50亿元,当然疫情造成损失只是一个导火索,更关键的是海底捞自身的情况和战略被彻底打乱。

“一二线城市的翻台率下滑、超过95%的营业收入都来自堂食”

这两大因素让海底捞不得不采取铺店战术,2019年的海底捞疯狂的进行门店扩张,仅一年就完成了超过过去20年的门店数拓展,当然深入下沉市场更是海底捞已经开始在进行的战略,而疫情不仅让所有门店无法营业,还让铺店的脚步暂停了下来,这对于上市的海底捞来说都是艰难的打击,既然数量暂时无法提升,那么就只能提高客单价了。

然而虽然是全网质疑不断,海底捞的各地门店还是大排长龙,似乎涨价的影响对于海底捞来说是微乎其微的,这或许要归功于他们的顶级品牌基础。对于海底捞来说他们是火锅行业的头部企业,他们有能力去主导自己的价格,毕竟海底捞的消费者吃的更多的是海底捞的品牌和肉麻的服务,这是海底捞敢选择涨价的底气。

而海底捞并不是一个人,包括西贝、喜茶,还有刚刚暴雷的“民族品牌”瑞幸都或多或少的提升了产品的价格,毫无例外,敢提价的大多都是各品类的头部企业,这是普通中小餐饮业主学不来也无法学的地方。

02“吃不到的麦当劳”

站在海底捞们正对面的是国际品牌麦当劳,就在海底捞上热搜之前,热搜榜上站着的正是麦当劳。一场“全家桶”半价的活动彻底激发了年轻人消费的欲望,麦当劳全国各地门店只能用2个字形容,那就是火爆,甚至有些地区火爆的程度还惊动了监管部门,最终不得不提前结束营业,并且出现了大批想买买不到,只能看着那些买到的却打翻的人来抚平自己受挫的心灵。

这是麦当劳第一次折扣活动吗?并不是,麦当劳的会员日折扣活动已经渐渐成为了日常操作,但是这波全家桶半价却是折扣力度最大的一次。麦当劳动不动就实打实的折扣可以说是吸粉无数,几乎每一次有诚意的活动都能够出现门店火爆的情况,而这一次只是将日常的火爆再提升几个维度罢了。

那么为什么麦当劳走上了折扣之路呢?有人调侃麦当劳是为了清库存,但真的如此吗?

“对于麦当劳来说他们的销售已经更多的发生在外卖上”

这其中包括麦乐送和到店自取的情况,外卖让门店、人力等费用大幅下降,却能够让销量稳步提升,特别是在疫情发生的情况下,麦当劳依然可以提供餐品外卖,这是不少餐饮企业所羡慕的。

除了自身的情况,麦当劳已经渐渐被定义成“快餐”,与海底捞吃服务不同的是麦当劳的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是更加高的,所以价格能够挑动不少人的神经,甚至能够吸引到大批潜在消费者进行实质消费。

03“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海底捞和麦当劳无疑是走向了两个极端的方向,但是魔幻的是两个极端的结果都是门店大排长龙的情况,这是不少餐饮从业者看懵了情况,那么自家的餐饮店究竟应该涨价还是降价呢?

对于任何一种消费品来说都是会被区分层级的,不同客单价的餐饮店会面临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消费者就预示着餐饮店需要有不同的营销策略,得精准用户者得天下。海底捞走的是粉丝经济、麦当劳走的是大众经济,这就是为什么海底捞涨价了该排队的还是排队,而麦当劳打折了,同样也是该排队的排队。

对于餐饮店们来说,像沙县、兰州拉面这种自带品牌属性的门店大多就都进行涨价的策略,毕竟他们是拥有一批稳定的消费者,涨价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在可接受的范围,对于消费者的影响是不会有太大影响的;相反的对于那些中小个体餐饮店门来说,更多的只能进行折扣活动来引流,这与海底捞和麦当劳是类似的道理。

04“餐饮店们该怎么办?”

从各地各种门店转让的消息来看,我们知道已经有不少人已经撑不下去了,毕竟大多个体餐饮门店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但是还在坚持的人该怎么办呢?虽然疫情已经稳定,而大多数人也都走出家门,但是在进店消费上还是有一定的标准,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有些店火爆、有些店冷到发冻的原因,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店能够最先恢复。

1、品牌门店,这毋庸置疑,他们拥有更好的品牌信任度,这其中包括干净明亮的门店,标准的消毒流程等等,这是品牌拥有的绝对优势。

2、拥有稳定消费群体的门店,不少老店、疫情前就生意火爆的门店也基本都迎来了生意的复苏。

除了这两类门店之外,其他的几乎都还是惨淡的。那么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坐着等死吧,毕竟慢慢的消耗是最痛苦的折磨。据悉已经有不少餐饮从业者改行当外卖员、司机,或者去工地打工、去路边摆摊。但总还有办法的不是吗?

对于所有餐饮店来说目前能够做的并不多,但并不代表什么都做不了,至少还有几点自救法可以尝试看看:

1、做微商。没有看错,将自家餐饮店搬上微信,利用好自己的私域流量进行销售,如今已经有不少人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并且收获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当然做微商听起来好像没那么体面,但是放下面子赚钱才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不是吗?

2、做刚需。对于一些消费频次没那么高的品类来说,将产品进行延伸扩充,扩展刚需产品线,提升销售量。

3、缩减成本。餐饮行业成本大多集中在房租、人力和食材上,从这些方向去适当的降低成本,当然食材降低成本值的不是偷工减料,而是降低食材的库存,增加现金流。

4、抱团取暖。或许有些餐饮人并不知道“做微商”、“私域流量”是什么,那么几家不同属性的餐饮店抱团互相分享自己的私域流量,做到能够触及的流量的最大化,从而创造销量的最大化。

5、拥抱各路平台。餐饮的平台不止有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微信公众平台、小红书、抖音这些平台都是如今不少网红店炒作自己的地方,试着去推广自己的店,或许有奇迹呢?

05“最后”

虽然说着有些鸡汤,但是能够撑过这波疫情影响的店一定会迎来收获的一天,如何在低谷存活下来,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却会有不错的未来回报,如果这么想,那还不至于太差吧。

当然,如果撑不下去了,就别硬撑,休息也是可以走更长远的路。





食录迹


现阶段整个食材供应链成本的确在上升,是否选择涨价取决于品牌自信。第一种海底捞选择涨价的做法,保持原有的毛利,把食材上涨的成本加给用户。第二种是麦当劳,选择不涨价,把成本包裹在毛利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