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赴陝西考察,在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瞭解脫貧攻堅工作,柞水木耳獲得總書記點贊。“小木耳,大產業”,柞水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主要靠的就是質地柔嫩的木耳,而柞樹正是生產木耳的優等菌材。4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又走進平利縣茶葉現代示範園區。平利通過發展茶產業,當地帶動100多戶貧困戶300多人,每年人均增收1100多元。

秦嶺優良的生態環境,滋養著八百里秦川,為脫貧攻堅帶去強大助力。而就在20天前,習近平總書記重訪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浙江安吉縣餘村,指出“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無論是小木耳還是茶產業,都是當地人民保護生態的回饋。

生態優勢就是經濟優勢,不是隻有重工業才能創造GDP。作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的縮影,餘村在15年間依託竹海資源優勢,著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實現了從“石頭經濟”到“生態經濟”的轉型。2019年,餘村經濟總收入達2.79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9598元。同樣把生態優勢化為經濟優勢的,還有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均GDP超過香港接近新加坡,單位GDP能耗、水耗卻是全國最低的地區之一。究其原因,是南山區努力踐行“兩山”理念,實施“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雙輪驅動經濟發展戰略,以更優的生態環境產品集聚創新智力資源,以更高的綠色發展動能匯聚民生福利,其戰略性新興產業佔GDP比重大於42%,已成為生態環境高品質且經濟發展高質量的典型。

對於企業來說,保護生態也是推動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長期在庫布其沙漠開展生態治沙的億利資源集團,通過發展生態農牧業、生態旅遊和生態光伏等沙漠生態循環經濟產業,帶動沙區農牧民創業就業、脫貧致富。不僅累計規模化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還帶動脫貧10.2萬人,逐步實現了生態保護、企業發展和產業扶貧的互促共贏。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實踐已經證明,綠色發展這條路子是正確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是可以齊頭並進的。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巨大壓力。國家統計局4月17日發佈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GDP增速下滑,各地壓力不小,但越是這種爬坡過坎的時候,越要保持戰略定力,決不能為了經濟數據增長,重回過去的粗放型發展老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後考察經濟社會發展,把餘村、秦嶺、西溪溼地等作為重要目的地,就是傳遞出明確信號,無論形勢多困難、挑戰多嚴峻,我國將始終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對此,各地必須深刻領會,黨員領導幹部尤其要築牢思想根基,繃緊高質量發展這根弦兒。理解好生態本身就是經濟的理念,像餘村一樣,挖掘當地優勢生態資源,培育生態產業,創新生態文化,積極探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方法路徑。推動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價值觀念進步,將綠色發展的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全面融入決策部署、貫徹執行各方面,全面融入法律法規、行為規範各領域,全面融入生產、消費各環節。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在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也是在為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潛力和後勁。全面小康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全面”二字意味著不僅僅經濟發展要達標,生態環境保護也是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指標。即使有了新冠肺炎疫情這道“加試題”,各地也要朝著既定目標堅定前行,交出一份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答卷。(宋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