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昕:一所被“圍攻”的重點中學:“素質教育”的滑鐵盧?

雨昕:一所被“圍攻”的重點中學:“素質教育”的滑鐵盧?

* 來源:行業研習(hangyeyanxi),作者:雨昕

在高中時,我們經常聽畢業的學長姐們這麼評價G省這所重點中學:“我們從一所像大學一樣的高中考去了一所像高中一樣的大學”。高中自由的校園氛圍讓我們感到自豪,直到一年前,高中的教育模式受到了許多家長、學生、媒體的質疑。本文通過回顧發生在一年前一場小風波,結合個人經歷以及訪談結果,對高中開展的“素質教育”進行反思和評價。

1 高考放榜後的爭論

2019年6月24日,G省高考放榜,被屏蔽成績的全省文理前50名學生成為了各大媒體關注的對象。當晚,一篇公眾號文章在朋友圈內被瘋狂轉發,大家才發現,G省一所引人關注的重點中學“S校”2019屆竟沒有一名考生進入全省文理前50名。S校每年輸送至少兩名狀元的“傳統”被中斷。這一結果引發了熱議。

雨昕:一所被“圍攻”的重點中學:“素質教育”的滑鐵盧?

(當晚首篇引起熱議的文章。標題“S校為何全軍覆沒”吸引了不少眼球)

因為得到政策的支持,S校的高中招生機制十分多元,創設的“南山班”、“格致班”、“省創班”和“市創班”吸引了許多來自全省各市的拔尖學生。因為生源高質,S校每一屆總有學生能在“狀元榜”中佔有一席。在這些輝煌成績的映襯下,S校“丟失狀元”真讓人大跌眼鏡。

雨昕:一所被“圍攻”的重點中學:“素質教育”的滑鐵盧?
雨昕:一所被“圍攻”的重點中學:“素質教育”的滑鐵盧?

(一些自媒體跟風質疑該校的備考策略與教育模式。用“S校團滅”、“S校高考到底怎麼了”這類字眼渲染焦慮情緒)

(知乎用戶發帖,6月27日該話題登上熱搜榜)

在家長、學生的一片片指責聲中,S校一向引以為傲的“素質教育”成為了被攻擊的對象之一。

不少家長、學生認為學校開展過多學生活動導致備考失利,甚至有家長提出,S校的素質教育在高考應試的環境下根本沒有存在空間,建議校方借鑑“衡水”模式。在這次高考中成績斐然的二中成為了與S校對比的對象。S校的教師在網絡上回應來自各方的質疑聲。校方、學生、家長對該校奉行“素質教育”進行討論。

雨昕:一所被“圍攻”的重點中學:“素質教育”的滑鐵盧?

(26日S校某教師在個人公眾號上發文回應)

雨昕:一所被“圍攻”的重點中學:“素質教育”的滑鐵盧?

(26日晚S校老師的文章再次引發罵戰)

2 S校的“素質教育”究竟是什麼?

S校一直將素質教育作為特色品牌進行推廣,宣傳的角度有兩個:一是科技、體育、藝術領域的獲獎成績,二是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

校方對“素質教育”模式的闡述是這樣的:

全面素質教育,鑄就特色品牌。以科研為引領,以課程為平臺,以社團為依託,以競賽為磨鍊,學校鑄就了科技教育、體育和藝術教育這三大成績輝煌、蜚聲中外的特色教育品牌。

建設校園文化,發展個性特長。為了實現“三有人才”培養目標——使每一位學生“有一門藝術特長,有一項體育愛好,有一種科技興趣”,學校每學期開出40餘門校本選修課程。”

學校還培育出了60多個由學生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社團。

學校每學年舉辦社團節、讀書節、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這五大傳統校園文化活動都具有“歷時長、活動多、參與廣”的特點,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雨昕:一所被“圍攻”的重點中學:“素質教育”的滑鐵盧?
雨昕:一所被“圍攻”的重點中學:“素質教育”的滑鐵盧?

(校方在“素質教育”方面的對外宣傳文案(節選))

從上述材料來看,S校開展的素質教育實踐確有卓越成效,校方向大眾傳達的信息:素質教育在校內落地開花,下有多姿多彩的校園環境,上有蜚聲中外的輝煌成績。孩子在課餘培養興趣,還可能憑特長獲獎,作為家長何樂而不為。從這一角度看,該校的素質教育自然是無可挑剔的。但實際上,S校在科技、體育、藝術教育領域所獲的成績與自由多彩的校園文化之間的聯繫並不如校方傳達的那般緊密。

以藝術領域的獲獎情況為例進行分析。S校合唱團作為世界第三的高水平校園合唱團而得到很高讚譽。在關注合唱團驕人成績的同時,很少人會了解合唱團的成員組成。S校合唱團中,所有成員在初中時已經有參團的經歷,其中百分之九十的成員參團年齡長於三年,即他們初中就加入了學校合唱團,(S校有初、高中部,初中參加合唱團的經歷和所獲成績可以成為直升高中部的優勢條件。)而初中部合唱團通過小升初的藝術特長生測試招生,入團後的學生將接受高標準的訓練。因此,高中階段一個愛好聲樂的學生如非從小決定走藝術特長生的道路且接受長期訓練,那麼他進入合唱團且獲獎概率接近零。

體育領域、科技領域亦是如此。羽毛球隊、無線電測向隊、游泳隊、田徑隊等均通過初升高時的體育特長生測試招納隊員,被選上的學生進校後接受專業訓練,未來三年為各種競賽以及國家一、二級運動員的稱號努力。在天文、環境、信息學競賽中,指導老師會召集初中階段就已經有獲獎經歷的學生組建隊伍,開課培訓。由此可見,S校在科技、體育、藝術領域的人才培養上確實花了不少精力,但對象都是體育、藝術、科技類的特長生而非全校的高中生。因此,分析S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將更有利於我們解讀S校的素質教育。

S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分有三大板塊:校本選修課、學生社團、五大傳統校園文化活動。這三大板塊直接面向全校所有高中生,是認識S校教育模式的重要窗口。

(1)校本選修課。校本選修課分兩類,一類是藝術、體育課,另一類是科學人文素養選修課。兩類課都實行走班制。藝術課有:陶藝、剪紙、水彩、舞蹈、版畫等,體育課則有:游泳、籃球、足球、網球等。科學人文素養選修課的選擇更多元,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自由開課,每學期初學生填表選擇一門課程。科學人文素養選修課每學期只有8個課時。其中部分課程為競賽輔導課,並不參與學生選課,但這類課佔比很低。

(2)學生社團。S校的學生社團有160多個,分有多個類別,除了學生會和社團聯合會以外,還有模擬聯合國、辯論社、動漫社、攝影社、K歌社、英語社、吉他社、詩社等等。學生社團的自由度很高。部分社團能夠代表學校主辦跨地區的比賽或交流會。

(3)校園文化活動

。除了社團節、讀書節、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五大傳統活動以外,S校每年還會舉辦包括T臺秀、nike高中籃球聯賽、聖誕-元旦晚會、畢業舞會等活動。為了滿足贊助商的要求,學校還會不定期開設講座、舉行其他主題的文藝活動。

對於大多數普通高中生(非特長生)而言,校本選修課、學生社團、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據學生課堂以外的大部分時間。但這種形式的好壞還得交由實踐情況來判斷。

3 “我”所體驗的“素質教育”

本文訪問了S校18、19屆的幾位畢業生,分別為L、K與P。L是團齡6年的S校合唱團成員,K是經濟學社社長兼社聯外聯部副部長,P是生物學社社員。他們將從個人角度出發講述三年來在S校的相關體驗。

L:

我初一的時候就加入了S校合唱團,初三時團內評比排名還挺前的,根據往年的指標劃分,就知道自己可以直升本部了。當然還有一個前提,我的中考分數也夠上了學校為藝特生劃的分數線。高中三年我都沒有參加什麼社團,因為合唱團訓練比較忙,每週三、五、日晚都要集中訓練,每個學期合唱團都要承擔很多任務,學校很重視省級、國級、世界級的比賽,指導老師壓力很大,我們也得加緊時間訓練,每一年的藝術節、青春詩會、跨年晚會,合唱團也得表演不同的曲目。不過合唱團也有自己的團服和活動室,也能自主舉辦一些校內外活動,也算是社團之一吧。

我覺得,在訓練的同時兼顧學校作業和考試是有點困難的,但是也是不可避免的,越接近賽期,訓練時間越長,訓練得越頻繁,而且有些比賽是需要出省、出國的。我覺得壓力最大時是17年年末、18年3、4月份的那段時間,那時候已經高三了,很少再去合唱團訓練,但是卻要參加高校舉辦的藝特生考試,學校也開始模擬考了。那段時間我比較焦慮。但其他時候都還好。高一、高二時班主任知道我們是合唱團成員,會允許我們請假訓練或者遲交作業,藝術課、選修課我們不參與選課,也都去訓練。

我覺得學校的合唱團辦得真的很好,全國範圍內應該沒有哪所高中會像S校一樣花那麼多錢去聘請名師帶合唱團,我們每個團員的水平都挺高的,加上獲獎經歷,我們在藝特生考試中優勢還是很突出的,每一年都有很多師哥、師姐考入清北。

K:

中考後我之所以選擇S校不僅僅是因為省創班,更主要是因為S校的自由氛圍。高一在社團節上我填了好多表格,加入了三四個社團,但最終只在經濟學社和社聯留職,因為其他社團都太水了,根本沒有人做事。高一下社團換屆,因為我比較積極,就成為了經濟學社的社長以及外聯的副部長。

高一、高二真的好忙,首先,班裡的學習壓力很大,身邊都是來自各市的學霸,總感覺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學習,只有我自己天天忙社團工作。加上我成為了社長,需要帶著整個社團,真的很累,上有學校的壓力,下有新招的“小朋友”,他們連策劃書都寫不好,更不要說帶他們去談外聯了。社團節、藝術節、女生節、學校開放日、感恩節、聖誕節,按照傳統都要辦活動的。我記得有一次,明明第二天就是月考,但在社團負責老師的要求下我改策劃改到了凌晨三點。不過我挺感激高中的這些經歷,雖然當時很累,但是在主持各項活動的過程中我真的學到了很多,與很多大學同學相比,我的視野更開闊。不過這種忙碌的生活在高三來臨前結束了,我開始一心一意地準備高考。

P:

我對於自己的社團沒什麼好談的,因為生物社一直處於“植物人”的狀態,高一加入以後,只開展過一次蝴蝶標本製作活動,之後就沒有之後了。不過我可以說說其他社團的情況。據我的瞭解,學校的社團數量多得挺嚇人的,大大小小合計都有160多個,與其他高中相比是很罕見的。但是社團之間兩極分化的情況很嚴重,一些競賽類的社團比如天文學社、模聯、機器人社辦得紅紅火火,但是其他大部分社團之所以能存活下去真的就是靠成員的“愛”,除非校級活動需要他們的參與,他們的其他活動很難得到學校的支持,如木蘭詩社、楓林辯論、小動物愛心協會、美食社、街舞社之類的。

我可以談談選修課的經歷。高一到高三我還選了挺多課的,藝術類的我曾選過舞蹈課、版畫課、雕塑課、水彩課。通過這些課,我真的瞭解了很多藝術類別和門派,而且還創作了一些作品。因為我不是很擅長運動,所以我只選修過武術和乒乓球課,其實我想選擇游泳課,因為那門課比較輕鬆,但是因為太火爆了,每一年我都選不上。高一的時候我選上過李老師的古詩鑑賞課,一開始抱著提高文言文閱讀分數的目的去的,但是上著上著才瞭解,這門課跟考試沒有任何關係。我還選上過張老師的國際地緣政治,後來還參加了馮老師開設的歷史讀書分享會,收穫蠻多。

其實我很討厭學校舉辦的活動,社團節、藝術節、青春詩會、T臺秀這些活動,我只在高一參加了一次,高二、高三都偷偷溜走躲在寢室或者實驗樓裡寫作業。這些活動至少佔據一大半的晚修時間,活動結束後因為太興奮而難以靜下心來寫作業。這些活動也確實太多了,月考前的自習時間都不放過。每次舉辦這些活動,高一、高二的教學樓都會被封鎖,高一、高二的學生只能參與其中。其實我也很清楚,學生會、社聯、各類社團的人為了這些活動付出了很多汗水,但是迫於學習壓力我也很無奈,只好心懷愧疚地偷偷離場。當然,如果臉皮夠厚,也是可以將作業帶到會場裡打著手電筒寫的。這是南山班和格致班的學霸們常做的事。只怪我定力不夠吧。

4 高考環境下的“素質教育”路該怎麼走?

因為S校尖子層在高考中的“失手”,該校的“素質教育”一夜間遭到多方的否定,儘管許多負面評論源自消極情緒的宣洩需要,但校方不應該忽視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推行已久的教育模式竟如此容易地失去家長與學生的信任?其中一定存在某些問題。

長期以來,S校的“素質教育”以競賽成績多、活動豐富、校園氛圍自由的特點被大眾所認識,但該校的學生和家長都清楚,能在競賽中取得成績的畢竟是少數人,大部分學生只是通過參加校園活動、組建學生社團、選修校本課程的方式接觸“素質教育”,校園活動和學生社團更是佔據主要地位。因此,學生不僅要學好高中課程,為高考打好基礎,還必須考量如何分配時間和精力的問題。

目前,受校園氛圍的影響,該校學生的主流認識是:高一先忙社團,高二慢慢收心,高三再鼓勁學。在高考的競爭環境下,學生、家長對這種認識實際上也持懷疑的態度,畢竟像S校這樣開展教育的學校在G省範圍內真不多見。這種懷疑的情緒在這次“高考失利”事件爆發後被放大了。

應試與素質教育究竟是什麼關係?S校在認識這一問題時也許產生了偏差。首先,素質教育的成功與否是難以使用統一標準進行衡量的,素質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個性發展、品德素質和能力培養,評價一個學校的素質教育,只能從學生本身的成長、發展得出答案。但校方過於強調科、體、藝的競賽成績以及校園活動的豐富性和學生社團的多樣化,可見其未能擺脫應試教育模式下的量化思維。

其實,應試與素質教育並不一定對立,應試也需要考生的高素質。學校在高考的評價體系下難以擺脫應試的需要,那麼很有必要將素質教育融入課程之中,通過創新教學內容、形式探索素質教育。課堂是學校與學生進行溝通的主要、重要場所,在高考的評價體系下,學校難以一下改變家長“‘分’評一切”的觀念,但是學校可以利用課堂效果引導家長正確認識“教育在於育人”的道理。一份務實而不失豐富的課程清單總比胡裡花哨的活動報告更具吸引力,一節精彩的課堂總比一場華麗的文藝晚會更受歡迎。要繼續推行素質教育,只有融合學生和家長的應試需要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行業研習”。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