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宋仁宗与晏殊之间有哪些真实的故事?

月盈红袖


晏殊历经宋真宗、宋仁宗两朝,受到了两任皇帝同样的赏识,这是难能可贵的。

晏殊有礼数。宋史有记载,宋真宗对晏殊十分看好,遇到棘手的问题就会写小纸条派人送给晏殊进行咨询,晏殊每次都当着来人的面写好回答,然后将答奏和真宗的小纸条交给来人一并带回。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皇帝第二天所说的高论都是皇帝自己想的,绝对不是别人写的!

晏殊有坚持。仁宗还是太子的时候,晏殊和另一个姓蔡的神童一起陪读,当年太子年幼顽皮,晏殊经常规劝,小蔡却事事顺从,甚至于小蔡会伏倒在地给太子做跨门槛的垫脚石。后来仁宗当皇帝了,虽然念小蔡的好却觉得人品不高只让他去当地方官,反而对晏殊高看一眼加以重用。

晏殊有能力。仁宗时,西夏崛起叛乱丛生,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这些建议都找准了北宋军事不行的痛点和根本,在被仁宗采纳迅速推行,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晏殊有眼光。他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中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又能识富弼于寒素之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大家津津乐道的“庆历新政”就发生在晏殊执政时,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实际上是由晏殊总领其事的。

任地方官时,晏殊曾大办学校,培养人才,特别是在做应天府知府时,选范仲淹来主导应天书院的改革,使得书院质量提升甚多,欧阳修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并非虚誉。

步入仕途之后的晏殊,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本着平常心、做好了本职工作,做到不惹事、不怕事,若有事、能平事!这才是“太平宰相”的真正实力,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把事情都做好了!

富贵作词结成珠玉

晏殊的一生堪称一顺百顺,没有几起几落的波折,没有遭遇大的劫难和历史阵痛,他的一生几乎全都在京城,仅有的两次所谓贬官也距离京城不足500里。

就这样,冠冕显赫威风的晏殊写下的词章傲然不俗,就像叶嘉莹先生说的那样:晏殊词作写富贵而不鄙俗 写艳情而不纤佻。

宋朝厚养文人为世代之最,晏殊生在太平年景,尽管他天性清俭、没有食必珍馐的需求,却也深陷歌舞升平的温柔陷阱。所以他的词风里满是富贵的气息。

他的词集《珠玉词》:因为他一朝宰相的超然身份,使得词句里几乎全都荡漾着格外淡雅的气息,那是一种高级的富贵气象。

曾经寇准炫富的“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深的时人夸赞,将其当做吟咏富贵的典范。晏殊却说这不过是暴发户的穷富贵,真正的富贵是白居易的“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连宴席散场都有如此排场如此恢弘之气。

他最有富贵气息的诗句来自一首七律《无题》“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不着一言写金玉锦绣,却满满都是富贵气象。

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最初是在一首诗《示张寺丞、王校勘》中,后来直接用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虽在前却没有多少人记得,词却成为了经典!这就是晏殊成为依声家初祖的道理所在!

正是晏殊的富贵气象、他的端着架子作词,才让词不断走向雅化,获得了生命的长青。往往越接地气的作品在当时流传甚广,却寿命极短;长青的艺术题材的唐诗、宋词莫不是因为高雅而长存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晏殊当时也是有缺点的,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脾气暴躁,话说他两度贬官都与之相关!

第一次贬官是因为他顶撞了掌权的刘太后,必然也是有一种出言不逊的可能,更有意思的是:他贬官出京城,许多朋友来送他,其中一个歌女唱了一句“千里伤行客”就把他惹毛了,愤然将歌女赶走“我从来没有离京师到过500里以外的地方当官,哪来什么一千里!”

第二次被贬更是直接因为暴脾气。他最为宰相随同皇帝在玉清宫,要去应宫时发现仆人没有给他随身带笏板(这是宋朝官员上朝的标配),等仆人慌忙送来时他直接一巴掌打掉了几颗牙齿。后来被弹劾罢免了宰相之职,理由就是脾气暴躁不堪做百官的榜样。

晏殊的词最适合烟雨江南的气息,在回廊石阶上一边品茶、一边精读,直道“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小帅笔谈


对仁宗和晏殊之间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气鬼仁宗因为晏殊给他亲娘写墓志铭的事,把晏殊贬官。

大家都知道仁宗的生母是李宸妃,是个机敏的宫女,能言善辩还胆大,知道真宗想儿子,就在侍候真宗洗手时对真宗说,做梦梦到一个神仙说要做她儿子。盼儿子心切的真宗当场就把小李给办了,还真是,小李运气逆天,真生了一个儿子,就是仁宗。

那时候正是真宗对真爱刘修仪掏心掏肺的时候,真宗就把儿子给刘修仪,借此机会给刘升职,最后成了皇后,靠梦上位的小李宫女也改变她家的门庭,爹被赏个小官,她也成了皇帝的妃子,后来还生了一个女儿惠国公主,不过夭折了。

刘皇后成了刘太后,小李也成了李顺容,在临死时,刘太后又晋封他为宸妃,也就是李宸妃,等李宸妃死了,还让大才子晏殊给他写墓志铭,其中有一句话:“生女一人,早卒无子”。

宋朝的皇宫戒备森严,宫中有什么消息宫外都不知道,除非皇帝公布,所以,没几个知道李宸妃是皇帝亲娘。晏殊当然按照宫里传出来的资料去写,就说李宸妃生过一个女儿,没儿子。

但是,这墓志铭让亲政的仁宗看到,就扎心了,好你个晏殊,敢说我亲娘无子,那我是谁?我不是我娘儿子?

因此,就对吕夷简发牢骚怼晏殊,吕夷简就给晏殊辩解:那时候到底啥情况,我就是宰相也不太清楚,全靠瞎猜,晏殊又怎么会知道呢?官家你怪人家晏殊不是有点没事找事?

仁宗沉默了很久,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他成了刘太后的儿子,当然是他爹做主,他也不敢怼他爹,刘太后教养了他,他也不好意思怼刘太后,但这个气必须撒出来,撒给谁呢?只能怼晏殊。

所以,晏殊就被仁宗贬出京城了。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宋仁宗和晏殊之间还真有一段往事,那就是晏殊被插足了宋仁宗的家事。

宋仁宗为李宸妃所生,刘太后所养,后世因此演义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明道元年(1032年)八月,李宸妃病重,刘太后遣太医视望,当日李宸妃逝世,享年四十六岁。宋仁宗(刘太后)下旨让晏殊给李宸妃撰写墓志,晏殊在志文中只写宸妃生女一人,早卒、无子。

明道二年(1033)三月,刘太后崩,燕王赵元俨告诉宋仁宗:“陛下是李宸妃所生,李宸妃死于非命。”仁宗皇帝方才知道了自己身世,悲愤欲绝。仁宗皇帝坐了十年冷板凳,对刘太后既恨且惧,(史称,刘太后对仁宗“躬亲调护”,照顾其生活起居,尤其不许仁宗幼年近女色。),不便公开非议刘太后,只好迁怒晏殊。

亲政后的宋仁宗手中抖动着晏殊拟的志文对宰相吕夷简咆哮道:“(宸妃)先后诞育朕躬,殊为侍从,安得不知,乃言生一公主又不育,此何意也?”我妈明明生了我,晏殊明明知道实情,为啥不写?

吕夷简为晏殊辩解道:“殊固有罪。然宫省事秘,臣备位宰相,是时略知之,而不得其详。殊之不审,理容有之,然方章献(刘太后)临御,若明言先后实生圣躬,事得安否。”

吕夷简给晏殊辩护,我们都是外臣,好多事都是道听途说,不明白具体情况,不敢乱写。再说了当时刘太后执政,晏殊如果写了李宸妃生了您,让他怎么活啊。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啊。

仁宗虽然心中释然,但仍余怒未消,将晏殊罢知亳州,后徙陈州。五年之后,晏殊始被召还。

晏殊很快又与欧阳修交恶,时任谏官的欧阳修好基友蔡襄上表弹劾晏殊:“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旧事重提,宋仁宗正在重用欧阳修,早看晏殊不顺眼,于是再次将晏殊逐出朝堂,令他出知颍州。人过中年的晏殊黯然离京,先知颍州,再徙陈州、又徙许州,六十岁时再知永兴军(陕西西安),在晚年时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徙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对于晏殊的贬谪,史家替他鸣不平道:“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时以谓非殊罪。”

晏殊晚年对此事讳莫如深,作词一首,道出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