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除了朱允炆以外,还有爷爷直接传给孙子的皇帝吗?

漯河小史哥


皇权斗争是残酷而血腥的,众多皇子往往为了那唯一的位置争斗不休,但是有些时候,皇帝却会将皇位直接传给孙子,而不是其他儿子,那么,历史上,由孙子即位的皇帝有哪些呢?

1、南越武帝。

南越武帝赵佗原本是秦始皇手下的武将,负责镇守百越之地,秦末时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曾一度称帝。赵佗非常能活,一共活了103岁,熬死了秦始皇、秦二世、汉高祖、汉惠帝、汉前少帝、汉后少帝、汉文帝、汉景帝八位皇帝,如果秦王子婴算皇帝(不清楚他是先降帝号后继位还是先即位再去帝号),那就是九位。

在赵佗碾压所有皇帝的超长待机状态面前,他的儿子们一个个都走在了他前面,所以赵佗不得已只能传位给孙子赵胡。

2、南朝齐武帝。

南朝齐武帝萧赜(zé)即位后不久,就立长子萧长懋(mào)为皇太子。萧长懋长得很胖,却跟现代人一样不喜欢运动,所以身体极差,36岁就因病去世了。最终,萧赜不得已将皇位传给孙子萧昭业。

萧赜算是一位明君,在位期间政治还算清平,但他的孙子萧昭业却是一位荒淫无度、乱世暴政的皇帝,胡搞一年后被臣子弑杀,南朝齐就开始乱了。

3、隋炀帝。

都说隋朝二世而亡,说来没什么错,因为隋炀帝杨广一死,整个隋朝就没有名义上的共主了,后来出现的几个只是傀儡皇帝而已。

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弑隋炀帝,随后拥立隋炀帝的侄子杨浩为帝,宇文化及自封丞相,操纵一切。不久,宇文化及率军十万返回关中,杨浩被裹挟同行。宇文化及在北归途中遭遇瓦岗军,大败,率残部两万人逃走。眼见大势已去,宇文化及连忙废杀杨浩,自立为帝。

消息走得比人快,宇文化及败亡之前,关中的李渊和洛阳的王世充都接到了消息,两人都大喜过望,然后赶紧从宗室里挑出一个傀儡,他们俩挑的还是一对兄弟。

王世充选的是杨侗(dòng),隋炀帝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

杨侗长得帅,为人宽厚,隋炀帝每次出巡,都让他留守东都洛阳,隋炀帝死后,王世充与元文都等人共同拥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帝。后来王世充大权独揽,于皇泰二年(619年)逼杨侗禅位给他,杨侗被幽禁在含凉殿,一个月后被杀,谥号为恭皇帝。

李渊挑的则是杨侑,隋炀帝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

杨侑自幼聪明,气度非凡,隋炀帝亲征高句丽时,命他留守长安,大业十一年(615年),留镇京师。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攻入长安,隋炀帝死后,李渊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废黜杨侑,自立为帝。武德二年(619年),杨侑去世,年仅15岁,谥号恭皇帝,史称隋恭帝,被认为是隋朝最后一位皇帝。

隋炀帝虽然将皇位“传给”了孙子,但很明显,他不是自愿的。

4、辽道宗。

辽道宗耶律洪基,是辽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之一,却也将辽朝的根基毁得差不多了。由于昏庸无能,辽道宗“帮”着权臣耶律乙辛先后干掉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后来才醒悟杀了耶律乙辛,他死后由唯一的孙子耶律延禧即位,是为辽天祚帝。

天祚帝的所作所为跟祖父没什么两样,在他的折腾下,辽国彻底崩溃,在金国的进攻下灭亡,他自己也被金军俘获然后死去。


小郭来说事


肯定有

辽道宗耶律洪基,他将辽朝的根基毁得差不多了。

权臣耶律乙辛先后干掉了耶律洪基的妻子和儿子,

耶律洪基后来才醒悟杀了耶律乙辛,他死后由唯一的孙子耶律延禧即位


郑说奇谈


石敬瑭传位孙子石重贵,

后晋石敬瑭称帝之后,对辽太宗可以说是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臣”,为“儿皇帝”。每当辽国使臣至,均拜受诏敕。除岁输30万布帛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都赠送好奇之物,以致赠送玩好奇异的车队相继以道。但是在整个后晋内部,却并不赞同石敬瑭的做法。

石敬瑭靠契丹的支持,也是靠武力得了帝位,和他一样拥有武力的各地将领也想做这个皇帝,所以反叛接连不断。再加上石敬瑭称帝后,用人和施政措施不当民心开始背离,这又给属将们作乱提供了借口和有利时机。镇守魏州的节度使范延光觉得总被石敬瑭猜疑,为防以后生变,抢先在魏州叛乱称帝。


石敬瑭派去的杨光远不但没有攻击范延光,反而和他合伙反叛,石敬瑭的两个儿子也先后被杀。最后叛乱虽然平息,却失去了两个儿子,给石敬瑭的打击很大。不久,镇州的节度使安重荣也在北方叛乱,他对石敬瑭“卑事契丹”非常不满,经常斥责路过的契丹使节。后晋天福六年,安重荣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困耗中原,起兵反叛。


安重荣最后由于部将的投降而失败,自己也被杀死,头被石敬瑭割下来送到了契丹。但这两次大的叛乱使本来心里就对仰契丹人鼻息而憋气的石敬瑭更是急火攻心。在安重荣叛乱的第二年,石敬瑭就死去了,给后代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辽太宗为自己收了ー个如此听话而且贴心的儿皇帝兴奋了没几,石敬瑭就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六月去世了。耶律德光难免唏嘘一番,转念想想也正常,毕竟这个“儿子”比自己还大了很多。现在更重要的回是,继任的孙子会不会像儿子一样的孝顺。


辽太宗的担心不是没有原因的。石敬瑭死后,后晋由石重贵承制即位即出帝。石重贵是石敬瑭的侄子,他的生身父亲石敬儒,原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骑兵将领,很早就去世了。石敬瑭遂将石重贵视为己出,一直留在身边。石重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淳厚,善好弛马射箭,颇有沙吃祖辈之风,深得石敬瑭厚爱。


石敬瑭还让他管理民事,但石重贵却好武不好文。石敬瑭镇守太原的时候,给他请了一个老师教他读《礼记石重贵却弄不懂其中深奥的含义,反而对老师说:“这不是我要从事的事业。”其实他是不喜欢读书。等到石敬瑭被围在太原时,石重贵身先土卒,冒着箭石冲锋杀敌,毫无惧色,更受石敬瑭的器重。

石敬瑭当了皇帝后,领兵去洛阳,要留一个儿子镇守太原,向太宗留谁合适。辽太宗说:“你把儿子们都叫来,我给你选”等石敬瑭的儿子们来了之后,耶律德光指着石重贵说:“这个眼大的就行。”

于是石重贵被留下来守卫太原,全权管理河东地区的事务。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石敬瑭对他这个侄子更是器重,不断加升官职,直到封为郑王,后又封齐王,还想把皇帝之位传给他。石敬瑭忧郁成疾,死后石重贵继位,石重贵在叔父尚有嫡子在世时,能继承大统,其间肯定不乏官中密谋。


石敬瑭生有六子,或早天,或阵亡,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来石敬瑭在病中托孤与宰臣冯道,要冯道辅立石重睿。但他死后,冯道与当时掌握实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却拥立了石重贵。


石重贵继位时,后晋的社会状况比石敬瑭的时候更糟,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朝廷的腐败又使地方的贪官污吏竞相仿效,搜刮百姓,鱼肉乡里。再加上水利设施常年失修,每遇天灾,百姓背井离乡,没有安居乐业的地方。就在石敬瑭死的这一年,山西和陕西一带发生了蝗灾,庄稼被吃得精光,粮食绝收,逃亡他乡的难民无数,俄死的人也遍野都是。

第二年,蝗灾继续,波及河北河南等地,开封一带的飞蝗遮天蔽日,满山遍野,草木的叶子眨眼间就被吃尽了。在天灾人祸降临之时,后晋不是救民于水火,反而变本加厉地搜刮百姓。石重贵派文武大臣36人到各处去征集钱帛,然后用于军队。虽然没有人自己的腰包,但不体恤百姓疾苦,却是自毁江山的做法。


尽管他继位时为收拢人心,宣布免收当年的秋税,但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石重贵最让人鄙视之处,是他的荒淫。石敬瑭在魏州任节度使的时候,给自已的弟弟石重胤娶了节度副使的女儿冯氏为妻,石重胤去世较早,冯氏一直独自生活。石重贵早就对这个姿色动人的婶娘动了心,但又不敢乱来。


等他继承帝位后,就毫无顾忌地将婶娘召进了宫里。在石敬瑭的灵柩还停在宫内的时候,他和冯氏就在后宫里寻欢作乐起来。在接受大臣祝贺他继承帝位时,他说:“皇太后有命,卿等不必这么庆贺!”等大臣们都走了之后,他就让人摆上酒宴,和冯氏一起饮酒作乐。


等到最后喝得烂醉时,在左右的搀扶下回宫,路上经过石敬瑭停灵的梓官,石重贵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养父石敬瑭,于是说了句醉话:“皇太后有命,与先帝不必大庆!”左右的侍从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来,石重贵自己也充满醉态地笑起来,对左右说:“我今天做新女婿怎么样?”冯氏和众人听了都大笑不止。石敬瑭尸骨未寒,石重贵就荒淫成这种样子,其败亡之兆不言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