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门”是关于什么历史人物?

潘咏心


“桃李满门”比喻的是某人学生众多。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说的是狄仁杰。说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的时候,武则天十分信任和器重狄仁杰,朝廷内其他大臣都没法和他相比。武则天经常让狄仁杰举荐人才,他举荐的张柬之当到了宰相 。狄仁杰还向武则天举荐了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人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随后这些人都成了唐代的名臣。于是有大臣对狄仁杰嘲讽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元芳,你怎么看”。




汽车马拉


桃李,指的是桃树和李树,比喻所培养的学生或推荐的人才,遍天下,到处有。桃李满天下是赞美老师或智者的成就,教育出众多对国家的有用人才。

“桃李满天下”最初形容的是春秋时魏国的子质,一位学富五车,育人天下的智者。

春秋时间,魏国的大臣子质得罪了魏文侯,为避难逃到他北方的一个朋友家,这个朋友生活比较困难,久居门下,日子不好过,因为子质有学问,就和朋友说开个学堂吧,朋友很支持他,给了他两间房子作学堂,子质开始了招收学生,不论贫富一律收下,但必须跪拜院里的一棵桃树一棵李树,并且教育学生们要学习桃树李树,开花结果,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后来这些学生都学有所成,个个都是国家的栋梁,而且,为了感恩子质,都种上了桃树李树,待到子质游历各国时,看到学生们的成就,指着桃树李树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夸奖学生们成器。

后来“桃李满天下”,不仅指学生也指门徒和提携的人,《资治通愿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为相时为朝庭推了张柬之,姚崇等等人才,这些人后来都成名臣,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武则天褒奖了狄仁杰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桃李满天下。

白居易在他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诗中令公指的唐朝宰相裴度,绿野堂是他的住处,赞美了裴度宰相提携的人才多。






明月明朗明空明天


"桃李满门"这个成语知之者众,到后来演变为"桃李满天下",反而这个成语本身不那么有名了。这个成语涉及的主要故事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狄仁杰了。

狄仁杰,号狄国公,生活年代为公元630年-700年,字怀英,太原人,是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有人赞他是“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狄仁杰任宁州刺史时,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武则天对他十分信服。他任宰相后,对武则天的弊政多所匡正,为下启开元盛世做出了贡献。狄仁杰病逝后,被追赠为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桃李满门"中的桃李,指学生,桃李满门比喻学生众多。

典故出自《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一书中,"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公指的是狄仁杰。

武则天当政时,采取多种措施,广罗天下人才。她让狄仁杰给他推荐能担任将相的人才。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桓彦范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当代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唐高宗的时候,有人曾经这样评价狄仁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由此可见狄仁杰的贤明能干。

大家都知道狄仁杰善于断案,但他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直言敢谏。有个有名的故事可以说明。

有两个大臣失手将昭陵上的柏树砍断了,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唐高宗得之后勃然大怒,下令将二人斩首示众。这两个大臣一句话也不敢说,只是连连向唐高宗叩头求饶,别的大臣也都不敢多说一句话。这时候,狄仁杰站出来,说:“他们二人的罪过还不至死,陛下重重责罚一下就够了,不该杀掉他们。”唐高宗瞪着狄仁杰说:“砍断昭陵的柏树,他们是想让我做不孝之子,难道还不应该杀掉吗?”唐高宗怒不可遏,可狄仁杰没有退缩,他不慌不忙地说道:“汉代有人偷了高祖庙中的玉环,汉文帝想要灭掉他的九族,可是当时的大臣张释之劝谏说‘如果这样的话,一旦有人挖了高祖陵墓的土,这种大罪就没有更严重的刑罚了’。罪不至死却要判处死刑,砍断一棵柏树却要处死两个人,这让后人怎么看待陛下呢?”唐高宗听了这番话不由得点了点头,接受了狄仁杰的劝谏,免去二人的死罪,并且升了狄仁杰的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